Android 12 相容性定義

一、簡介

本文檔列舉了裝置與 Android 12 相容必須滿足的要求。

「MUST」、「MUST NOT」、「REQUIRED」、「SHALL」、「SHALL NOT」、「SHOULD」、「SHOULD NOT」、「RECOMMENDED」、「MAY」和「OPTIONAL」的使用符合 IETF 標準RFC2119中定義的標準。

在本文檔中,「設備實現者」或「實現者」是指開發運行Android 12 的硬體/軟體解決方案的個人或組織。「設備實現者」或「實現者」是指如此開發的硬體/軟體解決方案。

要被視為與 Android 12 相容,裝置實作必須滿足此相容性定義中提出的要求,包括透過引用納入的任何文件。

如果第 10 節中所述的此定義或軟體測試是沉默的、不明確的或不完整的,則設備實現者有責任確保與現有實現的兼容性。

因此, Android 開源專案既是 Android 的參考實現,也是首選實現。強烈建議設備實現者最大程度地基於 Android 開源專案提供的「上游」原始程式碼來實現其實現。雖然假設某些組件可以替換為替代實現,但強烈建議不要遵循這種做法,因為通過軟體測試將變得更加困難。實作者有責任確保與標準 Android 實作完全行為相容,包括相容性測試套件。最後,請注意,本文檔明確禁止某些組件替換和修改。

本文檔中連結的許多資源直接或間接源自 Android SDK,並且在功能上與該 SDK 文件中的資訊相同。在任何情況下,如果本相容性定義或相容性測試套件與 SDK 文件不一致,則 SDK 文件被視為具有權威性。本文檔中連結資源中提供的任何技術細節均被視為本相容性定義的一部分。

1.1 文檔結構

1.1.1.設備類型的要求

第 2 部分包含適用於特定設備類型的所有要求。第 2 節的每個小節專用於特定的設備類型。

第 2 節之後的部分列出了所有普遍適用於任何 Android 裝置實現的其他要求。這些要求在本文檔中被稱為「核心要求」。

1.1.2.需求ID

需求 ID 是為 MUST 需求分配的。

  • 僅針對必須要求分配 ID。
  • 強烈建議的要求標記為 [SR],但未分配 ID。
  • ID 包括:設備類型 ID - 條件 ID - 要求 ID(例如 C-0-1)。

每個ID的定義如下:

  • 設備類型 ID(更多資訊請參閱2. 設備類型
    • C:核心(適用於所有 Android 裝置實現的要求)
    • H:Android手持設備
    • T:Android 電視設備
    • 答:Android 汽車實施
    • W:Android Watch 實現
    • Tab:Android平板電腦實現
  • 條件ID
    • 當要求是無條件時,該ID設定為0。
    • 當要求是有條件的時,為第一個條件分配1,並且在相同部分和相同設備類型內數字加1。
  • 需求ID
    • ID從1開始,在相同的部分和相同的條件下加1。

1.1.3.第 2 部分中的要求 ID

第 2 節的需求 ID 有兩個部分。第一個對應於如上所述的部分 ID。第二部分確定了外形尺寸和外形尺寸的具體要求。

部分 ID,後面跟著上述要求 ID。

  • 第 2 部分中的 ID 包括:部分 ID/設備類型 ID - 條件 ID - 要求 ID(例如 7.4.3/A-0-1)。

2. 設備類型

Android 開源專案提供了一個可用於各種裝置類型和外形規格的軟體堆疊。為了支援設備的安全性,軟體堆疊(包括任何替換作業系統或備用核心實作)應在第 9 節和本 CDD 中其他地方所述的安全環境中執行。有幾種設備類型擁有相對完善的應用程式分發生態系統。

本節介紹這些設備類型以及適用於每種設備類型的附加要求和建議。

所有不適合任何所描述的裝置類型的 Android 裝置實作仍然必須滿足本相容性定義其他部分中的所有要求。

2.1 設備配置

有關不同設備類型的硬體配置的主要差異,請參閱本節中隨後的特定於設備的要求。

2.2.手持設備要求

Android 手持裝置是指通常手持使用的 Android 裝置實現,例如 MP3 播放器、手機或平板電腦。

如果 Android 裝置實現滿足以下所有條件,則將其歸類為手持裝置:

  • 擁有提供行動性的電源,例如電池。
  • 實體對角線螢幕尺寸範圍為 3.3 吋(對於 API 等級 29 或更早版本的裝置實作為 2.5 吋)到 8 吋。

本節其餘部分的附加要求特定於 Android 手持裝置實作。

注意:不適用於 Android 平板電腦裝置的要求標示 *。

2.2.1.硬體

手持設備實現:

  • [ 7.1 .1.1/H-0-1] 必須至少有一個 Android 相容顯示器,滿足本文檔中所述的所有要求。
  • [ 7.1 .1.3/H-SR-1] 強烈建議為使用者提供更改顯示尺寸(螢幕密度)的能力。

  • [ 7.1 .1.1/H-0-2] 必須支援圖形緩衝區的 GPU 組合,其大小至少與任何內建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一樣大。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支援軟體螢幕旋轉,則它們:

  • [ 7.1 .1.1/H-1-1]* 必須使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的邏輯螢幕的短邊至少為 2 英寸,長邊至少為 2.7 英寸。搭載 Android API 等級 29 或更早版本的裝置可以免除此要求。

如果手持裝置實施不支援軟體螢幕旋轉,則:

  • [ 7.1 .1.1/H-2-1]* 必須使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的邏輯螢幕的短邊至少為 2.7 吋。搭載 Android API 等級 29 或更早版本的裝置可以免除此要求。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聲稱透過Configuration.isScreenHdr()支援高動態範圍顯示,則它們:

  • [ 7.1 .4.5/H-1-1] 必須通告對EGL_EXT_gl_colorspace_bt2020_pqEGL_EXT_surface_SMPTE2086_metadataEGL_EXT_surface_CTA861_3_metadataVK_EXT_swapchain_colorspaceVK_EXT_hdr_metadata

手持設備實現:

  • [ 7.1 .4.6/H-0-1] 必須透過系統屬性graphics.gpu.profiler.support報告設備是否支援GPU 分析功能。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透過系統屬性graphics.gpu.profiler.support聲明支持,則:

手持設備實現:

  • [ 7.1 .5/H-0-1] 必須包括對由上游 Android 開源程式碼實現的遺留應用程式相容模式的支援。也就是說,設備實作不得更改啟動相容模式的觸發器或閾值,且不得更改相容模式本身的行為。
  • [ 7.2 .1/H-0-1] 必須包含對第三方輸入法編輯器 (IME) 應用程式的支援。
  • [ 7.2 .3/H-0-3] 必須在所有提供主螢幕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提供主頁功能。
  • [ 7.2 .3/H-0-4] 必須在所有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提供「後退」功能,並在至少一台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提供「最近使用」功能。
  • [ 7.2 .3/H-0-2] 必須將後退功能 ( KEYCODE_BACK ) 的正常按下事件和長按事件傳送至前台應用程式。這些事件不得由系統使用,並且可以由 Android 裝置外部觸發(例如連接到 Android 裝置的外部硬體鍵盤)。
  • [ 7.2 .4/H-0-1] 必須支援觸控螢幕輸入。
  • [ 7.2 .4/H-SR-1] 強烈建議啟動使用者選擇的輔助應用程序,即實作 VoiceInteractionService 的應用程序,或在長按KEYCODE_MEDIA_PLAY_PAUSEKEYCODE_HEADSETHOOK時處理ACTION_ASSIST的活動(如果前台活動)不處理那些長按事件。
  • [ 7.3 .1/H-SR-1] 強烈建議包含 3 軸加速度計。

如果手持設備實現包括 3 軸加速計,則:

  • [ 7.3 .1/H-1-1] 必須能夠以至少 10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 GPS/GNSS 接收器並透過android.hardware.location.gps功能標誌向應用程式報告該功能,則它們:

  • [ 7.3 .3/H-2-1] 一旦發現 GNSS 測量結果,即使尚未報告根據 GPS/GNSS 計算的位置,也必須立即報告。
  • [ 7.3 .3/H-2-2] 必須報告 GNSS 偽距和偽距率,在確定位置後的開闊天空條件下,當靜止或以小於 0.2 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移動時,足以計算至少95 % 的時間,位置在20 公尺以內,速度在每秒0.2 公尺以內。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 3 軸陀螺儀,則:

  • [ 7.3 .4/H-3-1] 必須能夠以至少 10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 [ 7.3 .4/H-3-2] 必須能夠測量每秒高達 1000 度的方向變化。

可進行語音通話並在getPhoneType中指示除PHONE_TYPE_NONE以外的任何值的手持裝置實現:

  • [ 7.3 .8/H] 應包括接近感測器。

手持設備實現:

  • [ 7.3 .11/H-SR-1] 建議支援 6 自由度的位姿感測器。
  • [ 7.4 .3/H] 應包括對藍牙和藍牙 LE 的支援。

如果手持設備實施包括按流量計費的連接,則:

  • [ 7.4 .7/H-1-1] 必須提供資料保護模式。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包括使用CameraMetadata.REQUEST_AVAILABLE_CAPABILITIES_LOGICAL_MULTI_CAMERA列出功能的邏輯相機設備,則它們:

  • [ 7.5 .4/H-1-1] 預設必須具有正常視野 (FOV),且必須在 50 到 95 度之間。

手持設備實現:

  • [ 7.6 .1/H-0-1] 必須有至少 4 GB 的非揮發性儲存可用於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割區)。
  • [ 7.6 .1/H-0-2] 當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記憶體少於 1GB 時,必須為ActivityManager.isLowRamDevice()傳回「true」。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聲明僅支援 32 位元 ABI:

  • [ 7.6 .1/H-1-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q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FWV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416MB。

  • [ 7.6 .1/H-2-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HD、WSV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592MB。

  • [ 7.6 .1/H-3-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F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WSX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896MB。

  • [ 7.6 .1/H-4-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Q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QWX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344MB。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聲明支援任何 64 位元 ABI(有或沒有任何 32 位元 ABI):

  • [ 7.6 .1/H-5-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q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FWV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816MB。

  • [ 7.6 .1/H-6-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HD、WSV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944MB。

  • [ 7.6 .1/H-7-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F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WSX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280MB。

  • [ 7.6 .1/H-8-1] 如果預設顯示器使用高達 QHD 的幀緩衝區解析度(例如 QWXGA),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824MB。

請注意,上面的「核心和用戶空間可用的記憶體」是指除了已經專用於硬體組件(例如無線電、視訊等)的任何記憶體之外提供的記憶體空間,這些硬體元件在裝置實作上不受核心控制。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含小於或等於 1GB 可供核心和使用者空間使用的內存,則:

  • [ 7.6 .1/H-9-1] 必須聲明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ram.low
  • [ 7.6 .1/H-9-2] 必須具有至少 1.1 GB 的非揮發性儲存空間來儲存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區)。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可供核心和使用者空間使用的超過 1GB 的內存,則:

  • [ 7.6 .1/H-10-1] 必須有至少 4GB 的非揮發性儲存可用於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割區)。
  • 應聲明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ram.normal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大於或等於 2GB 且小於 4GB 可供核心和使用者空間使用的內存,則:

  • [7.6.1/H-SR-1] 強烈建議僅支援 32 位元使用者空間(應用程式和系統程式碼)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的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記憶體少於 2GB,則:

  • [7.6.1/H-1-1] 必須僅支援 32 位元 ABI。

手持設備實現:

  • [ 7.6 .2/H-0-1] 不得提供小於 1 GiB 的應用程式共用儲存。
  • [ 7.7 .1/H] 應包括一個支援週邊模式的 USB 連接埠。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包括支援週邊模式的 USB 端口,則:

  • [ 7.7 .1/H-1-1] 必須實作 Android 開放附件 (AOA) API。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包括支援主機模式的 USB 端口,則它們:

手持設備實現:

  • [ 7.8 .1/H-0-1] 必須包括麥克風。
  • [ 7.8 .2/H-0-1] 必須有音訊輸出並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能夠滿足支援 VR 模式的所有效能要求並包括對其的支持,那麼它們:

  • [ 7.9 .1/H-1-1] 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vr.high_performance功能標誌。
  • [ 7.9 .1/H-1-2] 必須包含一個實作android.service.vr.VrListenerService的應用程序,VR 應用程式可以透過android.app.Activity#setVrModeEnabled啟用該服務。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主機模式下的一個或多個 USB-C 連接埠並實作(USB 音訊類別),除了第 7.7.2 節中的要求外,它們:

  • [ 7.8 .2.2/H-1-1] 必須提供以下 HID 程式碼的軟體映射:
功能對應情境行為
A HID 使用頁面:0x0C
HID 用法:0x0CD
核心鍵KEY_PLAYPAUSE
Android 鍵KEYCODE_MEDIA_PLAY_PAUSE
媒體播放輸入:短按
輸出:播放或暫停
輸入:長按
輸出:啟動語音指令
如果裝置被鎖定或其螢幕關閉,則傳送android.speech.action.VOICE_SEARCH_HANDS_FREE否則發送android.speech.RecognizerIntent.ACTION_WEB_SEARCH
來電輸入:短按
輸出:接受呼叫
輸入:長按
輸出:拒接來電
正在進行的通話輸入:短按
輸出:結束通話
輸入:長按
輸出:麥克風靜音或取消靜音
HID 使用頁面:0x0C
HID 用法:0x0E9
核心密鑰KEY_VOLUMEUP
Android 鍵VOLUME_UP
媒體播放、通話中輸入:短按或長按
輸出:增加系統或耳機音量
C HID 使用頁面:0x0C
HID 使用:0x0EA
核心密鑰KEY_VOLUMEDOWN
Android 鍵VOLUME_DOWN
媒體播放、通話中輸入:短按或長按
輸出:降低系統或耳機音量
D HID 使用頁面:0x0C
HID 用法:0x0CF
核心密鑰KEY_VOICECOMMAND
Android 按鍵KEYCODE_VOICE_ASSIST
全部。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觸發。輸入:短按或長按
輸出:啟動語音指令
  • [ 7.8 .2.2/H-1-2] 必須在插頭插入時觸發ACTION_HEADSET_PLUG ,但只有在正確枚舉 USB 音訊介面和端點之後才能識別所連接終端的類型。

當偵測到 USB 音訊終端類型 0x0302 時,它們:

  • [ 7.8 .2.2/H-2-1] 必須廣播 Intent ACTION_HEADSET_PLUG,並將「麥克風」額外設定為 0。

當偵測到 USB 音訊終端類型 0x0402 時,它們:

  • [ 7.8 .2.2/H-3-1] 必須廣播 Intent ACTION_HEADSET_PLUG,並將「麥克風」額外設定為 1。

當 USB 週邊連接時呼叫 API AudioManager.getDevices() 時,它們:

  • [ 7.8 .2.2/H-4-1]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0302,則必須列出AudioDeviceInfo.TYPE_USB_HEADSET類型的裝置和角色 isSink()。

  • [ 7.8 .2.2/H-4-2]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0402,則必須列出 AudioDeviceInfo.TYPE_USB_HEADSET 類型的裝置和角色 isSink()。

  • [ 7.8 .2.2/H-4-3]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0402,則必須列出 AudioDeviceInfo.TYPE_USB_HEADSET 類型和角色 isSource() 的裝置。

  • [ 7.8 .2.2/H-4-4]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603,則必須列出AudioDeviceInfo.TYPE_USB_DEVICE類型和角色 isSink() 的裝置。

  • [ 7.8 .2.2/H-4-5]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604,則必須列出 AudioDeviceInfo.TYPE_USB_DEVICE 類型和角色 isSource() 的裝置。

  • [ 7.8 .2.2/H-4-6]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400,則必須列出 AudioDeviceInfo.TYPE_USB_DEVICE 類型的裝置和角色 isSink()。

  • [ 7.8 .2.2/H-4-7] 如果 USB 音訊終端類型欄位為 0x400,則必須列出 AudioDeviceInfo.TYPE_USB_DEVICE 類型和角色 isSource() 的裝置。

  • [ 7.8 .2.2/H-SR-1] 強烈建議在連接 USB-C 音訊週邊時執行 USB 描述符枚舉、識別終端類型並在 1000 毫秒內廣播 Intent ACTION_HEADSET_PLUG。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5.6(#56_audio-latency)/H-1-1] 在至少一條支援的路徑上,5 次測量的平均連續往返延遲必須為 800 毫秒或更短,平均絕對偏差小於 100 毫秒。

如果手持設備實施包括至少一個觸覺執行器,則它們:

線性諧振致動器 (LRA) 是一種單質量彈簧系統,具有主諧振頻率,其中質量沿著所需運動方向平移。

如果手持設備實施包括至少一個線性諧振執行器,則它們:

  • [ 7.10 /H]* 應在縱向 X 軸上移動觸覺致動器。

如果手持設備實現具有 X 軸線性諧振執行器 (LRA) 觸覺執行器,則它們:

  • [ 7.10 /H]* X 軸 LRA 的諧振頻率應低於 200 Hz。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遵循觸覺常數映射,則它們:

2.2.2.多媒體

手持裝置實作必須支援以下音訊編碼和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1 /H-0-1] AMR-NB
  • [ 5.1 /H-0-2] AMR-WB
  • [ 5.1 /H-0-3] MPEG-4 AAC 設定檔 (AAC LC)
  • [ 5.1 /H-0-4] MPEG-4 HE AAC 設定檔 (AAC+)
  • [ 5.1 /H-0-5] AAC ELD(增強型低延遲 AAC)

手持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編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2 /H-0-1] H.264 AVC
  • [ 5.2 /H-0-2] VP8

手持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3 /H-0-1] H.264 AVC
  • [ 5.3 /H-0-2] H.265 HEVC
  • [ 5.3 /H-0-3] MPEG-4 SP
  • [ 5.3 /H-0-4] VP8
  • [ 5.3 /H-0-5] VP9

2.2.3.軟體

手持設備實現:

  • [ 3.2.3.1 /H-0-1] 必須有一個應用程式來處理 SDK 文件中所述的ACTION_GET_CONTENTACTION_OPEN_DOCUMENTACTION_OPEN_DOCUMENT_TREEACTION_CREATE_DOCUMENT意圖,並提供使用者使用DocumentsProvider API REE和ACTION_CREATE_DOCUMENT意圖,並提供使用者使用DocumentsProvider API
  • [ 3.2.3.1 /H-0-2]* 必須針對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
  • [ 3.2.3.1 /H-SR-1] 強烈建議預先載入一個電子郵件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式可以處理發送電子郵件的ACTION_SENDTOACTION_SENDACTION_SEND_MULTIPLE意圖。
  • [ 3.4 .1/H-0-1] 必須提供android.webkit.Webview API 的完整實作。
  • [ 3.4 .2/H-0-1] 必須包含用於一般使用者 Web 瀏覽的獨立瀏覽器應用程式。
  • [ 3.8 .1/H-SR-1] 強烈建議實作一個支援應用程式內固定快捷方式、小部件和小部件功能的預設啟動器。
  • [ 3.8 .1/H-SR-2] 強烈建議實作一個預設啟動器,該啟動器可以透過ShortcutManager API 快速存取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的其他捷徑。
  • [ 3.8 .1/H-SR-3] 強烈建議包含一個顯示應用程式圖示徽章的預設啟動器應用程式。
  • [ 3.8 .2/H-SR-1] 強烈建議支援第三方應用程式小工具。
  • [ 3.8 .3/H-0-1] 必須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透過NotificationNotificationManager API 類別向使用者通知值得注意的事件。
  • [ 3.8 .3/H-0-2] 必須支援豐富的通知。
  • [ 3.8 .3/H-0-3] 必須支援平視通知。
  • [ 3.8 .3/H-0-4] 必須包含通知欄,使用戶能夠透過使用者功能(例如操作按鈕或所實現的控制面板)直接控制(例如回覆、暫停、關閉、封鎖)通知在 AOSP 中。
  • [ 3.8 .3/H-0-5] 必須在通知欄中顯示透過RemoteInput.Builder setChoices()提供的選項。
  • [ 3.8 .3/H-SR-1] 強烈建議在通知欄中顯示透過RemoteInput.Builder setChoices()提供的第一個選擇,而無需額外的使用者互動。
  • [ 3.8 .3/H-SR-2] 強烈建議當使用者展開通知欄中的所有通知時,在通知欄中顯示透過RemoteInput.Builder setChoices()提供的所有選項。
  • [ 3.8 .3.1/H-SR-1] 強烈建議顯示將Notification.Action.Builder.setContextual設定為true操作,並與Notification.Remoteinput.Builder.setChoices顯示的回復一致。
  • [ 3.8 .4/H-SR-1] 強烈建議在設備上實現助手來處理輔助操作

如果手持設備實現支援輔助操作,則它們:

  • [ 3.8 .4/H-SR-2] 強烈建議使用長按HOME鍵作為啟動輔助應用程式的指定交互,如第 7.2.3 節所述。必須啟動使用者選擇的輔助應用程序,即實現VoiceInteractionService應用程序,或處理ACTION_ASSIST意圖的活動。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支援conversation notifications並將它們分組到與警報和靜默非對話通知不同的單獨部分中,則它們:

  • [ 3.8 .4/H-1-1]* 必須在非對話通知之前顯示對話通知,但正在進行的前台服務通知和重要性:高通知除外。

如果 Android 手持裝置實現支援鎖定螢幕,則:

  • [ 3.8 .10/H-1-1] 必須顯示鎖定畫面通知,包括媒體通知範本。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支援安全鎖定螢幕,則它們:

  • [ 3.9 /H-1-1] 必須實施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全部裝置管理策略。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包括對ControlsProviderServiceControl API 的支援並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發佈裝置控件,那麼它們:

  • [ 3.8 .16/H-1-1] 必須聲明功能標誌android.software.controls並將其設為true
  • [ 3.8 .16/H-1-2] 必須提供使用者從第三方應用程式透過ControlsProviderServiceControl API 註冊的控制項中新增、編輯、選擇和操作使用者最喜歡的裝置控制項的能力。
  • [ 3.8 .16/H-1-3] 必須在預設啟動器的三個互動內提供對此使用者功能的存取。
  • [ 3.8 .16/H-1-4] 必須在此使用者可見性中準確呈現透過ControlsProviderService API 提供控制項的每個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名稱和圖示以及Control API 提供的任何指定欄位。

相反,如果手持設備實現不實現此類控件,則它們:

手持設備實現:

  • [ 3.10 /H-0-1] 必須支援第三方無障礙服務。
  • [ 3.10 /H-SR-1] 強烈建議1在裝置上預先載入與所提供的 Switch Access 和 TalkBack(針對預先安裝文字轉語音引擎支援的語言)無障礙服務功能相當或超過的無障礙服務在對講開源專案中。
  • [ 3.11 /H-0-1] 必須支援安裝第三方 TTS 引擎。
  • [ 3.11 /H-SR-1] 強烈建議包含支援裝置上可用語言的 TTS 引擎。
  • [ 3.13 /H-SR-1] 強烈建議包含快速設定 UI 元件。

如果 Android 手持裝置實現聲明FEATURE_BLUETOOTHFEATURE_WIFI支持,則:

  • [ 3.16 /H-1-1] 必須支援配套設備配對功能。

如果導航功能是作為螢幕上基於手勢的操作提供:

  • [ 7.2 .3/H] Home 功能的手勢辨識區域距螢幕底部的高度不應高於 32 dp。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提供導航功能作為螢幕左右邊緣任意位置的手勢:

  • [ 7.2 .3/H-0-1] 導航功能的手勢區域每側的寬度必須小於 40 dp。預設情況下,手勢區域的寬度應為 24 dp。

如果手持裝置實現支援安全鎖定螢幕並且具有大於或等於 2GB 可供內核和用戶空間使用的內存,則它們:

  • [3.9/H-1-2] 必須透過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功能標誌聲明對託管設定檔的支援。

如果 Android 手持裝置實現透過android.hardware.camera.any聲明對相機的支持,則:

2.2.4.性能和功率

  • [ 8.1 /H-0-1]一致的幀延遲。不一致的幀延遲或渲染幀延遲的發生頻率不得超過每秒 5 幀,且應低於每秒 1 幀。
  • [ 8.1 /H-0-2]使用者介面延遲。裝置實作必須透過在 36 秒內捲動 Android 相容性測試套件 (CTS) 定義的 10K 清單條目清單來確保低延遲使用者體驗。
  • [ 8.1 /H-0-3]任務切換。當多個應用程式已啟動時,啟動後重新啟動已執行的應用程式所用時間必須少於 1 秒。

手持設備實現:

  • [ 8.2 /H-0-1] 必須確保至少 5 MB/s 的順序寫入效能。
  • [ 8.2 /H-0-2] 必須確保至少 0.5 MB/s 的隨機寫入效能。
  • [ 8.2 /H-0-3] 必須確保至少 15 MB/s 的順序讀取效能。
  • [ 8.2 /H-0-4] 必須確保至少 3.5 MB/s 的隨機讀取效能。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包括改進 AOSP 中包含的設備電源管理的功能或擴展 AOSP 中包含的功能,則它們:

  • [ 8.3 /H-1-1] 必須提供使用者啟用和停用節電功能的功能。
  • [ 8.3 /H-1-2] 必須讓使用者顯示所有免於應用程式待機和 Doze 節能模式的應用程式。

手持設備實現:

  • [ 8.4 /H-0-1] 必須提供每個組件的電源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定義每個硬體組件的電流消耗值以及組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的近似電池消耗,如Android 開源專案網站中所述。
  • [ 8.4 /H-0-2] 必須以毫安培小時 (mAh) 為單位報告所有功耗值。
  • [ 8.4 /H-0-3] 必須報告每個行程 UID 的 CPU 功耗。 Android開源專案透過uid_cputime核心模組實作來滿足要求。
  • [ 8.4 /H-0-4] 必須透過adb shell dumpsys batterystats shell 指令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此電量使用量。
  • [ 8.4 /H] 如果無法將硬體組件的電源使用歸因於應用程序,則應歸因於硬體組件本身。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2.2.5。安全模型

手持設備實現:

  • [ 9.1 /H-0-1] 必須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透過android.permission.PACKAGE_USAGE_STATS權限存取使用情況統計信息,並提供用戶可訪問的機制來授予或撤銷對此類應用程式的存取權限以響應android.settings.ACTION_USAGE_ACCESS_SETTINGS意圖。

手持設備實現:

  • [ 9.11 /H-0-2] 必須使用隔離的執行環境來備份金鑰庫實作。
  • [ 9.11 /H-0-3] 必須實現 RSA、AES、ECDSA 和 HMAC 加密演算法以及 MD5、SHA1 和 SHA-2 系列雜湊函數,以便在安全的區域中正確支援 Android 金鑰庫系統支援的演算法與核心及以上運行的程式碼隔離。安全隔離必須阻止核心或使用者空間程式碼可能存取隔離環境的內部狀態的所有潛在機制,包括 DMA。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 (AOSP) 透過使用Trusty實作來滿足此要求,但另一個基於 ARM TrustZone 的解決方案或第三方審查的基於適當管理程序的隔離的安全實作是替代選項。
  • [ 9.11 /H-0-4] 必須在隔離執行環境中執行鎖定畫面驗證,並且僅在成功時才允許使用驗證綁定金鑰。鎖定螢幕憑證的儲存方式必須僅允許隔離的執行環境執行鎖定螢幕身份驗證。上游Android開源專案提供了Gatekeeper硬體抽象層(HAL)和Trusty,可以用來滿足這個需求。
  • [ 9.11 /H-0-5] 必須支援金鑰證明,其中證明簽章金鑰受安全硬體保護並且簽章在安全硬體中執行。證明簽章金鑰必須在足夠多的裝置之間共用,以防止金鑰被用作裝置識別碼。滿足此要求的一種方法是共享相同的證明金鑰,除非給定 SKU 的生產量至少為 100,000 件。如果生產的 SKU 超過 100,000 個單位,則每 100,000 個單位可以使用不同的金鑰。
  • [9/H-0-1] 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security.model.company」功能。

請注意,如果裝置實作已在早期 Android 版本上啟動,則此類裝置無需擁有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並支援金鑰證明,除非它聲明了android.hardware.fingerprint功能需要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

當手持裝置實現支援安全鎖定螢幕時,它們:

  • [ 9.11 /H-1-1] 必須允許使用者選擇最短的睡眠逾時,即從解鎖狀態到鎖定狀態的轉換時間,為 15 秒或更短。
  • [ 9.11 /H-1-2] 必須提供使用者隱藏通知並停用除9.11.1 安全鎖定畫面中所述的主要驗證之外的所有形式的驗證的功能。 AOSP 滿足鎖定模式的要求。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且未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H-2-1] 必須支援受限設定文件,該功能允許設備所有者管理其他使用者及其在設備上的功能。透過受限設定文件,裝置擁有者可以快速設定單獨的環境供其他使用者工作,並能夠管理這些環境中可用的應用程式中的更細粒度的限制。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並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H-3-1] 不得支援受限設定文件,但必須與 AOSP 控制實作保持一致,以啟用/停用其他使用者存取語音呼叫和 SMS。

Android 透過系統 API VoiceInteractionService 支援安全始終在線的熱詞偵測機制,無需麥克風存取指示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支援系統 API HotwordDetectionService或其他沒有麥克風存取指示的熱字偵測機制,則它們:

  • [9.8/H-1-1] 必須確保熱詞偵測服務只能將資料傳輸到系統或 ContentCaptureService
  • [9.8/H-1-2] 必須確保熱詞偵測服務只能透過HotwordDetectionService API 將麥克風音訊資料或從中衍生的資料傳輸到系統伺服器,或透過ContentCaptureManager API 傳送到ContentCaptureService
  • [9.8/H-1-3] 對於單一硬體觸發的熱詞偵測服務要求,不得提供超過 30 秒的麥克風音訊。
  • [9.8/H-1-4] 不得為熱詞偵測服務的單獨請求提供超過 8 秒的緩衝麥克風音訊。
  • [9.8/H-1-5] 不得提供語音互動服務或類似實體超過 30 秒的緩衝麥克風音訊。
  • [9.8/H-1-6] 不得允許在每個成功的熱詞結果上從熱詞檢測服務傳輸超過 100 個位元組的資料。
  • [9.8/H-1-7] 不得允許在每個負熱門字結果的熱門字偵測服務之外傳輸超過 5 位元的資料。
  • [9.8/H-1-8] 必須僅允許根據來自系統伺服器的熱詞驗證請求從熱詞偵測服務傳輸資料。
  • [9.8/H-1-9] 不得允許使用者可安裝的應用程式提供熱詞檢測服務。
  • [9.8/H-1-10] 不得在 UI 中顯示有關熱詞偵測服務使用麥克風的定量資料。
  • [9.8/H-1-11] 必須記錄來自熱詞偵測服務的每次傳輸中包含的位元組數,以便安全研究人員進行檢查。
  • [9.8/H-1-12] 必須支援調試模式,記錄來自熱詞檢測服務的每次傳輸的原始內容,以便安全研究人員進行檢查。
  • [9.8/H-1-13] 必須至少每小時或每 30 個硬體觸發事件(以先到者為準)重新啟動託管熱詞偵測服務的進程。
  • [9.8/H-1-14] 當啟動字詞結果成功傳送至語音互動服務或類似實體時,必須顯示麥克風指示器,如第 9.8.2節所述。
  • [9.8/H-SR-1] 強烈建議在將應用程式設定為熱詞偵測服務的提供者之前通知使用者。
  • [9.8/H-SR-2] 強烈建議禁止從熱詞檢測服務傳輸非結構化資料。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使用系統 API HotwordDetectionService的應用程序,或類似的沒有麥克風使用指示的熱詞檢測機制,則該應用程式:

  • [9.8/H-2-1] 必須為支援的每個熱詞短語向使用者提供明確的通知。
  • [9.8/H-2-2] 不得透過熱詞檢測服務保留原始音訊資料或從中派生的資料。
  • [9.8/H-2-3] 不得從熱詞偵測服務傳輸音訊資料、可用於重建(全部或部分)音訊的資料或與熱字本身無關的音訊內容( ContentCaptureService除外)。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它們:

  • [ 9.8.2 /H-4-1] 當應用程式從麥克風存取音訊資料時,必須顯示麥克風指示器,但當麥克風僅由HotwordDetectionServiceSOURCE_HOTWORDContentCaptureService或具有第 5 節中提到的角色的應用程式存取時,則必須顯示麥克風指示器9.1帶有 CDD 識別碼 [C-4-X]。 。
  • [ 9.8.2 /H-4-2] 必須顯示從PermissionManager.getIndicatorAppOpUsageData()傳回的最近使用和活動的應用程式列表,以及與其關聯的任何歸因訊息。
  • [ 9.8.2 /H-4-3] 不得隱藏具有可見使用者介面或直接使用者互動的系統應用程式的麥克風指示器。
  • [ 9.8.2 /H-4-4] 必須顯示從PermissionManager.getIndicatorAppOpUsageData()傳回的最近使用和活動的應用程式列表,以及與其關聯的任何歸因訊息。

如果手持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camera.any ,它們:

  • [ 9.8.2 /H-5-1] 當應用程式正在存取即時攝影機資料時,必須顯示攝影機指示器,但當攝影機僅由具有第 9.1 節中使用CDD 識別碼呼叫的角色的應用程式存取時,則必須顯示攝影機指示器[C-4-X]。
  • [ 9.8.2 /H-5-2] 必須顯示從PermissionManager.getIndicatorAppOpUsageData()返回的使用相機的最近和活動應用程序,以及與其關聯的任何歸因訊息。
  • [ 9.8.2 /H-5-3] 不得隱藏具有可見使用者介面或直接使用者互動的系統應用程式的攝影機指示器。

2.2.6.開發人員工具和選項相容性

手持裝置實現(*不適用於平板電腦):

  • [ 6.1 /H-0-1]* 必須支援 shell 指令cmd testharness

手持裝置實現(*不適用於平板電腦):

  • 完美
    • [ 6.1 /H-0-2]* 必須向 cmdline 符合perfetto 文件的 shell 使用者公開/system/bin/perfetto進位檔案。
    • [ 6.1 /H-0-3]*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接受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架構的 protobuf 配置作為輸入。
    • [ 6.1 /H-0-4]*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寫入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模式的 protobuf 追蹤作為輸出。
    • [ 6.1 /H-0-5]* 必須透過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至少提供perfetto 文件中所述的資料來源。
    • [ 6.1 /H-0-6]* 預設必須啟用 perfetto 追蹤守護程式(系統屬性persist.traced.enable )。

2.2.7.手持媒體效能等級

有關媒體表現等級的定義,請參閱第 7.11 節

2.2.7.1.媒體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R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S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 [5.1/H-1-1] 必須透過CodecCapabilities.getMaxSupportedInstances()VideoCapabilities.getSupportedPerformancePoints()方法通告可以在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同時運行的硬體視訊解碼器會話的最大數量。
  • [5.1/H-1-2] 必須支援以 720p 解析度@30 fps 並行運行的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的 6 個硬體視訊解碼器會話實例(AVC、HEVC、VP9* 或更高版本)。 *如果存在 VP9 編解碼器,則只需要 2 個實例。
  • [5.1/H-1-3] 必須透過CodecCapabilities.getMaxSupportedInstances()VideoCapabilities.getSupportedPerformancePoints()方法通告可以在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同時運行的硬體視訊編碼器會話的最大數量。
  • [5.1/H-1-4] 必須支援以 720p 解析度@30fps 並行運行的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的 6 個硬體視訊編碼器會話實例(AVC、HEVC、VP9* 或更高版本)。 *如果存在 VP9 編解碼器,則只需要 2 個實例。
  • [5.1/H-1-5] 必須透過CodecCapabilities.getMaxSupportedInstances()VideoCapabilities.getSupportedPerformancePoints()方法通告可以在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同時執行的硬體視訊編碼器和解碼器會話的最大數量。
  • [5.1/H-1-6] 必須支援以720p@30fps 解析度同時運作的任何編解碼器組合中的6 個硬體視訊解碼器和硬體視訊編碼器會話實例(AVC、HEVC、VP9* 或更高版本)。 *如果存在 VP9 編解碼器,則只需要 2 個實例。
  • [5.1/H-1-7] 在負載下,所有硬體視訊編碼器(杜比視界編解碼器除外)的 1080p 或更小的視訊編碼會話的編解碼器初始化延遲必須為 50 毫秒或更短。此處的載入被定義為使用硬體視訊編解碼器以及 1080p 音訊視訊錄製初始化的並發 1080p 到 720p 僅視訊轉碼會話。
  • [5.1/H-1-8] 在負載下,所有音訊編碼器的 128 kbps 或更低位元率音訊編碼會話的編解碼器初始化延遲必須為 40 ms 或更短。此處的載入被定義為使用硬體視訊編解碼器以及 1080p 音訊視訊錄製初始化的並發 1080p 到 720p 僅視訊轉碼會話。
  • [5.3/H-1-1] 對於負載下的 1080p 60 fps 視訊會話,不得在 10 秒內遺失超過 2 幀(即幀丟失率低於 0.333%)。負載被定義為使用硬體視訊編解碼器的並發 1080p 到 720p 僅視訊轉碼會話以及 128 kbps AAC 音訊播放。
  • [5.3/H-1-2] 在負載下的 60 fps 視訊會話中,在視訊解析度變更期間,10 秒內不得丟棄超過 2 幀。負載被定義為使用硬體視訊編解碼器的並發 1080p 到 720p 僅視訊轉碼會話以及 128 kbps AAC 音訊播放。
  • [5.6/H-1-1] 使用 OboeTester 敲擊音測試或 CTS Verifier 敲擊音測試時,敲擊音延遲必須小於 100 毫秒。

2.2.7.2.相機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R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S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 [7.5/H-1-1] 必須有一個解析度至少為 1,200 萬像素的主後置鏡頭,支援 4k@30fps 的視訊擷取。主後置相機是相機 ID 最低的後置相機。
  • [7.5/H-1-2] 必須有一個解析度至少為 5 兆像素的前置主鏡頭,並支援 1080p@30fps 的影片拍攝。主前置鏡頭是相機 ID 最低的前置鏡頭。
  • [7.5/H-1-3] 對於後主鏡頭,必須支援android.info.supportedHardwareLevel屬性為FULL或更好,對於前置主鏡頭,必須支援LIMITED或更好。
  • [7.5/H-1-4] 兩個主相機必須支援CameraMetadata.SENSOR_INFO_TIMESTAMP_SOURCE_REALTIME
  • [7.5/H-1-5] 對於 1080p 分辨率,camera2 JPEG 捕獲延遲必須小於 1000 毫秒(根據 ITS 照明條件 (3000K) 下的 CTS 相機性能測試對兩個主相機進行測量)。
  • [7.5/H-1-6] 兩個主相機的相機2 啟動延遲(開啟相機到第一個預覽畫面)必須小於600 毫秒,這是在ITS 照明條件(3000K) 下透過CTS 攝影機效能測試測得的。
  • [7.5/H-1-8] 必須支援主後置攝影機的CameraMetadata.REQUEST_AVAILABLE_CAPABILITIES_RAWandroid.graphics.ImageFormat.RAW_SENSOR

2.2.7.3。硬體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R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S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 [7.1.1.1/H-2-1] 螢幕解析度必須至少為 1080p。
  • [7.1.1.3/H-2-1] 螢幕密度必須至少為 400 dpi。
  • [7.6.1/H-2-1] 必須至少有 6 GB 實體記憶體。

2.2.7.4。表現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R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如果手持設備實作為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S返回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那麼它們:

  • [8.2/H-2-1] 必須確保至少 125 MB/s 的順序寫入效能。
  • [8.2/H-2-2] 必須確保至少 10 MB/s 的隨機寫入效能。
  • [8.2/H-2-3] 必須確保至少 250 MB/s 的順序讀取效能。
  • [8.2/H-2-4] 必須確保至少 40 MB/s 的隨機讀取效能。

2.3.電視需求

An Android Television device refers to an Android device implementation that is an entertainment interface for consuming digital media, movies, games, apps, and/or live TV for users sitting about ten feet away (a “lean back” or “10-foot user介面").

如果 Android 裝置實現滿足以下所有條件,則將其歸類為電視:

  • 提供了一種機制來遠端控制可能距離使用者十英尺遠的顯示器上呈現的使用者介面。
  • 擁有對角線長度大於 24 吋的嵌入式螢幕顯示器,或包含視訊輸出端口,例如 VGA、HDMI、DisplayPort 或用於顯示的無線端口。

本節其餘部分的附加要求特定於 Android Television 裝置實作。

2.3.1.硬體

電視設備實現:

  • [ 7.2 .2/T-0-1] 必須支援方向鍵
  • [ 7.2 .3/T-0-1] 必須提供主頁和返回功能。
  • [ 7.2 .3/T-0-2] 必須將 Back 函數 ( KEYCODE_BACK ) 的正常按下事件和長按事件傳送到前台應用程式。
  • [ 7.2 .6.1/T-0-1] 必須包含對遊戲控制器的支援並聲明android.hardware.gamepad功能標誌。
  • [ 7.2 .7/T] 應提供一個遙控器,使用者可透過此遙控器存取非觸控導航核心導航鍵輸入。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包括 3 軸陀螺儀,則它們:

  • [ 7.3 .4/T-1-1] 必須能夠以至少 10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 [ 7.3 .4/T-1-2] 必須能夠測量每秒高達 1000 度的方向變化。

電視設備實現:

  • [ 7.4 .3/T-0-1] 必須支援藍牙和藍牙 LE。
  • [ 7.6 .1/T-0-1] 必須有至少 4 GB 的非揮發性儲存可用於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割區)。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包括支援主機模式的 USB 端口,則它們:

  • [ 7.5 .3/T-1-1] 必須支援透過此 USB 連接埠連接但不一定始終連接的外部攝影機。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是 32 位元:

  • [ 7.6 .1/T-1-1]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896MB:

    • 小/普通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tvdpi 或更高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是 64 位元:

  • [ 7.6 .1/T-2-1]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280MB:

    • 小/普通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tvdpi 或更高

請注意,上面的「核心和用戶空間可用的記憶體」是指除了已經專用於硬體組件(例如無線電、視訊等)的任何記憶體之外提供的記憶體空間,這些硬體元件在裝置實作上不受核心控制。

電視設備實現:

  • [ 7.8 .1/T] 應包括麥克風。
  • [ 7.8 .2/T-0-1] 必須有音訊輸出並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2.3.2.多媒體

電視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音訊編碼和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1 /T-0-1] MPEG-4 AAC 設定檔 (AAC LC)
  • [ 5.1 /T-0-2] MPEG-4 HE AAC 設定檔 (AAC+)
  • [ 5.1 /T-0-3] AAC ELD(增強型低延遲 AAC)

電視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編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2 /T-0-1] H.264
  • [ 5.2 /T-0-2] VP8

電視設備實現:

  • [ 5.2 .2/T-SR-1] 強烈建議支援每秒 30 幀的 720p 和 1080p 解析度影片的 H.264 編碼。

電視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電視設備實作必須支援 MPEG-2 解碼,如第 5.3.1 節所述,標準視訊幀率和解析度高達並包括:

  • [ 5.3.1 /T-1-1] 高清 1080p,每秒 29.97 幀,具有 Main Profile High Level。
  • [ 5.3.1 /T-1-2] HD 1080i,每秒 59.94 幀,具有 Main Profile High Level。它們必須對隔行掃描 MPEG-2 影片進行去隔行處理,並將其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式。

電視設備實現必須支援 H.264 解碼,如第 5.3.4 節所述,標準視訊幀速率和解析度高達並包括:

  • [ 5.3.4 /T-1-1] 高清 1080p,每秒 60 幀,帶基線配置文件
  • [ 5.3.4 /T-1-2] 高清 1080p,每秒 60 幀,附 Main Profile
  • [ 5.3.4 /T-1-3] 高清 1080p,每秒 60 幀,High Profile Level 4.2

具有 H.265 硬體解碼器的電視設備實現必須支援 H.265 解碼,如第 5.3.5 節所述,標準視訊幀速率和解析度高達並包括:

  • [ 5.3.5 /T-1-1] 高清 1080p,每秒 60 幀,Main Profile Level 4.1

如果具有 H.265 硬體解碼器的電視設備實現支援 H.265 解碼和 UHD 解碼配置文件,則:

  • [ 5.3.5 /T-2-1] 必須支援每秒 60 幀的 UHD 解碼設定檔以及 Main10 Level 5 Main Tier 設定文件

電視設備實現必須支援 VP8 解碼,如第 5.3.6 節所述,標準視訊幀速率和解析度高達並包括:

  • [ 5.3.6 /T-1-1] 每秒 60 幀的高清 1080p 解碼配置文件

具有 VP9 硬體解碼器的電視設備實作必須支援 VP9 解碼,如第 5.3.7 節所述,標準視訊幀速率和解析度高達並包括:

  • [ 5.3.7 /T-1-1] 高清 1080p,每秒 60 幀,設定檔 0(8 位元色深)

如果具有 VP9 硬體解碼器的電視設備實現支援 VP9 解碼和 UHD 解碼配置文件,則:

  • [ 5.3.7 /T-2-1] 必須支援每秒 60 幀的 UHD 解碼配置文件,設定檔 0(8 位元色深)。
  • [ 5.3.7 /T-2-1] 強烈建議支援每秒 60 幀的 UHD 解碼配置文件,設定檔 2(10 位元色深)。

電視設備實現:

  • [ 5.5 /T-0-1] 必須支援系統主音量及支援輸出上的數位音訊輸出音量衰減,壓縮音訊直通輸出除外(裝置上未進行音訊解碼)。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沒有內建顯示器,而是支援透過 HDMI 連接的外部顯示器,則:

  • [ 5.8 /T-0-1] 必須設定 HDMI 輸出模式以選擇 50Hz 或 60Hz 更新率可支援的最大解析度。
  • [ 5.8 /T-SR-1] 強烈建議提供使用者可設定的 HDMI 更新率選擇器。
  • [ 5.8 ] 應將 HDMI 輸出模式更新率設定為 50Hz 或 60Hz,視設備銷售地區的視訊更新率而定。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沒有內建顯示器,而是支援透過 HDMI 連接的外部顯示器,則:

  • [ 5.8 /T-1-1] 必須支援 HDCP 2.2。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不支援 UHD 解碼,而是支援透過 HDMI 連接的外部顯示器,則:

  • [ 5.8 /T-2-1] 必須支援 HDCP 1.4

2.3.3.軟體

電視設備實現:

  • [ 3 /T-0-1] 必須聲明功能android.software.leanbackandroid.hardware.type.television
  • [ 3.2.3.1 /T-0-1] 對於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必須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
  • [ 3.4 .1/T-0-1] 必須提供android.webkit.Webview API 的完整實作。

如果 Android Television 裝置實作支援鎖定螢幕,則:

  • [ 3.8 .10/T-1-1] 必須顯示鎖定畫面通知,包括媒體通知範本。

電視設備實現:

  • [ 3.8 .14/T-SR-1] 強烈建議支持畫中畫 (PIP) 模式多視窗。
  • [ 3.10 /T-0-1] 必須支援第三方無障礙服務。
  • [ 3.10 /T-SR-1] 強烈建議在裝置上預先載入與 Switch Access 和 TalkBack(適用於預先安裝的文字轉語音引擎支援的語言)功能相當或超過的輔助功能服務。對講開源專案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報告功能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則:

  • [ 3.11 /T-SR-1] 強烈建議包含支援裝置上可用語言的 TTS 引擎。
  • [ 3.11 /T-1-1] 必須支援安裝第三方 TTS 引擎。

電視設備實現:

  • [ 3.12 /T-0-1] 必須支援電視輸入框架。

2.3.4.性能和功率

  • [ 8.1 /T-0-1]一致的幀延遲。不一致的幀延遲或渲染幀延遲的發生頻率不得超過每秒 5 幀,且應低於每秒 1 幀。
  • [ 8.2 /T-0-1] 必須確保至少 5MB/s 的順序寫入效能。
  • [ 8.2 /T-0-2] 必須確保至少 0.5MB/s 的隨機寫入效能。
  • [ 8.2 /T-0-3] 必須確保至少 15MB/s 的順序讀取效能。
  • [ 8.2 /T-0-4] 必須確保至少 3.5MB/s 的隨機讀取效能。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包括 AOSP 中包含的改進設備電源管理的功能或擴展 AOSP 中包含的功能,則它們:

  • [ 8.3 /T-1-1] 必須提供使用者啟用和停用節電功能的功能。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沒有電池,它們: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有電池,則:

  • [ 8.3 /T-1-3] 必須讓使用者顯示所有免於應用程式待機和 Doze 節能模式的應用程式。

電視設備實現:

  • [ 8.4 /T-0-1] 必須提供每個組件的電源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定義每個硬體組件的電流消耗值以及組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的近似電池消耗,如Android 開源專案網站中所述。
  • [ 8.4 /T-0-2] 必須以毫安培小時 (mAh) 為單位報告所有功耗值。
  • [ 8.4 /T-0-3] 必須報告每個行程 UID 的 CPU 功耗。 Android開源專案透過uid_cputime核心模組實作來滿足要求。
  • [ 8.4 /T] 如果無法將硬體組件的電源使用歸因於應用程序,則應歸因於硬體組件本身。
  • [ 8.4 /T-0-4] 必須透過adb shell dumpsys batterystats shell 指令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此電量使用量。

2.3.5。安全模型

電視設備實現:

  • [ 9.11 /T-0-1] 必須使用隔離的執行環境來備份金鑰庫實作。
  • [ 9.11 /T-0-2] 必須實作 RSA、AES、ECDSA 和 HMAC 加密演算法以及 MD5、SHA1 和 SHA-2 系列雜湊函數,以便在安全隔離的區域中正確支援 Android 金鑰庫系統支援的演算法來自在核心及以上版本上運行的程式碼。安全隔離必須阻止核心或使用者空間程式碼可能存取隔離環境的內部狀態的所有潛在機制,包括 DMA。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 (AOSP) 透過使用Trusty實作來滿足此要求,但另一個基於 ARM TrustZone 的解決方案或第三方審查的基於適當管理程序的隔離的安全實作是替代選項。
  • [ 9.11 /T-0-3] 必須在隔離執行環境中執行鎖定畫面驗證,並且僅在成功時才允許使用驗證綁定金鑰。鎖定螢幕憑證的儲存方式必須僅允許隔離的執行環境執行鎖定螢幕身份驗證。上游Android開源專案提供了Gatekeeper硬體抽象層(HAL)和Trusty,可以用來滿足這個需求。
  • [ 9.11 /T-0-4] 必須支援金鑰證明,其中證明簽章金鑰受安全硬體保護並且簽章在安全硬體中執行。證明簽章金鑰必須在足夠多的裝置之間共用,以防止金鑰被用作裝置識別碼。滿足此要求的一種方法是共享相同的證明金鑰,除非給定 SKU 的生產量至少為 100,000 件。如果生產的 SKU 超過 100,000 個單位,則每 100,000 個單位可以使用不同的金鑰。
  • [9/T-0-1] 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security.model.company」功能。

請注意,如果裝置實作已在早期 Android 版本上啟動,則此類裝置無需擁有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並支援金鑰證明,除非它聲明了android.hardware.fingerprint功能需要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支援安全鎖屏,那麼它們:

  • [ 9.11 /T-1-1] 必須允許使用者選擇從解鎖狀態轉換到鎖定狀態的睡眠逾時,允許的最短逾時為 15 秒或更短。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包含多個使用者且未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T-2-1] 必須支援受限設定文件,該功能允許設備所有者管理其他使用者及其在設備上的功能。透過受限設定文件,裝置擁有者可以快速設定單獨的環境供其他使用者工作,並能夠管理這些環境中可用的應用程式中的更細粒度的限制。

如果電視設備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並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T-3-1] 不得支援受限設定文件,但必須與 AOSP 控制實作保持一致,以啟用/停用其他使用者存取語音呼叫和 SMS。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它們:

  • [ 9.8.2 /T-4-1] 當應用程式從麥克風存取音訊資料時,必須顯示麥克風指示器,但當麥克風僅由 HotwordDetectionService、SOURCE_HOTWORD、ContentCaptureService 或具有在第9.1 節帶有CDD 識別碼C- 3-X 的權限]。
  • [ 9.8.2 /T-4-2] 不得隱藏具有可見使用者介面或直接使用者互動的系統應用程式的麥克風指示器。

如果電視設備實現聲明android.hardware.camera.any ,則它們:

  • [ 9.8.2 /T-5-1] 當應用程式存取即時攝影機資料時,必須顯示攝影機指示器,但當攝影機僅由具有第9.1 節CDD 權限中所述角色的應用程式存取時,則必須顯示攝影機指示器標識符 [C-3-X]。
  • [ 9.8.2 /T-5-2] 不得隱藏具有可見使用者介面或直接使用者互動的系統應用程式的相機指示器。

2.3.6。開發人員工具和選項相容性

電視設備實現:

  • 完美
    • [ 6.1 /T-0-1] 必須向 cmdline 符合perfetto 文件的 shell 使用者公開/system/bin/perfetto進位檔案。
    • [ 6.1 /T-0-2]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接受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架構的 protobuf 配置作為輸入。
    • [ 6.1 /T-0-3]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寫入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模式的 protobuf 追蹤作為輸出。
    • [ 6.1 /T-0-4] 必須透過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至少提供perfetto 文件中所述的資料來源。

2.4.手錶要求

Android Watch 裝置是指設計用於配戴在身體上(可能戴在手腕上)的 Android 裝置實現。

如果 Android 裝置實作符合以下所有條件,則被歸類為 Watch:

  • 螢幕的物理對角線長度在 1.1 到 2.5 吋之間。
  • 提供可佩戴在身上的機構。

本節其餘部分的附加要求特定於 Android Watch 裝置實作。

2.4.1.硬體

觀看設備實現:

  • [ 7.1 .1.1/W-0-1] 螢幕的實體對角線尺寸必須在 1.1 到 2.5 吋之間。

  • [ 7.2 .3/W-0-1] 必須具有可供使用者使用的 Home 功能和 Back 功能,除非處於UI_MODE_TYPE_WATCH狀態。

  • [ 7.2 .4/W-0-1] 必須支援觸控螢幕輸入。

  • [ 7.3 .1/W-SR-1] 強烈建議包含 3 軸加速度計。

如果 Watch 裝置實作包含 GPS/GNSS 接收器並透過android.hardware.location.gps功能標誌向應用程式報告該功能,則它們:

  • [ 7.3 .3/W-1-1] 一旦發現 GNSS 測量結果,即使尚未報告根據 GPS/GNSS 計算的位置,也必須立即報告。
  • [ 7.3 .3/W-1-2] 必須報告 GNSS 偽距和偽距率,在確定位置後的開闊天空條件下,當靜止或以小於 0.2 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移動時,足以計算至少95 % 的時間,位置在20 公尺以內,速度在每秒0.2 公尺以內。

如果 Watch 裝置實作包含 3 軸陀螺儀,則:

  • [ 7.3 .4/W-2-1] 必須能夠測量每秒高達 1000 度的方向變化。

觀看設備實現:

  • [ 7.4 .3/W-0-1] 必須支援藍牙。

  • [ 7.6 .1/W-0-1] 必須有至少 1 GB 的非揮發性儲存可用於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割區)。

  • [ 7.6 .1/W-0-2] 必須至少有 416 MB 記憶體可供核心和使用者空間使用。

  • [ 7.8 .1/W-0-1] 必須包括麥克風。

  • [ 7.8 .2/W] 可以有音訊輸出。

2.4.2.多媒體

無額外要求。

2.4.3.軟體

觀看設備實現:

  • [ 3 /W-0-1] 必須宣告功能android.hardware.type.watch
  • [ 3 /W-0-2] 必須支援 uiMode = UI_MODE_TYPE_WATCH
  • [ 3.2.3.1 /W-0-1] 對於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必須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

觀看設備實現:

  • [ 3.8 .4/W-SR-1] 強烈建議在設備上實現助手來處理協助操作

觀看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功能標誌的裝置實作:

  • [ 3.10 /W-1-1] 必須支援第三方無障礙服務。
  • [ 3.10 /W-SR-1] 強烈建議在裝置上預先載入與 Switch Access 和 TalkBack(適用於預先安裝的文字轉語音引擎支援的語言)功能相當或超過的輔助功能服務。對講開源專案

如果 Watch 裝置實作報告了 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功能,則:

  • [ 3.11 /W-SR-1] 強烈建議包含支援裝置上可用語言的 TTS 引擎。

  • [ 3.11 /W-0-1] 必須支援安裝第三方 TTS 引擎。

2.4.4.性能和功率

如果 Watch 設備實現包含 AOSP 中包含的改進設備電源管理的功能或擴展 AOSP 中包含的功能,則它們:

  • [ 8.3 /W-SR-1] 強烈建議為使用者提供顯示所有免於應用程式待機和打盹節能模式的應用程式的功能。
  • [ 8.3 /W-SR-2] 強烈建議為使用者提供啟用和停用節電功能的功能。

觀看設備實現:

  • [ 8.4 /W-0-1] 必須提供每個組件的電源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定義每個硬體組件的電流消耗值以及組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的大致電池消耗,如Android 開源專案網站中所述。
  • [ 8.4 /W-0-2] 必須以毫安培小時 (mAh) 為單位報告所有功耗值。
  • [ 8.4 /W-0-3] 必須報告每個行程 UID 的 CPU 功耗。 Android開源專案透過uid_cputime核心模組實作來滿足要求。
  • [ 8.4 /W-0-4] 必須透過adb shell dumpsys batterystats shell 指令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此電量使用量。
  • [ 8.4 /W] 如果無法將硬體組件的功耗歸因於應用程序,則應歸因於硬體組件本身。

2.4.5。安全模型

觀看設備實現:

  • [9/W-0-1] 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security.model.compatible功能。

如果 Watch 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且未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W-1-1] 必須支援受限設定文件,該功能允許設備所有者管理其他使用者及其在設備上的功能。透過受限設定文件,裝置擁有者可以快速設定單獨的環境供其他使用者工作,並能夠管理這些環境中可用的應用程式中的更細粒度的限制。

如果 Watch 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並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W-2-1] 不得支援受限設定文件,但必須與 AOSP 控制實作保持一致,以啟用/停用其他使用者存取語音呼叫和 SMS。

2.5.汽車要求

Android Automotive 實作是指運行 Android 作為部分或全部系統和/或資訊娛樂功能的作業系統的車輛主機。

如果 Android 裝置實作聲明了android.hardware.type.automotive功能或滿足以下所有條件,則它們被歸類為汽車。

  • 作為汽車的一部分嵌入或可插入汽車。
  • 使用駕駛座椅排中的螢幕作為主顯示器。

本節其餘部分的附加要求是特定於 Android Automotive 裝置實作。

2.5.1.硬體

汽車設備實現:

  • [ 7.1 .1.1/A-0-1] 螢幕的實體對角線尺寸必須至少為 6 吋。
  • [ 7.1 .1.1/A-0-2] 螢幕尺寸佈局必須至少為 750 dp x 480 dp。

  • [ 7.2 .3/A-0-1] 必須提供主頁功能,並且可以提供返回和最近使用的功能。

  • [ 7.2 .3/A-0-2] 必須將 Back 函數 ( KEYCODE_BACK ) 的正常按下事件和長按事件傳送到前台應用程式。

  • [ 7.3 /A-0-1] 必須實現並報告GEAR_SELECTIONNIGHT_MODEPERF_VEHICLE_SPEEDPARKING_BRAKE_ON

  • [ 7.3 /A-0-2] NIGHT_MODE標誌的值必須與儀表板日/夜模式一致,並且應該基於環境光感測器輸入。底層環境光感測器可能與光度計相同。

  • [ 7.3 /A-0-3] 必須提供感測器附加資訊欄位TYPE_SENSOR_PLACEMENT作為所提供的每個感測器的 SensorAdditionalInfo 的一部分。

  • [ 7.3 /A-0-1] 可以透過將 GPS/GNSS 與附加感測器融合來進行航推測。如果位置是航位推算的,強烈建議實施並報告所使用的相應感測器類型和/或車輛屬性 ID

  • [ 7.3 /A-0-2] 透過LocationManager#requestLocationUpdates()請求的位置不得與地圖相符。

如果汽車設備實作支援 OpenGL ES 3.1,則:

  • [ 7.1 .4.1/A-0-1] 必須聲明 OpenGL ES 3.1 或更高版本。
  • [ 7.1 .4.1/A-0-2] 必須支援 Vulkan 1.1。
  • [ 7.1 .4.1/A-0-3] 必須包含 Vulkan 載入程式並匯出所有符號。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包括 3 軸加速度計,則: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包括 3 軸陀螺儀,則:

  • [ 7.3 .4/A-2-1] 必須能夠以至少 10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 [ 7.3 .4/A-2-3] 必須能夠測量每秒高達 250 度的方向變化。
  • [ 7.3 .4/A-SR-1] 強烈建議將陀螺儀的測量範圍配置為 +/-250dps,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分辨率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包括 GPS/GNSS 接收器,但不包括基於蜂窩網路的數據連接,則:

  • [ 7.3 .3/A-3-1] 必須在 GPS/GNSS 接收器第一次開啟時或 4 天以上後在 60 秒內確定位置。
  • [ 7.3 .3/A-3-2] 對於所有其他位置請求,必須滿足7.3.3/C-1-27.3.3/C-1-6中所述的首次定位時間標準(即不是第一次或4 天以上的請求)。 7.3.3/C-1-2的要求通常在沒有基於蜂窩網路的數據連接的車輛中得到滿足,透過使用在接收器上計算的GNSS 軌道預測,或使用最後已知的車輛位置以及航位推算的能力至少 60 秒,位置精度滿足7.3.3/C-1-3或兩者的組合。

汽車設備實現:

  • [ 7.4 .3/A-0-1] 必須支援藍牙並且應該支援藍牙 LE。
  • [ 7.4 .3/A-0-2] Android Automotive 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藍牙設定檔:
    • 透過免持模式 (HFP) 撥打電話。
    • 透過音訊分發設定檔 (A2DP) 進行媒體播放。
    • 透過遠端控製設定檔 (AVRCP) 進行媒體播放控制。
    • 使用電話簿存取設定檔 (PBAP) 共用聯絡人。
  • [ 7.4 .3/A-SR-1] 強烈建議支援訊息存取設定檔 (MAP)。

  • [ 7.4 .5/A] 應包括基於蜂窩網路的數據連接的支援。

  • [ 7.4 .5/A] 可以對系統應用程式可用的網路使用系統 API NetworkCapabilities#NET_CAPABILITY_OEM_PAID常數。

外景攝影機是一種對設備實現之外的場景進行成像的攝像頭,例如行車記錄器。

汽車設備實現:

  • 應包括一台或多台外視攝影機。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包括外視攝像頭,對於此類攝像頭,它們:

  • [ 7.5 /A-1-1] 不得擁有可透過Android 相機 API存取的外景鏡頭,除非它們符合相機核心要求
  • [ 7.5 /A-SR-1] 強烈建議不要旋轉或水平鏡像相機預覽。
  • [ 7.5 .5/A-SR-1] 強烈建議調整方向,使攝影機的長邊與地平線對齊。
  • [ 7.5 /A-SR-2] 強烈建議解析度至少為 1.3 兆像素。
  • 應具有定焦或 EDOF(擴展景深)硬體。
  • 應支援Android同步框架
  • 可在相機驅動程式中實現硬體自動對焦或軟體自動對焦。

汽車設備實現:

  • [ 7.6 .1/A-0-1] 必須有至少 4 GB 的非揮發性儲存可用於應用程式私有資料(也稱為「/data」分割區)。

  • [ 7.6 .1/A] 應格式化資料分割區,以提高快閃記憶體儲存的效能和壽命,例如使用f2fs檔案系統。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透過部分內部不可移動存儲提供共享外部存儲,則它們:

  • [ 7.6 .1/A-SR-1] 強烈建議減少在外部儲存體上執行的操作的 I/O 開銷,例如透過使用SDCardFS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是 32 位元:

  • [ 7.6 .1/A-1-1]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512MB:

    • 小/普通螢幕上 280dpi 或更低
    • 超大螢幕上的 ldpi 或更低
    • 大螢幕上的 mdpi 或更低
  • [ 7.6 .1/A-1-2]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608MB:

    • 小/普通螢幕上的 xh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的 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mdpi 或更高
  • [ 7.6 .1/A-1-3]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896MB:

    • 小/普通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tvdpi 或更高
  • [ 7.6 .1/A-1-4]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344MB:

    • 小/普通螢幕上 56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在超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是 64 位元:

  • [ 7.6 .1/A-2-1]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816MB:

    • 小/普通螢幕上 280dpi 或更低
    • 超大螢幕上的 ldpi 或更低
    • 大螢幕上的 mdpi 或更低
  • [ 7.6 .1/A-2-2]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944MB:

    • 小/普通螢幕上的 xh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的 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mdpi 或更高
  • [ 7.6 .1/A-2-3]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280MB:

    • 小/普通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 超大螢幕上的 tvdpi 或更高
  • [ 7.6 .1/A-2-4] 如果使用以下任何密度,則核心和使用者空間可用的記憶體必須至少為 1824MB:

    • 小/普通螢幕上 560dpi 或更高
    • 大螢幕上 400dpi 或更高
    • 在超大螢幕上 xhdpi 或更高

請注意,上面的「核心和用戶空間可用的記憶體」是指除了已經專用於硬體組件(例如無線電、視訊等)的任何記憶體之外提供的記憶體空間,這些硬體元件在裝置實作上不受核心控制。

汽車設備實現:

  • [ 7.7 .1/A] 應包括一個支援週邊模式的 USB 連接埠。

汽車設備實現:

  • [ 7.8 .1/A-0-1] 必須包括麥克風。

汽車設備實現:

  • [ 7.8 .2/A-0-1] 必須有音訊輸出並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2.5.2.多媒體

汽車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音訊編碼和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1 /A-0-1] MPEG-4 AAC 設定檔 (AAC LC)
  • [ 5.1 /A-0-2] MPEG-4 HE AAC 設定檔 (AAC+)
  • [ 5.1 /A-0-3] AAC ELD(增強型低延遲 AAC)

汽車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編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2 /A-0-1] H.264 AVC
  • [ 5.2 /A-0-2] VP8

汽車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視訊解碼格式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 5.3 /A-0-1] H.264 AVC
  • [ 5.3 /A-0-2] MPEG-4 SP
  • [ 5.3 /A-0-3] VP8
  • [ 5.3 /A-0-4] VP9

強烈建議汽車設備實現支援以下視訊解碼:

  • [ 5.3 /A-SR-1] H.265 HEVC

2.5.3.軟體

汽車設備實現:

  • [ 3 /A-0-1] 必須宣告功能android.hardware.type.automotive

  • [ 3 /A-0-2] 必須支援 uiMode = UI_MODE_TYPE_CAR

  • [ 3 /A-0-3] 必須支援android.car.*命名空間中的所有公用 API。

如果汽車設備實作使用android.car.CarPropertyManagerandroid.car.VehiclePropertyIds提供專有 API,則:

  • [ 3 /A-1-1] 不得為系統應用程式使用這些屬性附加特殊權限,或阻止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這些屬性。
  • [ 3 /A-1-2] 不得複製SDK中已存在的車輛屬性。

汽車設備實現:

  • [ 3.2 .1/A-0-1] 必須支援並強制執行汽車權限參考頁中記錄的所有權限常數。

  • [ 3.2.3.1/A-0-1 ] 必須針對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

  • [ 3.4 .1/A-0-1] 必須提供android.webkit.Webview API 的完整實作。

  • [ 3.8 .3/A-0-1] 必須在第三方應用程式請求時顯示使用Notification.CarExtender API 的通知。

  • [ 3.8 .4/A-SR-1] 強烈建議在設備上實現助手來處理協助操作

如果汽車設備實施包括一鍵通話按鈕,則:

  • [ 3.8 .4/A-1-1] 必須使用短按即按即說按鈕作為指定互動來啟動使用者選擇的輔助應用程序,即實現VoiceInteractionService的應用程式。

汽車設備實現:

如果汽車設備實作支援使用者 HAL 屬性,則它們:

汽車設備實現:

如果汽車設備實作包括預設啟動器應用程序,則它們:

汽車設備實現:

  • [ 3.8 /A] 可以限制應用程式請求進入全螢幕模式,如immersive documentation所述。
  • [ 3.8 /A] 可以保持狀態列和導覽列始終可見。
  • [ 3.8 /A] 可以限制應用程式更改系統 UI 元素後面的顏色的請求,以確保這些元素始終清晰可見。

2.5.4.性能和功率

汽車設備實現:

  • [ 8.2 /A-0-1] 必須報告每個進程 UID 讀取和寫入非揮發性儲存的位元組數,以便開發人員可以透過系統 API android.car.storagemonitoring.CarStorageMonitoringManager取得統計資料。 Android 開源專案透過uid_sys_stats核心模組滿足要求。
  • [ 8.3 /A-1-3] 必須支援車庫模式
  • [ 8.3 /A] 每次駕駛後應處於車庫模式至少 15 分鐘,除非:
    • 電池電量已耗盡。
    • 沒有安排閒置作業。
    • 駕駛員退出車庫模式。
  • [ 8.4 /A-0-1] 必須提供每個組件的電源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定義每個硬體組件的電流消耗值以及組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的近似電池消耗,如Android 開源專案網站中所述。
  • [ 8.4 /A-0-2] 必須以毫安培小時 (mAh) 為單位報告所有功耗值。
  • [ 8.4 /A-0-3] 必須報告每個行程 UID 的 CPU 功耗。 Android開源專案透過uid_cputime核心模組實作來滿足要求。
  • [ 8.4 /A] 如果無法將硬體組件的電源使用歸因於應用程序,則應歸因於硬體組件本身。
  • [ 8.4 /A-0-4] 必須透過adb shell dumpsys batterystats shell 指令向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此電量使用量。

2.5.5。安全模型

如果汽車設備實現支援多個用戶,那麼它們:

汽車設備實現:

  • [ 9.11 /A-0-1] 必須使用隔離的執行環境來備份金鑰庫實作。
  • [ 9.11 /A-0-2] 必須實作 RSA、AES、ECDSA 和 HMAC 加密演算法以及 MD5、SHA1 和 SHA-2 系列雜湊函數,以便在安全隔離的區域中正確支援 Android 金鑰庫系統支援的演算法來自在核心及以上版本上運行的程式碼。安全隔離必須阻止核心或使用者空間程式碼可能存取隔離環境的內部狀態的所有潛在機制,包括 DMA。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 (AOSP) 透過使用Trusty實作來滿足此要求,但另一個基於 ARM TrustZone 的解決方案或第三方審查的基於適當管理程序的隔離的安全實作是替代選項。
  • [ 9.11 /A-0-3] 必須在隔離執行環境中執行鎖定畫面驗證,並且僅在成功時才允許使用驗證綁定金鑰。鎖定螢幕憑證的儲存方式必須僅允許隔離的執行環境執行鎖定螢幕身份驗證。上游Android開源專案提供了Gatekeeper硬體抽象層(HAL)和Trusty,可以用來滿足這個需求。
  • [ 9.11 /A-0-4] 必須支援金鑰證明,其中證明簽章金鑰受安全硬體保護並且簽章在安全硬體中執行。證明簽章金鑰必須在足夠多的裝置之間共用,以防止金鑰被用作裝置識別碼。滿足此要求的一種方法是共享相同的證明金鑰,除非給定 SKU 的生產量至少為 100,000 件。如果生產的 SKU 超過 100,000 個單位,則每 100,000 個單位可以使用不同的金鑰。
  • [9/A-0-1] 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security.model.company」功能。

請注意,如果裝置實作已在早期 Android 版本上啟動,則此類裝置無需擁有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並支援金鑰證明,除非它聲明了android.hardware.fingerprint功能需要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

汽車設備實現:

  • [ 9.14 /A-0-1] 必須把關來自 Android 框架車輛子系統的訊息,例如,將允許的訊息類型和訊息源列入白名單。
  • [ 9.14 /A-0-2] 必須監視來自 Android 框架或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拒絕服務攻擊。這可以防止惡意軟體充斥車輛網絡,從而導致車輛子系統故障。

2.5.6。開發人員工具和選項相容性

汽車設備實現:

  • 完美
    • [ 6.1 /A-0-1] 必須向 cmdline 符合perfetto 文件的 shell 使用者公開/system/bin/perfetto進位檔案。
    • [ 6.1 /A-0-2]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接受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架構的 protobuf 配置作為輸入。
    • [ 6.1 /A-0-3]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必須寫入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模式的 protobuf 追蹤作為輸出。
    • [ 6.1 /A-0-4] 必須透過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至少提供perfetto 文件中所述的資料來源。

2.6。平板電腦要求

Android 平板電腦裝置是指通常符合以下所有條件的 Android 裝置實作:

  • 雙手握持使用。
  • 沒有翻蓋式或可轉換配置。
  • 與裝置一起使用的實體鍵盤實現透過標準連接(例如USB、藍牙)進行連接。
  • 具有提供移動性的電源,例如電池。
  • 螢幕顯示尺寸大於 7 吋且小於 18 吋(對角線測量)。

平板電腦設備實現與手持設備實現具有類似的要求。例外情況在該部分以 * 表示,並在本部分註明以供參考。

2.6.1.硬體

陀螺儀

如果平板電腦設備實現包括 3 軸陀螺儀,則:

  • [ 7.3 .4/Tab-1-1] 必須能夠測量每秒高達 1000 度的方向變化。

最小內存和存儲(第 7.6.1 節)

手持裝置要求中所列的小/普通螢幕的螢幕密度不適用於平板電腦。

USB 週邊模式(第 7.7.1 節)

如果平板電腦設備實現包括支援週邊模式的 USB 端口,則:

  • [ 7.7.1 /Tab] 可以實作 Android 開放附件 (AOA) API。

虛擬實境模式(第 7.9.1 節)

虛擬實境高效能(第 7.9.2 節)

虛擬實境要求不適用於平板電腦。

2.6.2.安全模型

密鑰和憑證(第 9.11 節)

請參閱第 [ 9.11 ] 節。

如果平板電腦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且未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T-1-1] 必須支援受限設定文件,該功能允許設備所有者管理其他使用者及其在設備上的功能。透過受限設定文件,裝置擁有者可以快速設定單獨的環境供其他使用者工作,並能夠管理這些環境中可用的應用程式中的更細粒度的限制。

如果平板電腦裝置實作包含多個使用者並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 9.5 /T-2-1] 不得支援受限設定文件,但必須與 AOSP 控制實作保持一致,以啟用/停用其他使用者存取語音呼叫和 SMS。

2.6.2.軟體

  • [ 3.2.3.1 /Tab-0-1] 必須針對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

3、軟體

3.1.託管 API 相容性

託管的 Dalvik 字節碼執行環境是 Android 應用程式的主要工具。 Android 應用程式介面 (API) 是向在託管執行時間環境中運行的應用程式公開的一組 Android 平台介面。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提供Android SDK公開的任何記錄的 API 或上游 Android 原始碼中用「@SystemApi」標記修飾的任何 API 的完整實現,包括所有記錄的行為。

  • [C-0-2] 必須支援/保留 TestApi 註解 (@TestApi) 標記的所有類別、方法和關聯元素。

  • [C-0-3] 不得省略任何託管 API、更改 API 介面或簽署、偏離記錄的行為或包含空操作,除非本相容性定義明確允許。

  • [C-0-4] 必須仍然保持 API 存在並以合理的方式運行,即使 Android 包含 API 的某些硬體功能被省略也是如此。有關此場景的具體要求,請參閱第 7 節

  • [C-0-5] 不得允許第三方應用使用非 SDK 接口,這些接口被定義為 Java 語言包中的方法和字段,位於 AOSP 的啟動類路徑中,並且不構成公共SDK。這包括使用@hide註釋修飾但不使用@SystemAPI修飾的 API,如SDK 文件以及私有和包私有類別成員中所述。

  • [C-0-6] 必須透過prebuilts/runtime/appcompat/hiddenapi-flags.csv路徑中對應 API 等級分支的暫時標記和拒絕清單標記提供相同限制清單中的每個非 SDK 介面。AOSP。

  • [C-0-7] 必須支援簽章配置動態更新機制,透過使用 AOSP 中的現有公鑰在任何 APK 中嵌入簽章配置,從限制清單中刪除非 SDK 介面。

    然而他們:

    • 如果隱藏 API 不存在或在裝置實作上實作不同,可以將隱藏 API 移至拒絕清單或從所有限制清單中忽略它。
    • 如果 AOSP 中尚不存在隱藏 API,可以將隱藏 API 新增至任何受限清單。

3.1.1.安卓擴充

Android 支援透過更新特定 API 層級的擴充版本來擴充該 API 層級的託管 API 表面。 android.os.ext.SdkExtensions.getExtensionVersion(int apiLevel) API 傳回所提供的apiLevel的擴充版本(如果該 API 等級有擴充)。

Android裝置實作:

  • [C-0-1] 必須預先載入共用程式庫ExtShared和服務ExtServices的 AOSP 實現,其版本必須大於或等於每個 API 等級允許的最低版本。例如,執行 API 等級 24 的 Android 7.0 裝置實作必須至少包含版本 1。

  • [C-0-2] 必須只傳回 AOSP 定義的有效擴充版本號。

  • [C-0-3] 必須以與支援其他託管 API 相同的方式支援android.os.ext.SdkExtensions.getExtensionVersion(int apiLevel)傳回的擴充版本定義的所有 API,並遵循第 3.1 節中的要求。

3.1.2.安卓庫

由於Apache HTTP 用戶端棄用,設備實作:

  • [C-0-1] 不得將org.apache.http.legacy庫放置在 bootclasspath 中。
  • [C-0-2] 只有在應用程式滿足以下條件之一時,才必須將org.apache.http.legacy庫新增至應用程式類別路徑:
    • 目標 API 等級 28 或更低。
    • 透過將<uses-library>android:name屬性設定為org.apache.http.legacy在其清單中聲明它需要該庫。

AOSP 實作滿足這些要求。

3.2.軟 API 相容性

除了第 3.1 節中的託管 API 之外,Android 還包括一個重要的僅運行時「軟」API,其形式為意圖、權限和 Android 應用程式的類似方面,這些方面無法在應用程式編譯時強制執行。

3.2.1.權限

  • [C-0-1] 設備實現者必須支援並強制執行權限參考頁中記錄的所有權限常數。請注意,第 9 節列出了與 Android 安全模型相關的其他要求。

3.2.2.建構參數

Android API 在android.os.Build 類別中包含許多常數,用於描述目前裝置。

  • [C-0-1] 為了跨裝置實作提供一致、有意義的值,下表包含對裝置實作必須遵守的這些值的格式的附加限制。
範圍細節
版本.發布目前執行的 Android 系統的版本,採用人類可讀的格式。此欄位必須具有Android 12 允許的版本字串中定義的字串值之一。
版本.SDK目前執行的 Android 系統的版本,採用第三方應用程式程式碼可存取的格式。對於 Android 12,此欄位必須具有整數值 12_INT。
版本.SDK_INT目前執行的 Android 系統的版本,採用第三方應用程式程式碼可存取的格式。對於 Android 12,此欄位必須具有整數值 12_INT。
版本.增量裝置實現者選擇的值,以人類可讀的格式指定目前正在執行的 Android 系統的特定版本。該值不得重複用於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不同建置。此欄位的典型用途是指示使用哪個版本號或原始碼控制變更標識符來產生版本。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可列印的 7 位元 ASCII,並與正規表示式「^[^ :\/~]+$」相符。
木板設備實現者選擇的值,以人類可讀的格式標識設備使用的特定內部硬體。此欄位的一個可能用途是指示為設備供電的板的特定版本。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品牌反映最終用戶所知的與設備相關的品牌名稱的值。必須採用人類可讀的格式,並且應該代表設備的製造商或設備銷售的公司品牌。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支援_ABIS本機程式碼的指令集名稱(CPU 類型 + ABI 約定)。請參閱第 3.3 節。本機 API 相容性
SUPPORTED_32_BIT_ABIS本機程式碼的指令集名稱(CPU 類型 + ABI 約定)。請參閱第 3.3 節。本機 API 相容性
SUPPORTED_64_BIT_ABIS本機程式碼的第二指令集(CPU 類型 + ABI 約定)的名稱。請參閱第 3.3 節。本機 API 相容性
CPU_ABI本機程式碼的指令集名稱(CPU 類型 + ABI 約定)。請參閱第 3.3 節。本機 API 相容性
CPU_ABI2本機程式碼的第二指令集(CPU 類型 + ABI 約定)的名稱。請參閱第 3.3 節。本機 API 相容性
裝置設備實現者選擇的值,包含標識硬體功能配置和設備工業設計的開發名稱或代號。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該設備名稱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指紋唯一標識此建置的字串。它應該是合理的人類可讀的。它必須遵循以下模板:

$(品牌)/$(產品)/
$(設備):$(版本.發佈)/$(ID)/$(版本.增量):$(類型)/$(標籤)

例如:

acme/我的產品/
mydevice:12/LMYXX/3359:userdebug/測試金鑰

指紋不得包含空白字元。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硬體硬體的名稱(來自核心命令列或/proc)。它應該是合理的人類可讀的。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主持人一個字串,以人類可讀的格式唯一標識建構建構的主機。該欄位的具體格式沒有要求,但不能為 null 或空字串 ("")。
ID設備實現者選擇的標識符,用於引用特定版本,採用人類可讀的格式。該欄位可以與 android.os.Build.VERSION.INCRMENTAL 相同,但應該是一個對於最終用戶區分軟體版本足夠有意義的值。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製造商產品原始設備製造商 (OEM) 的商品名稱。該欄位的具體格式沒有要求,但不能為 null 或空字串 ("")。此欄位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SOC_製造商產品中使用的主要係統單晶片 (SOC) 製造商的商標名稱。同一 SOC 製造商的設備應使用相同的常數值。請向 SOC 製造商詢問要使用的正確常數。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必須符合正規表示式“^([0-9A-Za-z ]+)”,不得以空格開頭或結尾,且不得等於“未知”。此欄位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SOC_型號產品中使用的主要係統單晶片 (SOC) 的型號名稱。相同SOC型號的設備應使用相同的常數值。請向 SOC 製造商詢問要使用的正確常數。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0-9A-Za-z ._/+-]+)$”,不得以空格開頭或結尾,且必須不等於“未知」。此欄位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模型設備實現者選擇的值,包含最終使用者已知的設備名稱。此名稱應與設備行銷和銷售給最終用戶時使用的名稱相同。該欄位的具體格式沒有要求,但不能為 null 或空字串 ("")。此欄位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產品設備實施者選擇的值,包含特定產品 (SKU) 的開發名稱或程式碼名稱,該產品在同一品牌中必須是唯一的。必須是人類可讀的,但不一定供最終用戶查看。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該產品名稱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不得更改。
ODM_SKU設備實施者選擇的可選值,包含用於追蹤設備特定配置的 SKU(庫存​​單位),例如,出售時設備附帶的任何週邊設備。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匹配正規表示式“[0-9A-Za-z.,_-])”
串口必須返回“未知”。
標籤由設備實現者選擇的以逗號分隔的標籤列表,可進一步區分建置。標籤必須可編碼為7 位元ASCII,並匹配正規表示式“^[a-zA-Z0-9._-]+”,並且必須具有與三種典型Android 平台簽章配置相對應的值之一:release -鍵、開發鍵和測試鍵。
時間表示建構發生時間的時間戳記的值。
類型由設備實現者選擇的值,指定建置的運行時配置。此欄位必須具有與三種典型 Android 運行時配置相對應的值之一:user、userdebug 或 eng。
使用者產生建置的使用者(或自動使用者)的名稱或使用者 ID。該欄位的具體格式沒有要求,但不能為 null 或空字串 ("")。
安全補丁指示建置的安全性修補程式等級的值。它必須表明該構建不會以任何方式受到指定 Android 公共安全公告中描述的任何問題的影響。它必須採用 [YYYY-MM-DD] 格式,與Android 公共安全公告Android 安全通報中記錄的定義字串相符,例如「2015-11-01」。
基本作業系統表示建置的 FINGERPRINT 參數的值,除 Android 公共安全公告中提供的補丁外,該值與此建置相同。它必須報告正確的值,如果這樣的建置不存在,則報告空字串(“”)。
引導程式裝置實現者選擇的值,以人類可讀的格式標識裝置中使用的特定內部引導程式版本。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 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取得無線電版本()必須(是或返回)由設備實現者選擇的值,以人類可讀的格式標識設備中使用的特定內部無線電/調製解調器版本。如果裝置沒有任何內部無線電/數據機,則它必須傳回 NULL。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取得序號()必須(是或返回)硬體序號,該序號必須在具有相同型號和製造商的設備之間可用且唯一。此欄位的值必須可編碼為 7 位元 ASCII,並符合正規表示式「^[a-zA-Z0-9._-,]+$」。

3.2.3.意圖相容性

3.2.3.1.常見的應用意圖

Android 意圖允許應用程式元件向其他 Android 元件請求功能。 Android 上游項目包括一個應用程式列表,這些應用程式實現了多種意圖模式來執行常見操作。

設備實現:

  • [C-SR-1] 強烈建議針對此處列出的以下應用程式意圖定義的所有公共意圖過濾器模式,使用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並提供實現,即滿足開發人員對這些意圖的期望SDK 中所描述的常見應用程式意圖。

請參閱第 2 節以了解每種裝置類型的強制應用意圖。

3.2.3.2.意圖解析
  • [C-0-1] 由於 Android 是可擴展平台,因此裝置實作必須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覆蓋第 3.2.3.1 節中引用的每個意圖模式(設定除外)。上游 Android 開源實作預設允許這樣做。

  • [C-0-2] 設備實現者不得為系統應用程式對這些意圖模式的使用賦予特殊權限,也不得阻止第三方應用程式綁定到這些模式並承擔對這些模式的控制。該禁止具體包括但不限於停用「選擇器」使用者介面,該介面允許使用者在全部處理相同意圖模式的多個應用程式之間進行選擇。

  • [C-0-3] 設備實作必須提供一個使用者介面,供使用者修改意圖的預設活動。

  • 但是,當預設活動為資料 URI 提供更具體的屬性時,裝置實作可以為特定 URI 模式(例如 http://play.google.com)提供預設活動。例如,指定資料 URI「http://www.android.com」的意圖過濾器模式比瀏覽器的「http://」核心意圖模式更具體。

Android 還包含一種機制,供第三方應用程式為某些類型的 Web URI 意圖聲明權威的預設應用程式連結行為。當在應用程式的意圖過濾器模式中定義此類權威聲明時,設備實作:

  • [C-0-4] 必須嘗試透過執行數位資產連結規範中定義的驗證步驟(由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中的套件管理器實作)來嘗試驗證任何意圖過濾器。
  • [C-0-5] 必須在應用安裝期間嘗試驗證意圖過濾器,並將所有成功驗證的 URI 意圖過濾器設定為其 URI 的預設應用處理程序。
  • 如果成功驗證但其他候選 URI 過濾器驗證失敗,則可以將特定 URI 意圖過濾器設定為其 URI 的預設應用程式處理程序。如果裝置實作這樣做,它必須在設定選單中為使用者提供適當的每 URI 模式覆蓋。
  • 必須在設定中為使用者提供每個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連結控件,如下所示:
    • [C-0-6] 使用者必須能夠將應用程式的預設應用程式連結行為整體覆蓋為:始終開啟、始終詢問或從不打開,並且必須同等地應用於所有候選 URI 意圖過濾器。
    • [C-0-7] 使用者必須能夠查看候選 URI 意圖過濾器的清單。
    • 設備實作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基於每個意圖過濾器覆蓋已成功驗證的特定候選 URI 意圖過濾器的能力。
    • [C-0-8] 如果裝置實作允許某些候選 URI 意圖過濾器成功驗證,而其他一些可能失敗,則裝置實作必須為使用者提供檢視和覆寫特定候選 URI 意圖過濾器的功能。
3.2.3.3.意圖命名空間
  • [C-0-1] 裝置實作不得包含任何使用 Android.* 或 com.android.* 命名空間中的 ACTION、CATEGORY 或其他鍵字串來支援任何新意圖或廣播意圖模式的 Android 元件。
  • [C-0-2] 裝置實現者不得包含任何使用 ACTION、CATEGORY 或屬於其他組織的套件空間中的其他關鍵字串來遵循任何新意圖或廣播意圖模式的 Android 元件。
  • [C-0-3] 設備實現者不得更改或擴展第 3.2.3.1 節中列出的任何意圖模式。
  • 設備實作可以包括使用與其自己的組織明確相關的命名空間的意圖模式。該禁止類似於3.6 節中針對 Java 語言類別指定的禁止。
3.2.3.4.廣播意圖

第三方應用程式依靠平台廣播某些意圖,以通知它們硬體或軟體環境的變化。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廣播此處列出的公共廣播意圖,以回應 SDK 文件中所述的適當系統事件。請注意,此要求與第 3.5 節並不衝突,因為 SDK 文件中也描述了後台應用程式的限制。此外,某些廣播意圖取決於硬體支援,如果設備支援必要的硬件,它們必須廣播意圖並提供與 SDK 文件一致的行為。
3.2.3.5.有條件的申請意向

Android 包含的設定可讓用戶輕鬆選擇預設應用程序,例如主螢幕或簡訊。

在有意義的情況下,設備實作必須提供類似的設定選單,並與 SDK 文件中所述的意圖過濾器模式和 API 方法相容,如下所示。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software.home_screen ,則: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hardware.telephony ,則: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hardware.nfc.hce ,則: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hardware.nfc ,則: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hardware.bluetooth ,則: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 DND 功能,則:

  • [C-6-1] 必須實作一個能夠回應ACTION_NOTIFICATION_POLICY_ACCESS_SETTINGS意圖的活動,對於使用 UI_MODE_TYPE_NORMAL 的實現,它必須是一個使用者可以授予或拒絕應用對 DND 策略配置的存取權限的活動。

如果設備實現允許用戶在設備上使用第三方輸入法,則他們: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第三方輔助功能服務,則它們: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對 Wi-Fi Easy Connect 的支援並向第三方應用程式公開該功能,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作提供資料保護模式,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作不提供資料保護模式,它們:

如果裝置實現透過android.hardware.camera.any聲明對相機的支持,則: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則: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autofill功能標誌,則: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預先安裝的應用程式或希望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存取使用情況統計信息,則:

  • [C-SR-2] 強烈建議為聲明android.permission.PACKAGE_USAGE_STATS權限的應用程式提供使用者可存取的機制,以回應android.settings.ACTION_USAGE_ACCESS_SETTINGS Intent 授予或撤銷對使用情況統計資料的存取權。

如果設備實現打算禁止任何應用程式(包括預先安裝的應用程式)存取使用情況統計信息,則:

如果裝置實作表面連結到「設定」中AutofillService_passwordsActivity指定的活動或透過類似機制連結到使用者密碼,則它們:

  • [C-16-1] 必須為所有已安裝的自動填入服務顯示此類連結。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VoiceInteractionService並且同時安裝了多個使用此 API 的應用程序,則它們: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功能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則:

  • [C-SR-3] 強烈建議尊重android.intent.action.TTS_SERVICE、android.speech.tts.engine.INSTALL_TTS_DATA 和android.speech.tts.engine.GET_SAMPLE_TEXT 意圖有一項活動可以為這些意圖提供實現,如下所示SDK 中對此進行了描述。

Android 支援互動式螢幕保護程序,以前稱為 Dreams。當連接到電源的裝置空閒或停靠在桌面擴充座時,螢幕保護程式允許使用者與應用程式互動。設備實現:

  • 應包括對螢幕保護程式的支持,並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設定選項來配置螢幕保護程式以回應android.settings.DREAM_SETTINGS意圖。

3.2.4.輔助/多個顯示器上的活動

如果裝置實作允許在多個顯示器上啟動正常的Android 活動,則:

  • [C-1-1] 必須設定android.software.activities_on_secondary_displays功能標誌。
  • [C-1-2] 必須確保 API 相容性,類似於在主顯示幕上執行的活動。
  • [C-1-3] 如果啟動新 Activity 時未透過ActivityOptions.setLaunchDisplayId() API 指定目標顯示器,則必須將新 Activity 放置在與啟動它的 Activity 相同的顯示器上。
  • [C-1-4] 當帶有Display.FLAG_PRIVATE標誌的顯示被移除時,必須銷毀所有活動。
  • [C-1-5] 當裝置透過安全鎖定畫面鎖定時,必須安全地隱藏所有螢幕上的內容,除非套用使用Activity#setShowWhenLocked() API 選擇在鎖定畫面頂部顯示內容。
  • 應該有與該顯示器相對應的android.content.res.Configuration ,以便在輔助顯示器上啟動活動時能夠顯示、正確操作並保持相容性。

如果裝置實作允許在輔助顯示器上啟動正常的Android 活動,且輔助顯示器具有android.view.Display.FLAG_PRIVATE標誌:

  • [C-3-1] 只有該顯示、系統以及該顯示上已存在的活動的擁有者才能夠啟動該顯示。每個人都可以啟動具有android.view.Display.FLAG_PUBLIC標誌的顯示器。

3.3.本機 API 相容性

本機程式碼相容性具有挑戰性。因此,設備實現者是:

  • [C-SR-1] 強烈建議使用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中列出的下列程式庫的實作。

3.3.1.應用程式二進位接口

託管 Dalvik 字節碼可以呼叫應用程式.apk檔案中提供的本機程式碼,作為針對適當設備硬體架構編譯的 ELF .so檔。由於本機程式碼高度依賴底層處理器技術,Android 在 Android NDK 中定義了許多應用程式二進位介面 (ABI)。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與一個或多個定義的Android NDK ABI相容。
  • [C-0-2] 必須支援在託管環境中執行的程式碼,以使用標準 Java 本機介面 (JNI) 語意呼叫本機程式碼。
  • [C-0-3] 必須與下面列表中每個必需的庫來源相容(即標頭相容)和二進位相容(對於 ABI)。
  • [C-0-5] 必須透過android.os.Build.SUPPORTED_ABISandroid.os.Build.SUPPORTED_32_BIT_ABISandroid.os.Build.SUPPORTED_64_BIT_ABIS參數準確報告設備支援的本機應用程式二進位每個介面 (ABI) ,都是逗號分隔的ABI 列表,從最首選到最不首選排序。
  • [C-0-6] 必須透過上述參數報告以下 ABI 清單的子集,且不得報告清單中未列出的任何 ABI。

  • [C-0-7] 必須讓下列所有提供本機 API 的函式庫可供包含本機程式碼的應用程式使用:

    • libaaudio.so(AAudio 原生音訊支援)
    • libamidi.so(原生 MIDI 支持,如果功能android.software.midi聲明如第 5.9 節所述)
    • libandroid.so(原生 Android 活動支援)
    • libc(C 庫)
    • libcamera2ndk.so
    • libdl(動態連結器)
    • libEGL.so(原生 OpenGL 表面管理)
    • libGLESv1_CM.so (OpenGL ES 1.x)
    • libGLESv2.so(OpenGL ES 2.0)
    • libGLESv3.so(OpenGL ES 3.x)
    • libicui18n.so
    • 庫克庫克
    • libjnigraphics.so
    • liblog(Android 日誌記錄)
    • libmediandk.so(原生媒體 API 支援)
    • libm(數學庫)
    • libneuralnetworks.so(神經網路 API)
    • libOpenMAXAL.so(OpenMAX AL 1.0.1 支援)
    • libOpenSLES.so(OpenSL ES 1.0.1 音訊支援)
    • libRS.so
    • libstdc++(對 C++ 的最低支援)
    • libvulkan.so(Vulkan)
    • libz(Zlib 壓縮)
    • JNI介面
  • [C-0-8] 不得新增或刪除上面列出的本機庫的公共函數。

  • [C-0-9] 必須在/vendor/etc/public.libraries.txt中列出其他直接向第三方應用程式公開的非 AOSP 程式庫。

  • [C-0-10] 不得將在 AOSP 中作為系統函式庫實作和提供的任何其他本機函式庫暴露給面向 API 等級 24 或更高等級的第三方應用,因為它們是保留的。

  • [C-0-11] 必須透過libGLESv3.so函式庫匯出 NDK 中定義的所有 OpenGL ES 3.1 和Android Extension Pack函數符號。請注意,雖然所有符號都必須存在,但第 7.1.4.1 節更詳細地描述了預期每個相應功能的完整實現的要求。

  • [C-0-12] 必須透過libvulkan.so函式庫導出核心 Vulkan 1.0 函式符號的函式符號,以及VK_KHR_surfaceVK_KHR_android_surfaceVK_KHR_swapchainVK_KHR_maintenance1VK_KHR_get_physical_device_properties2 。請注意,雖然所有符號都必須存在,但第 7.1.4.2 節更詳細地描述了預期每個相應功能的完整實現的要求。

  • 應使用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中提供的源代碼和頭文件進行構建

請注意,Android 的未來版本可能會引入對其他 ABI 的支援。

3.3.2. 32 位元 ARM 本機程式碼相容性

如果設備實作報表支援armeabi ABI,則:

  • [C-3-1] 也必須支持armeabi-v7a並報告其支持,因為armeabi僅用於向後相容舊應用。

如果設備實作報表支援armeabi-v7a ABI,則對於使用此ABI的應用程序,它們:

  • [C-2-1] 必須在/proc/cpuinfo中包含以下行,並且不應更改同一裝置上的值,即使這些值被其他 ABI 讀取也是如此。

    • Features: ,後面是裝置支援的任何可選 ARMv7 CPU 功能的清單。
    • CPU architecture: ,後面跟著一個整數,描述裝置支援的最高 ARM 架構(例如,「8」表示 ARMv8 裝置)。
  • [C-2-2] 必須始終保持以下操作可用,即使 ABI 是在 ARMv8 架構上實現的,無論是透過本機 CPU 支援還是透過軟體模擬:

    • SWP 和 SWPB 指令。
    • CP15ISB、CP15DSB 和 CP15DMB 屏障操作。
  • [C-2-3] 必須支援高級 SIMD (又稱 NEON)擴充。

3.4.網路相容性

3.4.1.網頁視圖相容性

如果設備實作提供了android.webkit.Webview API 的完整實現,那麼它們:

  • [C-1-1] 必須回報android.software.webview
  • [C-1-2] 必須使用 Android 12 分支上的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所建構的Chromium專案來實作android.webkit.WebView API。
  • [C-1-3] WebView 報表的使用者代理字串必須採用以下格式:

    Mozilla/5.0 (Linux; Android $(VERSION); [$(MODEL)] [Build/$(BUILD)]; wv) AppleWebKit/537.36 (KHTML, 如 Gecko) Version/4.0 $(CHROMIUM_VER) Mobile Safari/537.36

    • $(VERSION) 字串的值必須與 android.os.Build.VERSION.RELEASE 的值相同。
    • $(MODEL) 字串可以為空,但如果它不為空,則它必須具有與 android.os.Build.MODEL 相同的值。
    • 「Build/$(BUILD)」可以省略,但如果存在,則 $(BUILD) 字串必須與 android.os.Build.ID 的值相同。
    • $(CHROMIUM_VER) 字串的值必須是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中 Chromium 的版本。
    • 設備實作可以在用戶代理字串中省略 Mobile。
  • WebView 元件應該包含對盡可能多的 HTML5 功能的支持,並且如果它支援該功能,則應該符合HTML5 規範

  • [C-1-4] 必須在與實例化 WebView 的應用程式不同的進程中呈現所提供的內容或遠端 URL 內容。具體來說,單獨的渲染器程序必須擁有較低的權限,作為單獨的用戶ID 運行,無權訪問應用程式的資料目錄,沒有直接的網路存取權限,並且只能透過Binder 存取最低要求的系統服務。 WebView的AOSP實作滿足了這個要求。

請注意,如果裝置實作是 32 位元或宣告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ram.low ,則它們不受 C-1-3 的約束。

3.4.2.瀏覽器相容性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用於一般 Web 瀏覽的獨立瀏覽器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 必須支援與 HTML5 關聯的每個 API:
  • [C-1-2] 必須支援 HTML5/W3C Webstorage API並應支援 HTML5/W3C IndexedDB API 。請注意,隨著 Web 開發標準機構逐漸轉向支援 IndexedDB 而不是 Webstorage,IndexedDB 預計將成為 Android 未來版本中的必要組件。
  • 可以在獨立的瀏覽器應用程式中提供自訂使用者代理字串。
  • 應在獨立瀏覽器應用程式上實現對盡可能多的HTML5的支援(無論是基於上游 WebKit 瀏覽器應用程式還是第三方替代方案)。

但是,如果設備實作不包括獨立的瀏覽器應用程序,則它們:

3.5. API 行為相容性

設備實現:

  • [C-0-9] 必須確保 API 行為相容性適用於所有已安裝的應用,除非它們受到第 3.5.1 節中所述的限制。
  • [C-0-10] 不得實施僅確保設備實作者選擇的應用的 API 行為相容性的授權名單方法。

每個 API 類型(託管、軟體、本機和 Web)的行為必須與上游Android 開源專案的首選實作一致。一些特定的兼容性領域包括:

  • [C-0-1] 設備不得更改標準意圖的行為或語意。
  • [C-0-2] 設備不得更改特定類型的系統元件(例如服務、活動、ContentProvider 等)的生命週期或生命週期語意。
  • [C-0-3] 設備不得更改標準權限的語意。
  • 設備不得改變對背景應用程式實施的限制。更具體地說,對於後台應用程式:
    • [C-0-4] 它們必須停止執行應用程式註冊的回調,以接收來自GnssMeasurementGnssNavigationMessage輸出。
    • [C-0-5] 它們必須對透過LocationManager API 類別或WifiManager.startScan()方法提供給應用的更新頻率進行速率限制。
    • [C-0-6] 如果應用程式以 API 等級 25 或更高等級為目標,則不得允許在應用程式清單中為標準 Android Intent 的隱式廣播註冊廣播接收器,除非廣播 Intent 需要"signature""signatureOrSystem" protectionLevel權限或在豁免清單上。
    • [C-0-7] 如果應用程式的目標 API 等級為 25 或更高,則必須停止應用程式的後台服務,就像應用程式呼叫了服務的stopSelf()方法一樣,除非應用程式被列入臨時許可名單處理用戶可見的任務。
    • [C-0-8] 如果套用的目標 API 等級為 25 或更高,則它們必須釋放應用程式所持有的喚醒鎖定。
  • [C-0-11] 設備必須按照給定順序並使用給定名稱(由Provider.getName()返回)和類,返回以下安全提供者作為Security.getProviders()方法的前七個數組值,除非應用程式透過insertProviderAt()removeProvider()修改了清單。設備可以在下面指定的提供者清單之後傳回其他提供者。
    1. AndroidNSSP - android.security.net.config.NetworkSecurityConfigProvider
    2. AndroidOpenSSL - com.android.org.conscrypt.OpenSSLProvider
    3. CertPathProvider - sun.security.provider.CertPathProvider
    4. AndroidKeyStoreBCWorkaround - android.security.keystore.AndroidKeyStoreBCWorkaroundProvider
    5. BC - com.android.org.bouncycastle.jce.provider.BouncyCastleProvider
    6. HarmonyJSSE - com.android.org.conscrypt.JSSEProvider
    7. AndroidKeyStore - android.security.keystore.AndroidKeyStoreProvider

上面的列表並不全面。相容性測試套件 (CTS) 測試平台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的行為相容性。實作者有責任確保與 Android 開源專案的行為相容性。因此,裝置實現者應該盡可能使用透過 Android 開源專案提供的原始程式碼,而不是重新實作系統的重要部分。

3.5.1.申請限制

如果設備實現實現了專有機制來限制應用程序,並且該機制比Restricted App Standby Bucket更具限制性,則它們:

  • [C-1-1] 必須提供使用者可供查看受限應用程式清單的功能。
  • [C-1-2] 必須讓使用者開啟/關閉每個應用程式的限制。
  • [C-1-3] 在沒有證據顯示系統運作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不得自動套用限制,但可以在偵測到系統運作狀況不佳的行為(例如卡住的喚醒鎖定、長時間運作的服務和其他條件)時對應用應用限制。標準可以由設備實現者確定,但必須與應用程式對系統運作狀況的影響相關。與系統健康狀況不完全相關的其他標準(例如應用程式在市場上缺乏受歡迎程度)不得用作標準。
  • [C-1-4] 當使用者手動關閉應用程式限制時,不得自動對應用程式應用程式限制,並且可以建議使用者套用應用限制。
  • [C-1-5] 必須通知使用者是否自動對應用程式應用程式應用限制。此類資訊必須在應用限制後 24 小時內提供。
  • [C-1-6] 當受限應用程式呼叫此 API 時, ActivityManager.isBackgroundRestricted()必須傳回true
  • [C-1-7] 不得限制使用者明確使用的頂級前台應用程式。
  • [C-1-8] 當使用者明確地開始使用曾經受到限制的應用程式時,必須暫停成為頂級前台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的限制。
  • [C-1-10] 不得允許應用程式在使用者最近使用後 2 小時內自動放入 RESTRICTED 儲存桶中。

如果設備實現擴展了 AOSP 中實現的應用程式限制,則它們:

  • [C-2-1] 必須遵循本文檔中所述的實作。

3.5.2.應用程式休眠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 AOSP 中包含的應用程式休眠或擴展 AOSP 中包含的功能,那麼它們:

  • [C-1-1] 必須符合第 3.5.1 節中除 [C-1-6] 和 [C-1-3] 之外的所有要求。
  • [C-1-2] 只有在有證據顯示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內未使用該應用程式時,才必須對該使用者的應用程式應用限制。強烈建議此持續時間為一個月或更長。使用情況必須由透過UsageStats#getLastTimeVisible() API 的明確使用者互動或任何會導致應用程式離開強制停止狀態的內容來定義,包括服務綁定、內容提供者綁定、明確廣播等,這些都會被追蹤透過新的 API 使用統計#getLastTimeAnyComponentUsed()。
  • [C-1-3] 只有在有證據顯示任何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內未使用該軟體包時,才必須套用影響所有裝置使用者的限制。強烈建議此持續時間為一個月或更長。
  • [C-1-4] 不得使應用程式無法回應活動意圖、服務綁定、內容提供者請求或明確廣播。

AOSP 中的應用程式休眠滿足上述要求。

3.6. API命名空間

Android 遵循 Java 程式語言定義的套件和類別命名空間約定。為了確保與第三方應用程式的相容性,裝置實作者不得對這些套件命名空間進行任何禁止的修改(見下文):

  • java.*
  • javax.*
  • sun.*
  • android.*
  • androidx.*
  • com.android.*

也就是說,他們:

  • [C-0-1] 不得透過更改任何方法或類別簽名,或刪除類別或類別欄位來修改 Android 平台上公開公開的 API。
  • [C-0-2] 不得在上述命名空間中的 API 中新增任何公開的元素(例如類別或接口,或現有類別或接口的欄位或方法)或測試或系統 API。 「公開暴露的元素」是指未使用上游 Android 原始碼中使用的「@hide」標記修飾的任何構造。

設備實現者可以修改 API 的底層實現,但此類修改:

  • [C-0-3] 不得影響任何公開公開的 API 的規定行為和 Java 語言簽章。
  • [C-0-4] 不得做廣告或以其他方式向開發者公開。

但是,裝置實現者可以在標準 Android 命名空間之外添加自訂 API,但自訂 API:

  • [C-0-5] 不得位於由其他組織擁有或引用其他組織的命名空間。例如,裝置實作者不得將 API 新增至com.google.*或類似的命名空間:只有 Google 可以做到。同樣,Google 不得將 API 新增至其他公司的命名空間。
  • [C-0-6] 必須打包在 Android 共享庫中,以便只有明確使用它們(透過 <uses-library> 機制)的應用才會受到此類 API 記憶體使用量增加的影響。

設備實作者可以在 NDK API 之外添加本機語言的自訂 API,但自訂 API:

  • [C-1-1] 不得位於 NDK 庫或其他組織擁有的庫中,如此所述。

如果設備實現者建議改進上述包命名空間之一(例如透過向現有 API 添加有用的新功能,或添加新 API),則實現者應該訪問source.android.com並開始貢獻更改和的過程代碼,根據該網站上的信息。

請注意,上述限制對應於 Java 程式語言中命名 API 的標準約定;本節的目的只是為了加強這些約定,並透過將其納入此相容性定義來使其具有約束力。

3.7.運行時相容性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支援完整的 Dalvik 執行檔 (DEX) 格式以及Dalvik 字節碼規格和語意

  • [C-0-2] 必須將 Dalvik 運行時配置為根據上游 Android 平台並按下表的指定分配記憶體。 (有關螢幕尺寸和螢幕密度定義,請參閱第 7.1.1 節。)

  • 應使用 Android RunTime (ART)、Dalvik 可執行格式的參考上游實作以及參考實作的套件管理系統。

  • 應在各種執行模式和目標架構下執行模糊測試,以確保運行時的穩定性。請參閱 Android 開源專案網站中的JFuzzDexFuzz

請注意,下面指定的記憶體值被視為最小值,設備實作可以為每個應用程式分配更多記憶體。

螢幕佈局螢幕密度最小應用程式內存
安卓手錶120 dpi(LDPI) 32MB
140dpi(140dpi)
160 dpi (mdpi)
180 dpi (180dpi)
200dpi(200dpi)
213 dpi(電視dpi)
220dpi(220dpi) 36MB
240 dpi(高清)
280dpi (280dpi)
320 dpi(xhdpi) 48MB
360dpi (360dpi)
400dpi (400dpi) 56MB
420 dpi (420dpi) 64MB
480 dpi (xxhdpi) 88MB
560dpi(560dpi) 112MB
640 dpi (xxxhdpi) 154MB
小/正常120 dpi(LDPI) 32MB
140dpi(140dpi)
160 dpi (mdpi)
180 dpi (180dpi) 48MB
200dpi(200dpi)
213 dpi(電視dpi)
220dpi(220dpi)
240 dpi(高清)
280dpi (280dpi)
320 dpi(xhdpi) 80MB
360dpi (360dpi)
400dpi (400dpi) 96MB
420 dpi (420dpi) 112MB
480 dpi (xxhdpi) 128MB
560dpi(560dpi) 192MB
640 dpi (xxxhdpi) 256MB
大的120 dpi(LDPI) 32MB
140dpi(140dpi) 48MB
160 dpi (mdpi)
180 dpi (180dpi) 80MB
200dpi(200dpi)
213 dpi(電視dpi)
220dpi(220dpi)
240 dpi(高清)
280dpi (280dpi) 96MB
320 dpi(xhdpi) 128MB
360dpi (360dpi) 160MB
400dpi (400dpi) 192MB
420 dpi (420dpi) 228MB
480 dpi (xxhdpi) 256MB
560dpi(560dpi) 384MB
640 dpi (xxxhdpi) 512MB
超大120 dpi(LDPI) 48MB
140dpi(140dpi) 80MB
160 dpi (mdpi)
180 dpi (180dpi) 96MB
200dpi(200dpi)
213 dpi(電視dpi)
220dpi(220dpi)
240 dpi(高清)
280dpi (280dpi) 144MB
320 dpi(xhdpi) 192MB
360dpi (360dpi) 240MB
400dpi(400dpi) 288MB
420 dpi (420dpi) 336MB
480 dpi (xxhdpi) 384MB
560dpi(560dpi) 576MB
640 dpi (xxxhdpi) 768MB

3.8.使用者介面相容性

3.8.1.啟動器(主螢幕)

Android 包括啟動器應用程式(主畫面)並支援第三方應用程式來取代裝置啟動器(主畫面)。

如果設備實現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替換設備主螢幕,則它們:

  • [C-1-1] 必須聲明平台功能android.software.home_screen
  • [C-1-2] 當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adaptive-icon>標籤提供其圖示並呼叫用於檢索圖示的PackageManager方法時,必須傳回AdaptiveIconDrawable物件。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支援應用程式內固定快捷方式的預設啟動器,則它們:

相反,如果裝置實作不支援應用程式內固定快捷方式,則:

如果裝置實作實作了預設啟動器,可透過ShortcutManager API 快速存取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的其他捷徑,則:

  • [C-4-1] 必須支援所有記錄的捷徑功能(例如靜態和動態捷徑、固定捷徑)並完全實作ShortcutManager API 類別的 API。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顯示應用程式圖示徽章的預設啟動器應用程序,則它們:

  • [C-5-1] 必須遵循NotificationChannel.setShowBadge() API 方法。換句話說,如果該值設為true ,則顯示與應用程式圖示關聯的視覺可見性,並且當所有應用程式的通知通道都將該值設為false時,不顯示任何應用程式圖示徽章方案。
  • 當第三方應用程式透過使用專有 API 表示支援專有徽章方案時,可以使用其專有徽章方案覆蓋應用程式圖示徽章,但應使用透過SDK中描述的通知徽章 API 提供的資源和值,例如Notification.Builder.setNumber()Notification.Builder.setBadgeIconType() API。

3.8.2.小部件

Android 透過定義元件類型以及對應的 API 和生命週期來支援第三方應用程式小工具,從而允許應用程式向最終用戶公開「AppWidget」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第三方應用程式小部件,則它們:

  • [C-1-1] 必須聲明對平台功能android.software.app_widgets的支援。
  • [C-1-2] 必須包含對 AppWidget 的內建支持,並公開使用者介面功能以直接在啟動器中新增、配置、檢視和刪除 AppWidget。
  • [C-1-3] 必須能夠渲染標準網格大小為 4 x 4 的微件。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Android SDK 文件中的App Widget DesignGuidelines
  • 可以支援鎖定螢幕上的應用程式小工具。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第三方應用程式小工具和應用程式內固定快捷方式,則它們:

3.8.3.通知

Android 包含NotificationNotificationManager API,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裝置的硬體元件(例如聲音、振動和燈光)和軟體功能(例如通知列、系統列)通知用戶值得注意的事件並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3.8.3.1.通知的呈現

如果設備實現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通知用戶值得注意的事件,則它們:

  • [C-1-1] 必須支援使用硬體功能的通知(如 SDK 文件所述),並盡可能支援裝置實現硬體。例如,如果裝置實作包含振動器,則它必須正確實作振動 API。如果設備實作缺少硬件,則對應的 API 必須實作為無操作。此行為在第 7 節中有進一步詳細說明。
  • [C-1-2] 必須正確呈現 API 或狀態/系統列圖示樣式指南中提供的所有資源(圖示、動畫檔案等),儘管它們可能會提供除此之外的替代使用者體驗。由參考Android 開源實現提供。
  • [C-1-3] 必須遵守並正確實施API更新、刪除和分組通知所描述的行為。
  • [C-1-4] 必須提供 SDK 中記錄的NotificationChannel API 的完整行為。
  • [C-1-5] 必須讓使用者能夠依照每個管道和應用程式套件層級封鎖和修改特定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通知。
  • [C-1-6] 也必須讓使用者顯示已刪除的通知管道。
  • [C-1-7] 必須正確呈現透過Notification.MessagingStyle提供的所有資源(圖像、貼紙、圖標等)以及通知文本,而無需額外的用戶互動。例如,必須顯示所有資源,包括透過setGroupConversation設定的群組對話中的android.app.Person提供的圖示。
  • [C-SR-1] 強烈建議在用戶多次拒絕某個第三方應用的通知後,自動向用戶展示阻止每個管道和應用程式包層級的某個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通知的能力。
  • [C-SR-2] 強烈建議為使用者提供控制向已授予通知偵聽器權限的應用程式所公開的通知的功能。粒度必須使得使用者可以為每個這樣的通知監聽器控制橋接到該監聽器的通知類型。這些類型必須包括「對話」、「警報」、「靜音」和「重要的正在進行的」通知。
  • [C-SR-3] 強烈建議為使用者提供指定要排除在通知任何特定通知偵聽器之外的應用程式的功能。
  • 應支援豐富的通知。
  • 應將一些較高優先順序的通知作為抬頭通知呈現。
  • 應該讓用戶能夠暫停通知。
  • 可以僅管理第三方應用程式何時可以通知用戶重要事件的可見性和時間,以減輕駕駛員分心等安全問題。

Android 11 引入了對對話通知的支持,這些通知使用MessagingStyle並提供已發布的人員快捷方式 ID。

設備實現: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conversation notifications並且應用程式提供bubbles所需的數據,則它們:

  • [C-SR-5] 強烈建議將此對話顯示為氣泡。 AOSP 實作透過預設的系統 UI、設定和啟動器滿足這些要求。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豐富的通知,那麼它們:

  • [C-2-1] 必須使用透過Notification.Style API 類別及其子類別提供的確切資源來表示資源元素。
  • 應呈現在Notification.Style API 類別及其子類別中定義的每個資源元素(例如圖示、標題和摘要文字)。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平視通知:它們:

  • [C-3-1] 在顯示平視通知時,必須使用Notification.Builder API 類別中所述的平視通知檢視和資源。
  • [C-3-2] 必須將透過Notification.Builder.addAction()提供的操作與通知內容一起顯示,而無需額外的使用者互動(如SDK中所述)。
3.8.3.2.通知監聽服務

Android 包含NotificationListenerService API,允許應用程式(一旦被使用者明確啟用)在發布或更新時接收所有通知的副本。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正確、及時地將通知更新為所有此類已安裝且使用者啟用的偵聽器服務,包括附加到通知對象的所有元資料。
  • [C-0-2] 必須遵循snoozeNotification() API 調用,並在 API 呼叫中設定的暫停持續時間後關閉通知並進行回呼。

如果設備實作允許使用者暫停通知,那麼它們:

  • [C-1-1] 必須透過標準 API(例如NotificationListenerService.getSnoozedNotifications()正確反映暫停的通知狀態。
  • [C-1-2] 必須讓此使用者能夠暫停來自每個已安裝的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通知,除非它們來自持久/前台服務。
3.8.3.3. DND(請勿打擾)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 DND 功能,則:

  • [C-1-1] 當裝置實作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授予或拒絕第三方應用程式存取 DND 策略配置的方法時,必須將應用程式建立的自動 DND 規則與使用者建立的和預先定義的規則一起顯示。- 定義的規則。
  • [C-1-3] 必須遵守沿著NotificationManager.Policy傳遞的suppressedVisualEffects值,如果應用程式設定了任何SUPPRESSED_EFFECT_SCREEN_OFF 或SUPPRESSED_EFFECT_SCREEN_ON 標誌,則它應該向使用者指示視覺效果在DND 設定選單中已被抑制。

3.8.4.輔助API

Android 包含Assist API ,可讓應用程式選擇與裝置上的助理共用目前上下文的多少資訊。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協助操作,則它們:

  • [C-2-1] 必須透過以下任一方式向最終使用者明確指示何時分享情境:
    • 每次輔助應用程式存取上下文時,都會在螢幕邊緣周圍顯示白光,該白光滿足或超過 Android 開源專案實現的持續時間和亮度。
    • 對於預先安裝的輔助應用程序,為使用者提供離開預設語音輸入和輔助應用程式設定選單少於兩次導航的功能,並且僅在使用者透過熱詞或輔助導航鍵輸入明確呼叫輔助應用程式時共享上下文。
  • [C-2-2]第 7.2.3 節所述的啟動輔助應用的指定互動必須啟動使用者選擇的輔助應用,即實現VoiceInteractionService的應用,或處理ACTION_ASSIST Intent 的 Activity。

3.8.5。警報和祝酒詞

應用程式可以使用Toast API 向最終用戶顯示簡短的非模態字串,這些字串會在短暫的一段時間後消失,並使用TYPE_APPLICATION_OVERLAY視窗類型 API 將警報視窗顯示為覆蓋在其他應用程式之上。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 [C-1-1] 必須讓使用者阻止應用程式顯示使用TYPE_APPLICATION_OVERLAY的警報視窗。 AOSP 實作透過在通知欄中設定控制項來滿足此要求。

  • [C-1-2] 必須遵守 Toast API,並以某種高度可見的方式從應用程式向最終用戶顯示 Toast。

3.8.6。主題

Android 提供「主題」作為應用程式在整個 Activity 或應用程式中應用樣式的機制。

Android 包含「Holo」和「Material」主題系列作為一組定義的樣式,供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在想要匹配 Android SDK 定義的Holo 主題外觀和感覺時使用。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 [C-1-1] 不得更改向應用程式公開的任何Holo 主題屬性
  • [C-1-2] 必須支援「Material」主題系列,並且不得更改任何Material 主題屬性或其向應用程式公開的資產。
  • [C-1-3] 必須將 Roboto 支援的語言的「sans-serif」字體系列設定為Roboto 版本 2.x ,或讓使用者能夠更改用於「sans-serif」字體系列的字體到Roboto 版本2. x以了解 Roboto 支援的語言。

Android 還包含一個「裝置預設」主題系列,作為一組定義的樣式,供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在想要匹配裝置實現者定義的裝置主題的外觀和風格時使用。

Android 支援具有半透明系統列的變體主題,允許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其應用程式內容填充狀態列和導覽列後面的區域。為了在此配置中實現一致的開發人員體驗,在不同的裝置實作中保持狀態列圖示樣式非常重要。

如果設備實作包含系統狀態欄,則:

  • [C-2-1] 系統狀態圖示(例如訊號強度和電池電量)和系統發出的通知必須使用白色,除非圖示指示有問題的狀態或套用使用WindowInsetsController 要求淺色狀態列# APPEARANCE_LIGHT_STATUS_BARS標誌。
  • [C-2-2] 當應用程式請求淺色狀態列時,Android 裝置實作必須將系統狀態圖示的顏色變更為黑色(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R.style )。

3.8.7.動態壁紙

Android 定義了一種元件類型以及相應的 API 和生命週期,允許應用程式向最終用戶公開一個或多個「動態桌布」 。動態壁紙是動畫、圖案或具有有限輸入功能的類似圖像,在其他應用程式後面顯示為壁紙。

如果硬體能夠以合理的幀速率運行所有動態壁紙,且沒有功能限制,並且不會對其他應用程式產生不利影響,則該硬體被認為能夠可靠地運行動態壁紙。如果硬體限制導致壁紙和/或應用程式崩潰、故障、消耗過多的 CPU 或電池電量,或以不可接受的低幀速率運行,則該硬體被視為無法運行動態壁紙。例如,某些動態桌布可能使用 OpenGL 2.0 或 3.x 上下文來渲染其內容。動態桌布將無法在不支援多個 OpenGL 上下文的硬體上可靠地運行,因為使用 OpenGL 上下文的動態桌布可能會與也使用 OpenGL 上下文的其他應用程式發生衝突。

  • 如上所述,能夠可靠地運行動態壁紙的設備實現應該實現動態壁紙。

如果設備實現實現了動態壁紙,那麼它們:

  • [C-1-1] 必須報告平台功能標誌 android.software.live_wallpaper。

3.8.8。活動切換

上游 Android 原始程式碼包括概覽畫面、系統級使用者介面,用於任務切換以及使用使用者上次離開應用程式時應用程式圖形狀態的縮圖顯示最近造訪的活動和任務。

裝置實作(包括第 7.2.3 節中詳述的最近功能導航鍵)可能會變更介面。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第 7.2.3 節中詳述的最近功能導航鍵)改變了介面,則:

  • [C-1-1] 必須支援至少 7 個顯示的活動。
  • 應至少一次顯示 4 個活動的標題。
  • [C-1-2] 必須實現螢幕固定行為,並提供使用者用於切換該功能的設定選單。
  • 應顯示最近的突出顯示顏色、圖示、螢幕標題。
  • 應顯示關閉可供性(“x”),但可以延遲顯示,直到使用者與螢幕互動。
  • 應該實現一個快捷方式來輕鬆切換到上一個活動。
  • 當最近使用的功能鍵被點擊兩次時,應該會觸發兩個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之間的快速切換操作。
  • 當長按最近使用的功能鍵時,如果支持,應該觸發分割畫面多視窗模式。
  • 可以將關聯的最近內容顯示為一起移動的群組。
  • [SR-1] 強烈建議在概覽畫面中使用上游 Android 使用者介面(或類似的基於縮圖的介面)。

3.8.9.輸入管理

Android 包括對輸入管理的支援以及對第三方輸入法編輯器的支援。

如果設備實現允許用戶在設備上使用第三方輸入法,則他們:

  • [C-1-1] 必須聲明平台功能 android.software.input_methods 並支援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 IME API。

3.8.10.鎖定螢幕媒體控制

從 Android 5.0 開始,遠端控制用戶端 API 已被棄用,取而代之的是媒體通知模板,該模板允許媒體應用程式與鎖定螢幕上顯示的播放控制項整合。

3.8.11.螢幕保護程式(以前的夢想)

有關配置螢幕保護程式的設置,請參閱第 3.2.3.5 節

3.8.12.地點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能夠提供位置座標的硬體感測器(例如 GPS),則它們

3.8.13.統一碼和字體

Android 支援Unicode 10.0中定義的表情符號字元。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 [C-1-1] 必須能夠以彩色字形呈現這些表情符號字元。
  • [C-1-2] 必須支援:
    • Roboto 2 font with different weights—sans-serif-thin, sans-serif-light, sans-serif-medium, sans-serif-black, sans-serif-condensed, sans-serif-condensed-light for the languages available on the裝置.
    • Unicode 7.0 完全涵蓋拉丁文、希臘文和西里爾文,包括拉丁文擴展 A、B、C 和 D 範圍,以及 Unicode 7.0 貨幣符號區塊中的所有字形。
  • [C-1-3] 不得刪除或修改系統映像中的 NotoColorEmoji.tff。 (可以加入新的表情符號字體來覆蓋NotoColorEmoji.tff中的表情符號)
  • 應支持Unicode 技術報告 #51中指定的膚色和多樣化的家庭表情符號。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 IME,則:

  • 應為使用者提供這些表情符號的輸入方法。

Android 支援渲染緬甸字體。緬甸有幾種不符合 Unicode 的字體,通常稱為“Zawgyi”,用於呈現緬甸語言。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緬甸語的支持,則:

  • [C-2-1] 必須預設使用 Unicode 相容字型呈現文字;不符合 Unicode 的字體不得設定為預設字體,除非使用者在語言選擇器中選擇它。
  • [C-2-2] 如果裝置支援不符合 Unicode 的字體,則必須支援 Unicode 字型和不符合 Unicode 的字型。不符合 Unicode 的字型不得刪除或覆寫 Unicode 字型。
  • [C-2-3] 只有在指定了帶有腳本代碼 Qaag的語言代碼(例如 my-Qaag)時,才必須使用不符合 Unicode 的字體呈現文字。任何其他 ISO 語言或區域代碼(無論是已指派、未指派或保留)都可用於引用緬甸的非 Unicode 相容字型。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和網頁作者可以將 my-Qaag 指定為指定語言程式碼,就像指定任何其他語言一樣。

3.8.14.多視窗

如果設備實作能夠同時顯示多個活動,那麼它們: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多視窗模式和分割螢幕模式,則它們:

  • [C-2-2] 必須裁切分割畫面多視窗的停靠 Activity,但如果啟動器應用是焦點窗口,則應顯示其中的部分內容。
  • [C-2-3] 必須遵守第三方啟動器應用程式聲明的AndroidManifestLayout_minWidthAndroidManifestLayout_minHeight值,並且在顯示停靠 Activity 的某些內容的過程中不得覆寫這些值。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多視窗模式和畫中畫多視窗模式,則:

3.8.15。顯示切口

Android 支援 Display Cutout,如 SDK 文件所述。 DisplayCutout API 定義了顯示器邊緣的一個區域,由於邊緣上的顯示器切口或彎曲顯示器,該區域可能對應用程式無法運作。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顯示切口,則它們:

  • [C-1-5] 若設備的寬高比為 1.0(1:1),則不得有切口。
  • [C-1-2] 每條邊緣不得有超過一個切口。
  • [C-1-3] 必須遵守應用程式透過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 API 設定的顯示剪切標誌(如 SDK 所述)。
  • [C-1-4] 必須為DisplayCutout API 中定義的所有剪切指標報告正確的值。

3.8.16。設備控制

Android 包含ControlsProviderServiceControl API,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式發佈裝置控件,以便使用者快速獲得狀態和操作。

有關設備特定要求,請參閱第2_2_3節。

3.9.設備管理

Android 包含允許安全感知應用程式在系統層級執行裝置管理功能的功能,例如透過Android 裝置管理 API強制執行密碼原則或執行遠端清除。

如果裝置實作實現了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全部裝置管理策略,那麼它們:

  • [C-1-1] 必須聲明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 [C-1-2] 必須支援設備擁有者配置,如第 3.9.1 節第 3.9.1.1 節所述。

3.9.1 準備配置

3.9.1.1 設備所有者配置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它們:

  • [C-1-1] 必須支援將裝置策略用戶端 (DPC) 註冊為裝置擁有者應用,如下所述:
    • 當設備實現尚未配置用戶資料時,它:
      • [C-1-5] 如果裝置透過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nfc聲明近場通訊 (NFC) 支持,並收到包含 MIME 類型MIME_TYPE_PROVISIONING_NFC的記錄的 NFC 訊息,則必須將 DPC 應用程式註冊為裝置擁有者應用。
      • [C-1-8] 必須在觸發設備所有者配置後發送ACTION_GET_PROVISIONING_MODE Intent,以便 DPC 應用可以選擇是成為設備所有者還是配置文件所有者,除非可以從上下文確定只有一個有效選項 (例如基於NFC 的配置,其中不支援設定檔擁有者配置)。
      • [C-1-9] 如果在設定期間建立了裝置擁有者,則無論使用何種設定方法,都必須向裝置擁有者套用傳送ACTION_ADMIN_POLICY_COMPLIANCE Intent。在裝置擁有者應用程式完成之前,使用者必須無法繼續設定精靈。
    • 當設備實現具有用戶資料時,它:
      • [C-1-7] 不得再將任何 DPC 應用程式註冊為設備所有者應用。
  • [C-1-2] 必須在配置過程之前或期間要求一些肯定操作,以同意將應用程式設定為設備所有者。同意可以透過使用者操作或某些程式設計方式取得,但必須在啟動設備擁有者配置之前顯示適當的揭露通知(如 AOSP 中所引用)。此外,(企業)用於設備所有者配置的編程設備所有者同意機制不得乾擾非企業使用的開箱即用體驗。
  • [C-1-3] 不得對同意進行硬編碼或阻止其他設備所有者應用的使用。

如果設備實現聲明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但還包含專有的設備所有者管理解決方案,並提供一種機制來提昇在其解決方案中配置的應用程序,作為標準認可的標準“設備所有者”的「裝置擁有者等效項」 Android DevicePolicyManager API,它們:

  • [C-2-1] 必須制定流程來驗證所推廣的特定應用是否屬於合法的企業設備管理解決方案,並且已在專有解決方案中配置為具有與「設備所有者」同等的權利。
  • [C-2-2] 在將 DPC 應用程式註冊為「裝置擁有者」之前,必須顯示與android.app.action.PROVISION_MANAGED_DEVICE啟動的流程相同的 AOSP 裝置擁有者同意揭露。
  • 在將 DPC 應用程式註冊為「裝置擁有者」之前,裝置上可以有使用者資料。
3.9.1.2 託管設定檔配置

如果設備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 ,它們:

3.9.2 託管設定檔支持

如果設備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 ,它們:

  • [C-1-1] 必須透過android.app.admin.DevicePolicyManager API 支援託管設定檔。
  • [C-1-2] 必須允許建立一個且僅一個託管設定檔
  • [C-1-3] 必須使用圖標徽章(類似於 AOSP 上游工作徽章)來表示託管應用程式和微件以及其他帶有徽章的 UI 元素(例如「最近」和「通知」)。
  • [C-1-4] 必須顯示通知圖示(類似 AOSP 上游工作徽章)以指示使用者何時位於託管設定檔應用程式中。
  • [C-1-6] 如果存在託管設定文件,則必須在意圖「選擇器」中顯示視覺提示,以允許用戶將意圖從託管設定檔轉送到主用戶,反之亦然(如果裝置策略已啟用)控制器。
  • [C-1-7] 如果存在託管設定文件,則必須為主用戶和託管設定檔公開以下使用者功能:
    • 單獨核算主要使用者和託管設定檔的電池、位置、行動資料和儲存使用情況。
    • 獨立管理安裝在主要使用者或託管設定檔中的 VPN 應用程式。
    • 獨立管理安裝在主用戶或託管設定檔中的應用程式。
    • 對主要使用者或託管設定檔中的帳戶進行獨立管理。
  • [C-1-8] 必須確保預先安裝的撥號器、聯絡人和訊息應用程式可以從託管設定檔(如果存在)以及主設定檔中的資訊中搜尋並尋找呼叫者資訊(如果裝置原則控制器允許)。
  • [C-1-9] 必須確保它符合適用於啟用了多個使用者的裝置的所有安全要求(請參閱第 9.5 節),即使託管設定檔不被計為除主使用者之外的其他使用者。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android.software.secure_lock_screen ,它們:

  • [C-2-1] 必須支援指定符合以下要求的單獨鎖定畫面的功能,以僅向在託管設定檔中執行的應用程式授予存取權限。
  • 當託管設定檔中的聯絡人顯示在預先安裝的通話記錄、通話中UI、進行中和未接來電通知、聯絡人和訊息應用程式中時,他們應該使用與指示託管設定檔應用程式相同的徽章。

3.9.3 託管用戶支持

如果設備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 ,它們:

  • [C-1-1] 必須允許使用者在isLogoutEnabled傳回true時從​​目前使用者登出並在多使用者工作階段中切換回主使用者。使用者必須可以從鎖定畫面存取使用者功能,而無需解鎖裝置。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並提供裝置上的使用者功能以新增其他輔助 Users ,則它們:

  • [C-SR-1] 強烈建議在允許在新的輔助用戶中添加帳戶之前,顯示與android.app.action.PROVISION_MANAGED_DEVICE啟動的流程中顯示的相同的 AOSP 設備所有者同意披露信息,以便用戶理解該設備已被管理。

3.10.無障礙

Android 提供了一個輔助功能層,可幫助殘障用戶更輕鬆地導航其裝置。此外,Android 還提供平台 API,使輔助功能服務實現能夠接收使用者和系統事件的回調,並產生備用回饋機制,例如文字轉語音、觸覺回饋和軌跡球/方向鍵導航。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第三方輔助功能服務,則它們:

  • [C-1-1] 必須提供 Android 輔助功能框架的實現,如輔助功能 API SDK 文件中所述。
  • [C-1-2] 必須產生輔助功能事件,並將適當的AccessibilityEvent傳遞給所有已註冊的AccessibilityService實作(如 SDK 中所述)。
  • [C-1-4] 必須提供使用者控制聲明AccessibilityServiceInfo.FLAG_REQUEST_ACCESSIBILITY_BUTTON的無障礙服務的功能。請注意,對於具有系統導覽列的裝置實現,它們應該允許使用者選擇系統導覽列中的按鈕來控制這些服務。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預先安裝的輔助功能服務,則它們:

  • [C-2-1] 當使用基於檔案的加密 (FBE) 加密資料儲存時,必須將這些預先安裝的輔助功能服務實作為Direct Boot Aware應用程式。
  • 應在開箱即用的設定流程中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機制,以啟用相關的輔助功能服務,以及調整字體大小、顯示大小和放大手勢的選項。

3.11.文字轉語音

Android 包含的 API 允許應用程式使用文字轉語音 (TTS) 服務,並允許服務提供者提供 TTS 服務的實作。

如果裝置實作報告了 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功能,則: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安裝第三方 TTS 引擎,則:

  • [C-2-1] 必須提供使用者可供選擇的 TTS 引擎以在系統層級使用。

3.12.電視輸入框架

Android Television 輸入框架 (TIF)簡化了向 Android Television 裝置交付即時內容的過程。 TIF 提供標準 API 來建立控制 Android Television 裝置的輸入模組。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 TIF,則:

  • [C-1-1] 必須聲明平台功能android.software.live_tv
  • [C-1-2] 必須支援所有 TIF API,以便可以在裝置上安裝和使用使用這些 API 和第三方基於 TIF 的輸入服務的應用程式。

3.13.快速設定

Android 提供了快速設定 UI 元件,允許快速存取常用或緊急需要的操作。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快速設定 UI 元件並支援第三方快速設置,則它們:

  • [C-1-1] 必須允許使用者新增或刪除透過第三方應用的quicksettings API 提供的圖塊。
  • [C-1-2] 不得自動將第三方應用程式中的圖塊直接直接加入「快速設定」。
  • [C-1-3] 必須在系統提供的快速設定圖塊旁顯示所有使用者從第三方應用程式新增的圖塊。

3.14。媒體介面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透過MediaBrowserMediaSession與第三方應用程式互動的非語音啟動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則應用程式:

  • [C-1-2] 必須清楚顯示透過 getIconBitmap() 或 getIconUri() 取得的圖示以及透過 getTitle() 取得的標題(如MediaDescription中所述)。可能會縮短標題以符合安全法規(例如駕駛員分心)。

  • [C-1-3] 每當顯示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的內容時,都必須顯示第三方應用程式圖示。

  • [C-1-4] 必須允許使用者與整個MediaBrowser層次結構互動。可以限制對部分層次結構的訪問,以遵守安全法規(例如駕駛員分心),但不得根據內容或內容提供者給予優惠待遇。

  • [C-1-5] 必須考慮將雙擊KEYCODE_HEADSETHOOKKEYCODE_MEDIA_PLAY_PAUSE作為MediaSession.Callback#onMediaButtonEvent KEYCODE_MEDIA_NEXT

3.15。即時應用程式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即時應用程序,則它們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 [C-1-1] 必須僅向免安裝應用程式授予將android:protectionLevel設定為"instant"的權限。
  • [C-1-2] 免安裝應用程式不得透過隱式意圖與已安裝的應用程式交互,除非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 組件的意圖模式過濾器已公開並具有 CATEGORY_BROWSABLE
    • 操作是 ACTION_SEND、ACTION_SENDTO、ACTION_SEND_MULTIPLE 之一
    • 目標透過android:visibleToInstantApps明確公開
  • [C-1-3] 免安裝應用程式不得與已安裝的應用程式明確交互,除非該元件透過 android:visibleToInstantApps 公開。
  • [C-1-4] 已安裝的應用不得查看設備上有關即時應用的詳細信息,除非即時應用明確連接到已安裝的應用。
  • 裝置實作必須提供以下與即時應用程式互動的使用者功能。 AOSP 滿足預設系統 UI、設定和啟動器的要求。設備實現:

    • [C-1-5] 必須讓使用者能夠查看和刪除為每個單獨應用包本地快取的即時應用。
    • [C-1-6] 必須提供持久的使用者通知,該通知可以在免安裝應用程式在前台運行時折疊。此用戶通知必須包括即時應用程式不需要安裝,並提供用戶提示,將用戶引導至「設定」中的應用程式資訊畫面。對於透過 Web 意圖啟動的即時應用程式(透過使用操作設定為Intent.ACTION_VIEW的意圖以及「http」或「https」方案來定義),額外的使用者功能應允許使用者不啟動即時應用程式並啟動如果裝置上有可用的瀏覽器,則為已設定Web 瀏覽器的關聯連結。
    • [C-1-7] 如果裝置上提供「最近使用」功能,則必須允許透過「最近使用」功能存取正在運行的即時應用。
  • [C-1-8] 必須使用針對此處SDK 中列出的意圖的意圖處理程序預先載入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或服務元件,並使這些意圖對即時應用可見。

3.16。配套設備配對

Android 支援配套裝置配對,以更有效地管理與配套裝置的關聯,並為應用程式提供CompanionDeviceManager API 來存取此功能。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配套設備配對功能,則:

3.17。重量級應用程式

如果裝置實作宣告功能FEATURE_CANT_SAVE_STATE ,那麼它們:

  • [C-1-1] 系統中一次只能安裝一個指定cantSaveState運行的應用程式。如果使用者在沒有明確退出的情況下離開這樣的應用程式(例如,在離開系統的活動活動時按主頁鍵,而不是在系統中沒有剩餘活動活動的情況下按返回鍵),則裝置實作必須在RAM 中優先考慮該應用程序,因為它們為其他預計繼續運行的事物(例如前台服務)執行此操作。當此類應用程式在背景運行時,系統仍然可以對其應用電源管理功能,例如限制 CPU 和網路存取。
  • [C-1-2] 必須提供 UI 功能以選擇在使用者啟動使用cantSaveState屬性聲明的第二個應用程式後不會參與正常狀態保存/恢復機制的應用。
  • [C-1-3] 不得對指定cantSaveState的應用應用其他策略更改,例如更改 CPU 效能或更改調度優先權。

如果裝置實作沒有宣告功能FEATURE_CANT_SAVE_STATE ,那麼它們:

  • [C-1-1] 必須忽略應用程式設定的cantSaveState屬性,且不得根據該屬性變更應用程式行為。

3.18。聯絡方式

Android 包含Contacts Provider API,允許應用程式管理裝置上儲存的聯絡人資訊。直接輸入裝置的聯絡人資料通常與 Web 服務同步,但資料也可能僅駐留在裝置本地。僅儲存在裝置上的聯絡人稱為本地聯絡人。

當原始聯絡人的ACCOUNT_NAMEACCOUNT_TYPE欄位與帳戶對應的Account.nameAccount.type欄位相符時, RawContacts與帳戶「關聯」或「儲存在」帳戶中。

預設本機帳戶​​:僅儲存在裝置上且不與AccountManager中的帳戶關聯的原始聯絡人帳戶,這些帳戶是使用ACCOUNT_NAMEACCOUNT_TYPE列的值建立的。

自訂本機帳戶:原始聯絡人的帳戶,僅儲存在裝置上,不與 AccountManager 中的帳戶關聯,在建立時ACCOUNT_NAMEACCOUNT_TYPE至少有一個非空值

設備實現:

  • [C-SR-1] 強烈建議不要建立自訂本機帳戶

如果裝置實作使用自訂本機帳戶

  • [C-1-1]自訂本機帳戶ACCOUNT_NAME必須由ContactsContract.RawContacts.getLocalAccountName傳回
  • [C-1-2]自訂本機帳戶ACCOUNT_TYPE必須由ContactsContract.RawContacts.getLocalAccountType傳回
  • [C-1-3] 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預設本機帳號插入的原始聯絡人(即透過為ACCOUNT_NAMEACCOUNT_TYPE設定空值)必須插入至自訂本機帳號
  • [C-1-4] 新增或刪除帳戶時,不得刪除插入自訂本機帳戶的原始聯絡人。
  • [C-1-5] 針對自訂本機帳戶執行的刪除操作必須導致立即清除原始聯絡人(就好像CALLER_IS_SYNCADAPTER參數設為 true),即使CALLER\_IS\_SYNCADAPTER參數設定為 false 或未設定也是如此指定的。

4. 應用程式封裝相容性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能夠安裝和運行由官方 Android SDK中包含的「aapt」工具產生的 Android「.apk」檔案。
    • 由於上述要求可能具有挑戰性,因此建議設備實現使用 AOSP 參考實現的套件管理系統。

設備實現:

  • [C-0-2] 必須支援使用APK 簽章方案 v3APK 簽章方案 v2JAR 簽章來驗證「.apk」檔。
  • [C-0-3] 擴充功能.apkAndroid ManifestDalvik 字節碼或 RenderScript 字節碼格式時,不得以阻止這些檔案在其他相容裝置上正確安裝和運作的方式進行擴充。
  • [C-0-4] 不得允許套件的目前「記錄安裝程式」以外的應用程式在未經任何使用者確認的情況下以靜默方式卸載應用,如 SDK 中有關DELETE_PACKAGE權限的文件所述。唯一的例外是處理PACKAGE_NEEDS_VERIFICATION意圖的系統套件驗證程式應用程式和處理ACTION_MANAGE_STORAGE意圖的儲存管理器應用程式。

  • [C-0-5] 必須有一個可處理android.settings.MANAGE_UNKNOWN_APP_SOURCES Intent 的 Activity。

  • [C-0-6] 不得安裝來源不明的應用程式包,除非要求安裝的應用程式符合以下所有要求:

    • 它必須聲明REQUEST_INSTALL_PACKAGES權限或將android:targetSdkVersion設為 24 或更低。
    • 使用者必須已授予其安裝來自未知來源的應用程式的權限。
  • 應為使用者提供授予/撤銷每個應用程式從未知來源安裝應用程式的權限,但可以選擇將其實作為無操作,並為startActivityForResult()傳回RESULT_CANCELED ,如果裝置實作不允許使用者有這個選擇。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它們也應該向用戶表明為什麼沒有提供這樣的選擇。

  • [C-0-7] 在已被相同系統 API PackageManager.setHarmfulAppWarning標記為可能的應用程式中啟動 Activity 之前,必須顯示一個警告對話框,其中包含透過系統 API PackageManager.setHarmfulAppWarning向使用者提供的警告字串有害。

  • 應讓使用者在警告對話方塊上選擇卸載或啟動應用程式。

  • [C-0-8] 必須實現對增量文件系統的支持,這裡所述。

  • [C-0-9] 必須支援使用APK 簽章方案 v4驗證 .apk 檔。

5. 多媒體相容性

設備實現:

  • [C-0-1] 對於MediaCodecList聲明的每個編解碼器,必須支援第 5.1 節中定義的媒體格式、編碼器、解碼器、檔案類型和容器格式。
  • [C-0-2] 必須透過MediaCodecList聲明並報告對可供第三方應用使用的編碼器和解碼器的支援。
  • [C-0-3] 必須能夠正確解碼並向第三方應用提供其可編碼的所有格式。這包括其編碼器產生的所有位元流以及其CamcorderProfile中報告的設定檔。

設備實現:

  • 應該以最小編解碼器延遲為目標,換句話說,它們
    • 不應消耗和儲存輸入緩衝區,並且僅在處理後返回輸入緩衝區。
    • 保留解碼緩衝區的時間不應超過標準(例如 SPS)指定的時間。
    • 保留編碼緩衝區的時間不應超過 GOP 結構所需的時間。

以下部分列出的所有編解碼器均作為 Android 開源專案的首選 Android 實作中的軟體實作提供。

請注意,Google 和開放手機聯盟均未聲明這些編解碼器不受第三方專利的影響。打算在硬體或軟體產品中使用此原始碼的人請注意,此程式碼的實現(包括在開源軟體或共享軟體中)可能需要相關專利持有者的專利許可。

5.1.媒體編解碼器

5.1.1.音訊編碼

請參閱5.1.3 中的更多詳細資訊。音訊編解碼器詳細資訊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它們必須支援對以下音訊格式進行編碼並使它們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

  • [C-1-1] PCM/WAVE
  • [C-1-2] FLAC
  • [C-1-3] 作品

所有音訊編碼器必須支援:

5.1.2.音訊解碼

請參閱5.1.3 中的更多詳細資訊。音訊編解碼器詳細資訊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功能,則它們必須支援解碼以下音訊格式:

  • [C-1-1] MPEG-4 AAC 設定檔 (AAC LC)
  • [C-1-2] MPEG-4 HE AAC 設定檔 (AAC+)
  • [C-1-3] MPEG-4 HE AACv2 設定檔(增強型 AAC+)
  • [C-1-4] AAC ELD(增強型低延遲 AAC)
  • [C-1-11] xHE-AAC(ISO/IEC 23003-3 擴充 HE AAC 設定檔,包括 USAC 基準設定檔和 ISO/IEC 23003-4 動態範圍控製設定檔)
  • [C-1-5] FLAC
  • [C-1-6] MP3
  • [C-1-7] MIDI
  • [C-1-8] 沃比斯
  • [C-1-9] PCM/WAVE 包括高達 24 位元的高解析度音訊格式、192 kHz 取樣率和 8 個頻道。請注意,此要求僅適用於解碼,並且允許設備在播放階段進行下採樣和下混合。
  • [C-1-10] 作品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透過android.media.MediaCodec API 中的預設 AAC 音訊解碼器將多通道流(即兩個以上通道)的 AAC 輸入緩衝區解碼為 PCM,則必須支援以下功能:

  • [C-2-1] 執行解碼時必須不進行縮混(例如,5.0 AAC 流必須解碼為 5 個 PCM 通道,5.1 AAC 流必須解碼為 6 個 PCM 通道)。
  • [C-2-2] 動態範圍元資料必須依照 ISO/IEC 14496-3 中的「動態範圍控制 (DRC)」中的定義,並且android.media.MediaFormat DRC 鍵用於配置與動態範圍相關的行為音訊解碼器。 AAC DRC 金鑰是在 API 21 中引入的,它們是: KEY_AAC_DRC_ATTENUATION_FACTORKEY_AAC_DRC_BOOST_FACTOR 、 KEY_AAC_DRC_HEAVY_COMPRESSION 、 KEY_AAC_DRC_HEAVY_COMPRESSIONKEY_AAC_DRC_TARGET_REFERENCE_LEVEL KEY_AAC_ENCODED_TARGET_LEVEL .
  • [SR-1] 強烈建議所有 AAC 音訊解碼器都符合上述要求 C-2-1 和 C-2-2。

解碼 USAC 音訊、MPEG-D (ISO/IEC 23003-4) 時:

  • [C-3-1] 響度和 DRC 元資料必須根據 MPEG-D DRC 動態範圍控製設定檔層級 1 進行解釋和應用。
  • [C-3-2] 解碼器必須根據使用以下android.media.MediaFormat鍵設定的配置來運作: KEY_AAC_DRC_TARGET_REFERENCE_LEVELKEY_AAC_DRC_EFFECT_TYPE

MPEG-4 AAC、HE AAC 和 HE AACv2 設定檔解碼器:

  • 可使用 ISO/IEC 23003-4 動態範圍控製設定檔支援響度和動態範圍控制。

如果支援 ISO/IEC 23003-4 且 ISO/IEC 23003-4 和 ISO/IEC 14496-3 元資料都存在於解碼的位元流中,則:

  • ISO/IEC 23003-4 元資料應優先。

所有音訊解碼器必須支援輸出:

5.1.3.音頻編解碼器詳細信息

格式/編解碼器細節支援的文件類型/容器格式
MPEG-4 AAC 設定文件
(AAC LC)
支援單聲道/立體聲/5.0/5.1 內容,標準取樣率為 8 至 48 kHz。
  • 3GPP (.3gp)
  • MPEG-4(.mp4、.m4a)
  • ADTS 原始 AAC(.aac,不支援 ADIF)
  • MPEG-TS(.ts,不可搜索,僅解碼)
  • Matroska(.mkv,僅解碼)
MPEG-4 HE AAC 設定檔 (AAC+)支援單聲道/立體聲/5.0/5.1 內容,標準取樣率為 16 至 48 kHz。
  • 3GPP (.3gp)
  • MPEG-4(.mp4、.m4a)
MPEG-4 HE AACv2
設定檔(增強型 AAC+)
支援單聲道/立體聲/5.0/5.1 內容,標準取樣率為 16 至 48 kHz。
  • 3GPP (.3gp)
  • MPEG-4(.mp4、.m4a)
AAC ELD(增強型低延遲AAC)支援單聲道/立體聲內容,標準取樣率為 16 至 48 kHz。
  • 3GPP (.3gp)
  • MPEG-4(.mp4、.m4a)
美國空軍司令部支援單聲道/立體聲內容,標準取樣率為 7.35 至 48 kHz。 MPEG-4(.mp4、.m4a)
AMR-NB 8 kHz 時取樣率為 4.75 至 12.2 kbps 3GPP (.3gp)
AMR-WB 9 個速率,從 6.60 kbit/s 到 23.85 kbit/s,以 16 kHz 取樣,如AMR-WB(自適應多速率 - 寬頻語音編解碼器)中定義3GPP (.3gp)
FLAC對於編碼器和解碼器:至少必須支援單聲道和立體聲模式。必須支援高達 192 kHz 的取樣率;必須支援 16 位元和 24 位元解析度。 FLAC 24 位元音訊資料處理必須可用於浮點音訊配置。
  • FLAC (.flac)
  • MPEG-4(.mp4、.m4a,僅解碼)
  • Matroska(.mkv,僅解碼)
MP3單聲道/立體聲 8-320Kbps 恆定 (CBR) 或可變位元速率 (VBR)
  • MP3 (.mp3)
  • MPEG-4(.mp4、.m4a,僅解碼)
  • Matroska(.mkv,僅解碼)
MIDI MIDI 類型 0 和 1。DLS 版本 1 和 2。XMF 和 Mobile XMF。支援鈴聲格式 RTTTL/RTX、OTA 和 iMelody
  • 類型 0 和 1(.mid、.xmf、.mxmf)
  • RTTTL/RTX(.rtttl、.rtx)
  • iMelody (.imy)
沃爾比斯
  • 奧格 (.ogg)
  • MPEG-4(.mp4、.m4a,僅解碼)
  • 瑪特羅斯卡 (.mkv)
  • 網路管理 (.webm)
PCM/波PCM 編解碼器必須支援 16 位元線性 PCM 和 16 位元浮點。 WAVE 提取器必須支援 16 位元、24 位元、32 位元線性 PCM 和 32 位元浮點(速率達到硬體限制)。必須支援 8 kHz 至 192 kHz 的取樣率。波形 (.wav)
作品解碼:支援單聲道、立體聲、5.0 和 5.1 內容,取樣率為 8000、12000、16000、24000 和 48000 Hz。
編碼:支援取樣率為 8000、12000、16000、24000 和 48000 Hz 的單聲道和立體聲內容。
  • 奧格 (.ogg)
  • MPEG-4(.mp4、.m4a,僅解碼)
  • 瑪特羅斯卡 (.mkv)
  • 網路管理 (.webm)

5.1.4.影像編碼

請參閱5.1.6 中的更多詳細資訊。圖像編解碼器詳細資訊

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以下圖像編碼:

  • [C-0-1] JPEG
  • [C-0-2] PNG
  • [C-0-3] WebP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透過android.media.MediaCodec對媒體類型MIMETYPE_IMAGE_ANDROID_HEIC進行 HEIC 編碼,則:

5.1.5。影像解碼

請參閱5.1.6 中的更多詳細資訊。圖像編解碼器詳細資訊

設備實作必須支援解碼以下圖像編碼:

  • [C-0-1] JPEG
  • [C-0-2] GIF
  • [C-0-3] PNG
  • [C-0-4] BMP
  • [C-0-5] WebP
  • [C-0-6] 原始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 HEVC 視訊解碼,則:

  • [C-1-1] 必須支援 HEIF (HEIC) 影像解碼。

支援高位元深度格式(每聲道 9 位元以上)的影像解碼器:

  • [C-2-1] 如果應用程式要求,則必須支援輸出 8 位元等效格式,例如透過android.graphics.BitmapARGB_8888配置。

5.1.6。圖像編解碼器詳細信息

格式/編解碼器細節支援的文件類型/容器格式
JPEG基礎+漸進JPEG (.jpg)
動圖GIF (.gif)
巴布亞紐幾內亞PNG (.png)
骨形態發生蛋白點陣圖 (.bmp)
網路P WebP (.webp)
生的ARW (.arw)、CR2 (.cr2)、DNG (.dng)、NEF (.nef)、NRW (.nrw)、ORF (.orf)、PEF (.pef)、RAF (.raf)、RW2 ( .rw2)、SRW (.srw)
海伊夫影像、影像集合、影像序列HEIF (.heif)、HEIC (.heic)

透過MediaCodec API 公開的圖像編碼器和解碼器

  • [C-1-1] 必須透過CodecCapabilities支援 YUV420 8:8:8 靈活顏色格式 ( COLOR_FormatYUV420Flexible )。

  • [SR-1] 強烈建議輸入 Surface 模式支援 RGB888 顏色格式。

  • [C-1-3] 必須至少支援平面或半平面 YUV420 8:8:8 顏色格式之一: COLOR_FormatYUV420PackedPlanar (相當於COLOR_FormatYUV420Planar )或COLOR_FormatYUV420PackedSatYUV420Planar )或COLOR_FormatYUV420PackedSemiPlanar )或 COLOR_FormatYUV420PackedSatYUV420Planar )或COLOR_FormatYUV420SemiPlanar VV50545320)。強烈建議他們同時支持兩者。

5.1.7.視訊編解碼器

  • 為了獲得可接受的網路視訊串流和視訊會議服務質量,設備實作應該使用滿足要求的硬體 VP8 編解碼器。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視訊解碼器或編碼器:

  • [C-1-1] 視訊編解碼器必須支援輸出和輸入位元組緩衝區大小,以適應標準和配置規定的最大可行壓縮和未壓縮幀,但又不能過度分配。

  • [C-1-2] 視訊編碼器和解碼器必須透過CodecCapabilities支援 YUV420 8:8:8 靈活顏色格式 ( COLOR_FormatYUV420Flexible )。

  • [C-1-3] 視訊編碼器和解碼器必須至少支援平面或半平面 YUV420 8:8:8 顏色格式之一: COLOR_FormatYUV420PackedPlanar (相當於COLOR_FormatYUV420Planar )或COLOR_FormatYUV420PackedSemiPlanar COLOR_FormatYUV420SemiPlanar強烈建議他們同時支持兩者。

  • [SR-1] 強烈建議視訊編碼器和解碼器支援至少一種硬體最佳化的平面或半平面 YUV420 8:8:8 色彩格式(YV12、NV12、NV21 或等效供應商最佳化格式。)

  • [C-1-5] 支援高位元深度格式(每聲道 9 位元以上)的視訊解碼器必須支援輸出 8 位元等效格式(如果應用程式要求)。這必須透過android.media.MediaCodecInfo支援 YUV420 8:8:8 顏色格式來反映。

如果設備實現透過Display.HdrCapabilities宣傳 HDR 設定檔支持,則:

  • [C-2-1] 必須支援 HDR 靜態元資料解析和處理。

如果裝置實現透過MediaCodecInfo.CodecCapabilities類別中的FEATURE_IntraRefresh宣傳幀內刷新支持,則它們:

  • [C-3-1] 必須支援 10 - 60 幀範圍內的刷新週期,並在配置的刷新週期的 20% 內準確運行。

除非應用程式另外指定使用KEY_COLOR_FORMAT格式鍵,否則視訊解碼器實作:

  • [C-4-1] 如果使用 Surface 輸出進行配置,則必須預設為針對硬體顯示最佳化的顏色格式。
  • [C-4-2] 如果配置為不使用 Surface 輸出,則必須預設為針對 CPU 讀取進行最佳化的 YUV420 8:8:8 顏色格式。

5.1.8.視訊編解碼器列表

格式/編解碼器細節支援的文件類型/容器格式
H.263
  • 3GPP (.3gp)
  • MPEG-4 (.mp4)
  • Matroska(.mkv,僅解碼)
H.264AVC詳細資訊請參閱第 5.2 節第 5.3
  • 3GPP (.3gp)
  • MPEG-4 (.mp4)
  • MPEG-2 TS(.ts,不可搜尋)
  • Matroska(.mkv,僅解碼)
H.265 HEVC詳細資訊請參閱第 5.3 節
  • MPEG-4 (.mp4)
  • Matroska(.mkv,僅解碼)
MPEG-2主要簡介
  • MPEG2-TS(.ts,不可找到)
  • MPEG-4(.mp4,僅解碼)
  • Matroska(.mkv,僅解碼)
MPEG-4 SP
  • 3GPP (.3gp)
  • MPEG-4 (.mp4)
  • Matroska(.mkv,僅解碼)
VP8詳細資訊請參閱第 5.2 節第 5.3
VP9詳細資訊請參閱第 5.3 節

5.1.9.媒體編解碼器安全

設備實作必須確保符合媒體編解碼器安全功能,如下所述。

Android 支援 OMX(一種跨平台多媒體加速 API)以及 Codec 2.0(一種低開銷多媒體加速 API)。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多媒體,則它們:

  • [C-1-1] 必須像 Android 開源專案一樣透過 OMX 或 Codec 2.0 API(或兩者)提供對媒體編解碼器的支持,並且不得停用或規避安全保護。這並不意味著每個編解碼器都必須使用 OMX 或 Codec 2.0 API,只是必須支援至少其中一個 API,並且對可用 API 的支援必須包括現有的安全性保護。
  • [C-SR-1] 強烈建議加入對 Codec 2.0 API 的支援。

如果設備實作不支援 Codec 2.0 API,則:

  • [C-2-1] 必須包含 Android 開源專案中針對裝置支援的每種媒體格式和類型(編碼器或解碼器)的相應 OMX 軟體編解碼器(如果可用)。
  • [C-2-2] 名稱以「OMX.google」開頭的編解碼器。必須基於他們的 Android 開源專案原始碼。
  • [C-SR-2] 強烈建議 OMX 軟體編解碼器在無法存取記憶體映射器以外的硬體驅動程式的編解碼器進程中運作。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Codec 2.0 API,則:

  • [C-3-1] 必須包含 Android 開源專案中針對裝置支援的每種媒體格式和類型(編碼器或解碼器)的對應 Codec 2.0 軟體編解碼器(如果可用)。
  • [C-3-2] 必須將 Codec 2.0 軟體編解碼器容納在 Android 開源專案中提供的軟體編解碼器進程中,以便能夠更嚴格地授予對軟體編解碼器的存取權限。
  • [C-3-3] 名稱以「c2.android」開頭的編解碼器。必須基於他們的 Android 開源專案原始碼。

5.1.10.媒體編解碼器表徵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媒體編解碼器,則它們:

  • [C-1-1] 必須透過MediaCodecInfo API 傳回正確的媒體編解碼器特徵值。

尤其:

  • [C-1-2] 名稱以「OMX」開頭的編解碼器。必須使用 OMX API 並具有符合 OMX IL 命名準則的名稱。
  • [C-1-3] 名稱以「c2」開頭的編解碼器。必須使用 Codec 2.0 API 並具有符合 Android Codec 2.0 命名準則的名稱。
  • [C-1-4] 名稱以「OMX.google」開頭的編解碼器。或“c2.android”。不得被描述為供應商或硬體加速。
  • [C-1-5] 在編解碼器進程(供應商或系統)中運作且有權存取除記憶體分配器和映射器之外的硬體驅動程式的編解碼器不得被描述為純軟體。
  • [C-1-6] Android 開源專案中不存在的編解碼器或不基於該專案中的原始程式碼的編解碼器必須具有供應商特徵。
  • [C-1-7] 利用硬體加速的編解碼器必須具有硬體加速特性。
  • [C-1-8] 編解碼器名稱不得具有誤導性。例如,名為「解碼器」的編解碼器必須支援解碼,而名為「編碼器」的編解碼器必須支援編碼。名稱包含媒體格式的編解碼器必須支援這些格式。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視訊編解碼器:

  • [C-2-1] 所有視訊編解碼器都必須發佈以下大小的可實現的幀速率數據(如果編解碼器支援):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超高畫質
視訊解析度
  • 176 x 144 像素(H263、MPEG2、MPEG4)
  • 352 x 288 像素(MPEG4 編碼器、H263、MPEG2)
  • 320 x 180 像素(VP8、VP8)
  • 320 x 240 像素(其他)
  • 704 x 576 像素 (H263)
  • 640 x 360 像素(VP8、VP9)
  • 640 x 480 像素(MPEG4 編碼器)
  • 720 x 480 像素(其他)
  • 1408 x 1152 像素 (H263)
  • 1280 x 720 像素(其他)
1920 x 1080 像素(MPEG4 除外) 3840 x 2160 像素(HEVC、VP9)
  • [C-2-2] 具有硬體加速特徵的視訊編解碼器必須發佈效能點資訊。它們必須分別列出所有支援的標準效能點(在PerformancePoint API 中列出),除非它們被另一個支援的標準效能點覆蓋。
  • 此外,如果他們支援除列出的標準性能之一之外的持續視訊性能,他們應該發布擴展性能點。

5.2.視訊編碼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任何視訊編碼器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則它們:

  • 在兩個滑動視窗中,幀內(I 幀)間隔之間的位元率不應超過 15%。
  • 1 秒滑動視窗內的位元率不應超過 100%。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對角線長度至少為 2.5 吋的嵌入式螢幕顯示器或包括視訊輸出連接埠或透過android.hardware.camera.any功能標誌聲明對相機的支持,則:

  • [C-1-1] 必須支援至少一種 VP8 或 H.264 視訊編碼器,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使用。
  • 應支援 VP8 和 H.264 視訊編碼器,並使其可用於第三方應用程式。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任何 H.264、VP8、VP9 或 HEVC 視訊編碼器並使其可供第三方應用程式使用,則它們:

  • [C-2-1] 必須支援動態可設定的位元率。
  • 應支援可變幀速率,其中視訊編碼器應根據輸入緩衝區的時間戳確定瞬時幀持續時間,並根據該幀持續時間分配其位元桶。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MPEG-4 SP 視訊編碼器並將其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應支援所支援的編碼器的動態可配置位元率。

如果裝置實作提供硬體加速視訊或影像編碼器,並支援透過android.camera API 公開的一個或多個附加或可插拔硬體攝影機:

  • [C-4-1] 所有硬體加速視訊和影像編碼器都必須支援來自硬體攝影機的幀編碼。
  • 應支援透過所有視訊或影像編碼器對來自硬體攝影機的影格進行編碼。

如果設備實作提供 HDR 編碼,那麼它們:

  • [C-SR-1] 強烈建議為無縫轉碼 API 提供插件,以將 HDR 格式轉換為 SDR 格式。

5.2.1. H.263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H.263 編碼器並將其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 必須支援基線設定檔等級 45。
  • 應支援所支援的編碼器的動態可配置位元率。

5.2.2. H.264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H.264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基線設定檔層級 3。不過,對 ASO(任意切片排序)、FMO(彈性宏區塊排序)和 RS(冗餘切片)的支援是可選的。此外,為了保持與其他 Android 裝置的兼容性,建議編碼器不要將 ASO、FMO 和 RS 用於 Baseline Profile。
  • [C-1-2]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 SD(標清)視訊編碼設定檔。
  • 應支援主設定檔等級 4。
  • 應支援 HD(高清晰度)視訊編碼配置文件,如下表所示。

如果裝置實作報告透過媒體 API 支援 720p 或 1080p 解析度視訊的 H.264 編碼,則:

  • [C-2-1]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編碼設定檔。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
視訊解析度320 x 240 像素720 x 48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
視訊幀率2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
視訊比特率384Kbps 2Mbps 4Mbps 10Mbps

5.2.3. VP8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8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 SD 視訊編碼設定檔。
  • 應支援以下 HD(高清晰度)視訊編碼設定檔。
  • [C-1-2] 必須支援寫入 Matroska WebM 檔案。
  • 應提供符合WebM 專案 RTC 硬體編碼要求的硬體 VP8 編解碼器,以確保網路視訊串流和視訊會議服務的品質可接受。

如果設備實作報告透過媒體 API 支援 720p 或 1080p 解析度視訊的 VP8 編碼,則:

  • [C-2-1]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編碼設定檔。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
視訊解析度320 x 180 像素640 x 36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
視訊比特率800Kbps 2Mbps 4Mbps 10Mbps

5.2.4. VP9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9 編解碼器,則:

  • [C-1-2] 必須支援設定檔 0 等級 3。
  • [C-1-1] 必須支援寫入 Matroska WebM 檔案。
  • [C-1-3] 必須產生CodecPrivate資料。
  • 應支援下表所示的高清解碼設定檔。
  • 如果有硬體編碼器,強烈建議 [C-SR-1] 支援下表所示的 HD 解碼設定檔。
標清高清720p高清1080p超高畫質
視訊解析度720 x 48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3840 x 216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
視訊比特率1.6Mbps 4Mbps 5Mbps 20Mbps

如果設備實作聲稱透過媒體 API 支援設定檔 2 或設定檔 3:

  • 對 12 位元格式的支援是可選的。

5.2.5。 H.265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H.265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主設定檔等級 3。
  • 應支援下表所示的高清編碼設定檔。
  • 如果有硬體編碼器,強烈建議 [C-SR-1] 支援下表所示的 HD 編碼設定檔。
標清高清720p高清1080p超高畫質
視訊解析度720 x 48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3840 x 216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
視訊比特率1.6Mbps 4Mbps 5Mbps 20Mbps

5.3.視訊解碼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8、VP9、H.264 或 H.265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透過同一流中的標準Android API 對所有VP8、VP9、H.264 和H.265 編解碼器進行即時動態視訊解析度和幀速率切換,且最高可達支援的最大解析度由設備上的每個編解碼器。

5.3.1. MPEG-2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MPEG-2 解碼器,則它們:

  • [C-1-1] 必須支援主要設定檔高等級。

5.3.2. H.263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H.263 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基線設定檔等級 30 和等級 45。

5.3.3. MPEG-4

如果裝置實作具有 MPEG-4 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簡單設定檔等級 3。

5.3.4. H.264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H.264 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主設定檔等級 3.1 和基線設定檔。對 ASO(任意切片排序)、FMO(靈活宏塊排序)和 RS(冗餘切片)的支援是可選的。
  • [C-1-2] 必須能夠解碼具有下表中列出的 SD(標清)設定檔並使用 Baseline Profile 和 Main Profile Level 3.1(包括 720p30)編碼的影片。
  • 應能夠解碼具有 HD(高清晰度)配置文件的視頻,如下表所示。

如果Display.getSupportedModes()方法報告的高度等於或大於視訊分辨率,則設備實作:

  • [C-2-1]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高清 720p 視訊解碼設定檔。
  • [C-2-2]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高清 1080p 視訊解碼設定檔。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
視訊解析度320 x 240 像素720 x 48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60 幀/秒30 fps(60 fps電視
視訊比特率800Kbps 2Mbps 8Mbps 20Mbps

5.3.5。 H.265 (HEVC)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H.265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主設定檔第 3 級主層和 SD 視訊解碼設定文件,如下表所示。
  • 應支援下表所示的高清解碼設定檔。
  • [C-1-2] 如果有硬體解碼器,則必須支援下表所示的高清解碼設定檔。

如果Display.getSupportedModes()方法報告的高度等於或大於視訊分辨率,則:

  • [C-2-1] 設備實作必須至少支援 720、1080 和 UHD 設定檔的 H.265 或 VP9 解碼之一。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超高畫質
視訊解析度352 x 288 像素720 x 48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3840 x 216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60 fps(60 fps電視,採用 H.265 硬體解碼 60 幀/秒
視訊比特率600Kbps 1.6Mbps 4Mbps 5Mbps 20Mbps

如果設備實作聲稱透過媒體 API 支援 HDR 設定檔:

  • [C-3-1] 裝置實作必須從應用程式接受所需的 HDR 元數據,並支援從位元流和/或容器中提取和輸出所需的 HDR 元資料。
  • [C-3-2] 裝置實作必須在裝置螢幕或標準視訊輸出連接埠(例如 HDMI)上正確顯示 HDR 內容。

5.3.6。 VP8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8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下表中的 SD 解碼設定檔。
  • 應使用符合要求的硬體 VP8 編解碼器。
  • 應支援下表中的高清解碼設定檔。

如果Display.getSupportedModes()方法報告的高度等於或大於視訊分辨率,則:

  • [C-2-1] 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下表中的 720p 設定檔。
  • [C-2-2] 設備實作必須支援下表中的 1080p 設定檔。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
視訊解析度320 x 180 像素640 x 36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fps(60 fps電視 30(60 fps電視
視訊比特率800Kbps 2Mbps 8Mbps 20Mbps

5.3.7. VP9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9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下表所示的標清視訊解碼設定檔。
  • 應支援下表所示的高清解碼設定檔。

如果設備實作支援 VP9 編解碼器和硬體解碼器:

  • [C-2-1] 必須支援下表所示的 HD 解碼設定檔。

如果Display.getSupportedModes()方法報告的高度等於或大於視訊分辨率,則:

  • [C-3-1] 設備實作必須至少支援 720、1080 和 UHD 設定檔的 VP9 或 H.265 解碼之一。
標清(低品質)標清(高品質)高清720p高清1080p超高畫質
視訊解析度320 x 180 像素640 x 360 像素1280 x 720 像素1920 x 1080 像素3840 x 2160 像素
視訊幀率30 幀/秒30 幀/秒30 幀/秒30 fps(60 fps電視,附 VP9 硬體解碼 60 幀/秒
視訊比特率600Kbps 1.6Mbps 4Mbps 5Mbps 20Mbps

如果設備實作聲稱透過「CodecProfileLevel」媒體 API 支援VP9Profile2VP9Profile3

  • 對 12 位元格式的支援是可選的。

如果裝置實作聲稱透過媒體 API 支援 HDR 設定檔( VP9Profile2HDRVP9Profile2HDR10PlusVP9Profile3HDRVP9Profile3HDR10Plus ):

  • [C-4-1] 裝置實作必須從應用程式接受所需的 HDR 元資料(對於所有 HDR 設定檔為KEY_HDR_STATIC_INFO ,對於 HDR10Plus 設定檔為「KEY_HDR10_PLUS_INFO」 )。它們還必須支援從位元流和/或容器中提取和輸出所需的 HDR 元資料。
  • [C-4-2] 設備實作必須在設備螢幕或標準視訊輸出連接埠(例如 HDMI)上正確顯示 HDR 內容。

5.3.8.杜比視界

如果裝置實作透過HDR_TYPE_DOLBY_VISION聲明支援杜比視界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提供支援杜比視界的提取器。
  • [C-1-2] 必須在裝置螢幕或標準視訊輸出連接埠(例如 HDMI)上正確顯示杜比視界內容。
  • [C-1-3] 必須將向後相容基礎層(如果存在)的軌道索引設定為與組合杜比視界層的軌道索引相同。

5.3.9. AV1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AV1 編解碼器,則:

  • [C-1-1] 必須支援 Profile 0,包括 10 位元內容。

5.4.聲音錄製

雖然本節概述的一些要求自 Android 4.3 起被列為“應該”,但未來版本的兼容性定義計劃將這些要求更改為“必須”。強烈建議現有和新的 Android 裝置滿足這些列為「應該」的要求,否則在升級到未來版本時將無法獲得 Android 相容性。

5.4.1.原始音訊捕獲和麥克風信息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C-1-1] 必須允許捕捉具有以下特徵的原始音訊內容:

    • 格式:線性 PCM,16 位元
    • 取樣率:8000、11025、16000、44100、48000 Hz
    • 頻道:單聲道
  • 應允許捕獲具有以下特徵的原始音訊內容:

    • 格式:線性 PCM,16 位元和 24 位元
    • 取樣率:8000、11025、16000、22050、24000、32000、44100、48000 Hz
    • 頻道數:與裝置上的麥克風數量一樣多的頻道
  • [C-1-2] 必須以上述取樣率進行捕獲,且不進行上取樣。

  • [C-1-3] 當透過下取樣捕捉上面給出的取樣率時,必須包含適當的抗混疊濾波器。

  • 應允許 AM 廣播和 DVD 品質捕獲原始音訊內容,這意味著以下特徵:

    • 格式:線性 PCM,16 位元
    • 取樣率:22050、48000 Hz
    • 聲道:立體聲
  • [C-1-4] 必須遵守MicrophoneInfo API,並正確填寫可供第三方應用透過AudioManager.getMicrophones() API 存取的裝​​置上可用麥克風的信息,以及第三方應用可存取的當前活動麥克風的資訊透過AudioRecord.getActiveMicrophones()MediaRecorder.getActiveMicrophones() API 進行聚會應用程式。如果設備實現允許 AM 廣播和 DVD 品質捕獲原始音訊內容,則它們:

  • [C-2-1] 必須以高於 16000:22050 或 44100:48000 的任何比例進行捕獲,而不進行上採樣。

  • [C-2-2] 必須為任何上取樣或下取樣包含適當的抗混疊濾波器。

5.4.2.語音辨識捕獲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C-1-1] 必須以 44100 和 48000 之一的取樣率擷取android.media.MediaRecorder.AudioSource.VOICE_RECOGNITION音訊來源。
  • [C-1-2] 預設情況下,在錄製來自AudioSource.VOICE_RECOGNITION音訊來源的音訊串流時,必須停用任何降噪音頻處理。
  • [C-1-3] 預設情況下,在從AudioSource.VOICE_RECOGNITION音訊來源錄製音訊串流時必須停用任何自動增益控制。
  • 應記錄具有近似平坦幅度與頻率特性的語音辨識音訊流:具體來說,從 100 Hz 到 4000 Hz,±3 dB。
  • 應記錄語音辨識音訊串流,並設定輸入靈敏度,使得 1000 Hz 的 90 dB 聲功率級 (SPL) 來源對於 16 位元樣本產生 2500 的 RMS。
  • 應記錄語音辨識音訊串流,以便 PCM 幅度水平線性追蹤輸入 SPL 在 -18 dB 至 +12 dB(麥克風處的 90 dB SPL)至少 30 dB 範圍內的變化。
  • 應記錄語音辨識音訊串流,麥克風輸入電平為 90 dB SPL、1 kHz 時總諧波失真 (THD) 小於 1%。

如果設備實現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和噪音抑制(減少)技術針對語音識別進行了調整,那麼它們:

  • [C-2-1] 必須允許使用android.media.audiofx.NoiseSuppressor API 控制此音訊效果。
  • [C-2-2] 必須透過AudioEffect.Descriptor.uuid欄位唯一標識每個雜訊抑制技術實現。

5.4.3.捕獲以重新路由播放

android.media.MediaRecorder.AudioSource類別包含REMOTE_SUBMIX音訊來源。

如果裝置實作同時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

  • [C-1-1] 必須正確實現REMOTE_SUBMIX音訊來源,以便當應用程式使用android.media.AudioRecord API 從此音訊來源進行錄製時,它可以捕獲除以下音訊串流之外的所有音訊串流的混合:

    • AudioManager.STREAM_RING
    • AudioManager.STREAM_ALARM
    • AudioManager.STREAM_NOTIFICATION

5.4.4.聲學迴聲消除器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應實現針對語音通訊進行調整的聲學迴聲消除器(AEC) 技術,並在使用AudioSource.VOICE_COMMUNICATION進行捕獲時應用於捕獲路徑

如果裝置實作提供了一個聲學迴聲消除器,當選擇AudioSource.VOICE_COMMUNICATION時,該迴聲消除器會插入到擷取音訊路徑中,那麼它們:

5.4.5。並發捕獲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它們必須實作本文檔中所述的並發擷取。具體來說:

  • [C-1-1] 必須允許透過使用AudioSource.VOICE_RECOGNITION進行捕獲的輔助功能服務以及至少一個使用任何AudioSource進行捕獲的應用程式並發存取麥克風。
  • [C-1-2] 必須允許具有助理角色的預安裝應用程式和至少一個使用除AudioSource.VOICE_COMMUNICATIONAudioSource.CAMCORDER之外的任何AudioSource進行捕獲的應用程式同時存取麥克風。
  • [C-1-3] 當應用程式使用AudioSource.VOICE_COMMUNICATIONAudioSource.CAMCORDER進行擷取時,必須使任何其他應用程式的音訊擷取靜音(無障礙服務除外)。但是,當一個應用程式透過AudioSource.VOICE_COMMUNICATION捕獲時,如果另一個應用程式是具有CAPTURE_AUDIO_OUTPUT權限的特權(預先安裝)應用程序,則它可以捕獲語音通話。
  • [C-1-4] 如果兩個或多個應用程式同時進行捕獲,並且兩個應用程式的頂部都沒有 UI,則最近開始捕獲的應用程式會接收音訊。

5.4.6。麥克風增益級別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應在中頻範圍內表現出近似平坦的振幅與頻率特性:特別是用於記錄語音識別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從 100 Hz 到 4000 Hz 為 ±3dB。
  • 應設定音訊輸入靈敏度,以便以 90 dB 聲壓級 (SPL) 播放的 1000 Hz 正弦音源對於 16 位元樣本產生 RMS 為 2500 的響應(對於浮點/雙精度樣本,則為 -22.35 dB 滿量程)用於錄音語音辨識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
  • 強烈建議 [C-SR-1] 在低頻範圍內顯示振幅等級:特別是與用於錄製語音辨識音訊的每個麥克風的中頻範圍相比,從 5 Hz 到 100 Hz 的振幅為 ±20 dB來源。
  • 強烈建議 [C-SR-2] 在高頻範圍內展現振幅水準:特別是與用於錄製語音辨識音訊的每個麥克風的中頻範圍相比,從 4000 Hz 到 22 KHz 的振幅水準為 ±30 dB來源。

5.5.音訊播放

Android 支援應用程式透過音訊輸出週邊播放音訊(如 7.8.2 節定義)。

5.5.1.原始音訊播放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它們:

  • [C-1-1] 必須允許播放具有以下特徵的原始音訊內容:

    • 來源格式:線性 PCM、16 位元、8 位元、浮點
    • 聲道:單聲道、立體聲、有效的多聲道配置(最多 8 個聲道)
    • 取樣率(以赫茲為單位)
      • 以上所列的通道配置為 8000、11025、16000、22050、24000、32000、44100、48000
      • 單聲道和立體聲 96000

5.5.2.音訊效果

Android 為裝置實作提供了音訊效果 API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了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功能,則:

  • [C-1-1] 必須支援可透過 AudioEffect 子類別EqualizerLoudnessEnhancer控制的EFFECT_TYPE_EQUALIZEREFFECT_TYPE_LOUDNESS_ENHANCER實現。
  • [C-1-2] 必須支援視覺化工具 API 實現,並可透過Visualizer類別進行控制。
  • [C-1-3] 必須支援可透過 AudioEffect 子類別DynamicsProcessing控制的EFFECT_TYPE_DYNAMICS_PROCESSING實現。
  • 應支援可透過AudioEffect子類別BassBoostEnvironmentalReverbPresetReverbVirtualizer控制的EFFECT_TYPE_BASS_BOOSTEFFECT_TYPE_ENV_REVERBEFFECT_TYPE_PRESET_REVERB和EFFECTTYPE_VI_VI 和EFFVS:VI_VIT 和EFFECT_TYPE_VIRTUALIZER
  • [C-SR-1] 強烈建議支持浮點和多通道效果。

5.5.3.音訊輸出音量

汽車設備實現:

  • 應允許使用AudioAttributes定義的內容類型或用法以及android.car.CarAudioManager中公開定義的汽車音訊用法單獨調整每個音訊串流的音訊音量。

5.5.4.音訊解除安裝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音訊卸載播放,則:

  • [C-SR-1] 強烈建議在AudioTrack 無間隙 API和 MediaPlayer 的媒體容器指定時修剪播放的無間隙音訊內容。

5.6.音訊延遲

音訊延遲是音訊訊號通過系統時的時間延遲。許多類別的應用程式依靠短延遲來實現即時聲音效果。

就本節而言,使用以下定義:

  • 輸出延遲。應用程式寫入 PCM 編碼資料幀與相應的聲音在裝置上的感測器處呈現給環境或訊號通過連接埠離開裝置並可在外部觀察到的時間間隔。
  • 冷輸出延遲。當音訊輸出系統在請求之前空閒並斷電時,開始輸出流和基於時間戳記的第一幀呈現時間之間的時間。
  • 連續輸出延遲。設備播放音訊後後續幀的輸出延遲。
  • 輸入延遲。環境在裝置上的感測器處向裝置呈現聲音或訊號透過連接埠進入裝置與應用程式讀取對應的 PCM 編碼資料幀之間的時間間隔。
  • 丟失輸入。輸入訊號的初始部分不可用或不可用。
  • 冷輸入延遲。當音訊輸入系統在請求之前處於空閒狀態並斷電時,啟動流與接收到第一個有效幀之間的時間。
  • 連續輸入延遲。設備擷取音訊時後續幀的輸入延遲。
  • 冷輸出抖動。冷輸出延遲值的單獨測量之間的變異性。
  • 冷輸入抖動。冷輸入延遲值的單獨測量之間的可變性。
  • 連續往返延遲。連續輸入延遲加上連續輸出延遲加上一個緩衝週期的總和。緩衝期允許應用程式有時間處理訊號,並允許應用程式有時間減輕輸入和輸出流之間的相位差。
  • OpenSL ES PCM 緩衝佇列 APIAndroid NDK中與 PCM 相關的OpenSL ES API 集。
  • AAudio 原生音訊 APIAndroid NDK中的AAudio API 集。
  • 時間戳。由流內的相對幀位置和該幀進入或離開關聯端點上的音頻處理管道的估計時間組成的對。另請參見AudioTimestamp
  • 故障。音訊訊號中的暫時中斷或不正確的樣本值,通常是由輸出緩衝區欠載、輸入緩衝區溢位或任何其他數位或類比雜訊來源所引起的。
  • 平均絕對偏差。一組值與平均值的偏差的絕對值的平均值。
  • 點擊音延遲。從點擊螢幕到在揚聲器上聽到因點擊而產生的提示音之間的時間。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它們必須滿足或超過以下要求:

  • [C-1-1] AudioTrack.getTimestampAAudioStream_getTimestamp傳回的輸出時間戳精確到 +/- 2 毫秒。
  • [C-1-2] 冷輸出延遲為 500 毫秒或更短。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 ,強烈建議滿足或超過以下要求:

  • [C-SR-1] 揚聲器資料路徑上的冷輸出延遲為 100 毫秒或更短。強烈建議運行此版本 Android 的現有裝置和新裝置立即滿足這些要求。在未來的平台版本中,我們必須要求冷輸出延遲為 200 毫秒或更短。
  • [C-SR-2] 點選提示音延遲時間為 80 毫秒或更短。
  • [C-SR-3] 最大限度地減少冷輸出抖動。
  • [C-SR-4] AudioTrack.getTimestampAAudioStream_getTimestamp傳回的輸出時間戳精確到 +/- 1 毫秒。

如果設備實現滿足上述要求,則在任何初始校準後,當使用 AAudio 本機音訊 API 時,對於至少一個支援的音訊輸出設備上的連續輸出延遲和冷輸出延遲,它們是:

如果設備實現不滿足透過 AAudio 本機音訊 API 實現低延遲音訊的要求,它們:

  • [C-2-1] 不得報告對低延遲音訊的支援。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則它們必須滿足以下輸入音訊要求:

  • [C-3-1] 將AudioRecord.getTimestampAAudioStream_getTimestamp傳回的輸入時間戳記的誤差限制為 +/- 2 毫秒。這裡的「誤差」是指與正確值的偏差。
  • [C-3-2] 冷輸入延遲為 500 毫秒或更短。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強烈建議它們滿足這些輸入音訊要求:

  • [C-SR-8] 麥克風資料路徑上的冷輸入延遲為 100 毫秒或更短。強烈建議運行此版本 Android 的現有裝置和新裝置立即滿足這些要求。在未來的平台版本中,我們必須要求冷輸入延遲為 200 毫秒或更短。
  • [C-SR-9] 連續輸入延遲為 30 毫秒或更短。
  • [C-SR-10] 最大限度地減少冷輸入抖動。
  • [C-SR-11] 將AudioRecord.getTimestampAAudioStream_getTimestamp傳回的輸入時間戳記中的錯誤限制為 +/- 1 毫秒。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C-SR-12] 強烈建議在至少一條受支持的路徑上,5 次測量的平均連續往返延遲為 50 毫秒或更短,平均絕對偏差小於 10 毫秒。

5.7.網路協定

裝置實作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文件中指定的音訊和視訊播放媒體網路協定

對於設備實作需要支援的每種編解碼器和容器格式,設備實作:

媒體片段格式

段格式參考)所需的編解碼器支持
MPEG-2 傳輸流ISO 13818視訊編解碼器:
  • H264 AVC
  • MPEG-4 SP
  • MPEG-2
有關 H264 AVC、MPEG2-4 SP、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8 節。
和 MPEG-2。

音訊編解碼器:

  • 亞克力
有關 AAC 及其變體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3 節
帶有 ADTS 框架和 ID3 標籤的 AAC ISO 13818-7有關 AAC 及其變體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1 節
網路VTT網路VTT

RTSP(RTP、SDP)

個人資料名稱參考)所需的編解碼器支持
H264 AVC RFC 6184有關 H264 AVC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8 節
MP4A-LATM RFC 6416有關 AAC 及其變體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3 節
H263-1998 RFC 3551
RFC 4629
RFC 2190
有關 H263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8 節
H263-2000 RFC 4629有關 H263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8 節
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RFC 4867有關 AMR-NB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3 節
AMR-WB RFC 4867有關 AMR-WB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3 節
MP4V-ES RFC 6416有關 MPEG-4 SP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8 節
mpeg4-通用RFC 3640有關 AAC 及其變體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第 5.1.3 節
MP2T RFC 2250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HTTP Live Streaming 下的MPEG-2 傳輸流

5.8.安全媒體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安全視訊輸出並且能夠支援安全表面,那麼它們:

  • [C-1-1] 必須聲明對Display.FLAG_SECURE的支持。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Display.FLAG_SECURE並支援無線顯示協議,則它們:

  • [C-2-1] 對於透過 Miracast 等無線協定連接的顯示器,必須使用 HDCP 2.x 或更高版本等加密機制來保護連結的安全。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Display.FLAG_SECURE並支援有線外部顯示器,則它們:

  • [C-3-1] 透過使用者可存取的有線連接埠連接的所有外部顯示器必須支援 HDCP 1.2 或更高版本。

5.9.樂器數位介面 (MIDI)

如果裝置實現透過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類別報告對android.software.midi功能的支持,則:

  • [C-1-1] 必須透過所有支援 MIDI 的硬體傳輸來支援 MIDI,並為其提供通用非 MIDI 連接,此類傳輸包括:

  • [C-1-2] 必須支援應用間 MIDI 軟體傳輸(虛擬 MIDI 裝置)

  • [C-1-3] 必須包含 libamidi.so(原生 MIDI 支援)

  • 應支援 MIDI over USB 週邊模式,第 7.7 節

5.10.專業音響

如果裝置實現透過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類別報告對android.hardware.audio.pro功能的支持,則:

  • [C-1-1] 必須報告對android.hardware.audio.low_latency功能的支援。
  • [C-1-2] 必須具有連續往返音訊延遲(如第5.6 節「音訊延遲」中所定義),在至少一條受支援的路徑上,該延遲必須為20 毫秒或更短,並且應該為10毫秒或更短。
  • [C-1-3] 必須包含支援 USB 主機模式和 USB 週邊模式的 USB 連接埠。
  • [C-1-4] 必須報告對android.software.midi功能的支援。
  • [C-1-5] 必須使用AAudio 原生音訊API 滿足延遲和 USB 音訊要求。
  • [C-1-6] 冷輸出延遲必須為 200 毫秒或更短。
  • [C-1-7] 冷輸入延遲必須為 200 毫秒或更短。
  • [C-SR-1] 強烈建議滿足第5.6 節音訊延遲中定義的延遲,即 20 毫秒或更短,超過 5 次測量,揚聲器到麥克風路徑上的平均絕對偏差小於 5 毫秒。
  • [C-SR-2] 強烈建議透過 MMAP 路徑使用AAudio 本機音訊API 來滿足 Pro Audio 對連續往返音訊延遲、冷輸入延遲和冷輸出延遲的要求以及 USB 音訊要求。
  • [C-SR-3] 強烈建議在音訊處於作用中且 CPU 負載變化時提供一致的 CPU 效能等級。這應該使用 Android 應用程式SynthMark進行測試。 SynthMark 使用在模擬音訊框架上運行的軟體合成器來測量系統效能。 SynthMark 應用程式需要使用「自動化測試」選項來執行並獲得以下結果:
    • voicemark.90 >= 32 種聲音
    • Latencymark.fixed.little <= 15 毫秒
    • Latencymark.dynamic.little <= 50 毫秒

有關基準測試的說明,請參閱 SynthMark文件

  • 應盡量減少音頻時鐘相對於標準時間的不準確性和漂移。
  • 兩者都處於活動狀態時,應盡量減少相對於 CPU CLOCK_MONOTONIC的音頻時鐘漂移。
  • 應盡量減少設備上感測器的音訊延遲。
  • 應盡量減少 USB 數位音訊的音訊延遲。
  • 應記錄所有路徑上的音訊延遲測量結果。
  • 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音訊緩衝區完成回調輸入時間中的抖動,因為這會影響回呼所佔完整 CPU 頻寬的可用百分比。
  • 應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以報告的延遲提供零音訊故障。
  • 應提供零通道間延遲差異。
  • 應最小化所有傳輸上的 MIDI 平均延遲。
  • 應最小化所有傳輸負載(抖動)下的 MIDI 延遲變化。
  • 應在所有傳輸上提供準確的 MIDI 時間戳。
  • 應盡量減少設備上感測器上的音頻訊號噪聲,包括冷啟動後的一段時間。
  • 當對應端點的輸入和輸出側都處於活動狀態時,應在對應端點的輸入側和輸出側之間提供零音訊時脈差。對應端點的範例包括裝置上的麥克風和揚聲器,或音訊插孔輸入和輸出。
  • 當同一執行緒上對應端點的輸入和輸出端都處於活動狀態時,應該處理音訊緩衝區完成回調,並在輸入回調返回後立即進入輸出回呼。或者,如果在同一執行緒上處理回調不可行,則在輸入輸入回調後立即輸入輸出回調,以允許應用程式在輸入和輸出端具有一致的時序。
  • 應最小化對應端點輸入側和輸出側的 HAL 音訊緩衝之間的相位差。
  • 應盡量減少觸控延遲。
  • 應盡量減少負載下的觸摸延遲變化(抖動)。
  • 從觸控輸入到音訊輸出的延遲應小於或等於 40 毫秒。

如果設備實現滿足上述所有要求,則: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 4 導體 3.5mm 音訊插孔,則:

如果裝置實現省略 4 導體 3.5mm 音訊插孔並包含支援 USB 主機模式的 USB 端口,則:

  • [C-3-1] 必須實作 USB 音訊類別。
  • [C-3-2] 平均連續往返音訊延遲必須為 25 毫秒或更短,在使用 USB 音訊類別的 USB 主機模式連接埠上進行 5 次測量,平均絕對偏差小於 5 毫秒。 (這可以使用 USB-3.5mm 轉接器和音訊環回加密狗進行測量,或使用具有連接輸入和輸出的跳線的 USB 音訊介面進行測量)。
  • [C-SR-6] 強烈建議在與也支援這些要求的 USB 音訊週邊裝置一起使用時,支援每個方向最多 8 個通道的同步 I/O、96 kHz 取樣率以及 24 位元或 32 位元深度。
  • [C-SR-7] 強烈建議透過 MMAP 路徑使用 AAudio 本機音訊 API 來滿足這組要求。

如果設備實現包含 HDMI 端口,則:

  • 應在至少一種配置中支援 20 位元或 24 位元深度和 192 kHz 的立體聲和八通道輸出,而無需位元深度丟失或重採樣。

5.11.捕獲未處理的

Android 支援透過android.media.MediaRecorder.AudioSource.UNPROCESSED音訊來源錄製未處理的音訊。在 OpenSL ES 中,可以使用記錄預設SL_ANDROID_RECORDING_PRESET_UNPROCESSED來存取它。

如果設備實現意圖支援未處理的音訊來源並將其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 必須透過android.media.AudioManager屬性PROPERTY_SUPPORT_AUDIO_SOURCE_UNPROCESSED報告支援。

  • [C-1-2] 必須在中頻範圍內表現出近似平坦的振幅與頻率特性:具體而言,對於用於錄製未經處理的音頻源的每個麥克風,在100 Hz 到7000 Hz 範圍內為±10dB。

  • [C-1-3] 必須在低頻範圍內表現出振幅等級:特別是與用於錄製未處理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的中頻範圍相比,從 5 Hz 到 100 Hz 的振幅為 ±20 dB。

  • [C-1-4] 必須在高頻範圍內呈現振幅水平:具體來說,與用於錄製未處理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的中頻範圍相比,從7000 Hz 到22 KHz 的範圍為±30 dB。

  • [C-1-5] 必須設定音訊輸入靈敏度,以便以94 dB 聲壓級(SPL) 播放的1000 Hz 正弦音源產生16 位元樣本的RMS 為520 的響應(對於16 位元樣本,則產生-36 dB滿量程)用於記錄未處理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的浮點/雙精度樣本)。

  • [C-1-6] 用於錄製未處理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的訊號雜訊比 (SNR) 必須為 60 dB 或更高。 (而 SNR 的測量值為 94 dB SPL 與 A 加權的自噪音等效 SPL 之間的差值)。

  • [C-1-7] 對於用於錄製未處理音訊來源的每個麥克風,在 90 dB SPL 輸入電平、1 kHZ 時,總諧波失真 (THD) 必須小於 1%。

  • [C-1-8] 除了用於將電平調整至所需範圍的電平乘法器之外,路徑中不得有任何其他訊號處理(例如自動增益控制、高通濾波器或迴聲消除)。換句話說:

    • [C-1-9] 如果架構中出於任何原因存在任何訊號處理,則必須將其停用,並有效地向訊號路徑引入零延遲或額外延遲。
    • [C-1-10] 電平乘法器雖然允許位於路徑上,但不得為訊號路徑帶來延遲或等待時間。

所有 SPL 測量均直接在被測麥克風旁進行。對於多個麥克風配置,這些要求適用於每個麥克風。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但不支援未處理的音訊來源,則:

  • [C-2-1] 必須為AudioManager.getProperty(PROPERTY_SUPPORT_AUDIO_SOURCE_UNPROCESSED) API 方法傳回null ,以正確指示缺乏支援。
  • 仍強烈建議使用 [C-SR-1] 來滿足未處理記錄來源的訊號路徑的盡可能多的要求。

6. 開發者工具和選項相容性

6.1.開發者工具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中提供的 Android 開發者工具。
  • Android 調試橋 (adb)

    • [C-0-2] 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中記錄的 adb 以及 AOSP 中提供的 shell 指令(可供應用程式開發者使用),包括dumpsys cmd stats
    • [C-0-11] 必須支援 shell 指令cmd testharness 。從沒有持久性資料塊的早期 Android 版本升級裝置實作可以免除 C-0-11。
    • [C-0-3] 不得變更透過 dumpsys 指令所記錄的裝置系統事件(batterystats、diskstats、fingerprint、graphicsstats、netstats、notification、procstats)的格式或內容。
    • [C-0-10] 必須毫無遺漏地記錄下列事件,並使下列事件可供cmd stats shell 指令和StatsManager System API 類別存取和使用。
      • 活動前景狀態已更改
      • 偵測到異常
      • 應用程式麵包屑報告
      • 應用程式發生崩潰
      • 應用程式啟動發生
      • 電池電量已更改
      • BatterySaverModeStateChanged
      • 已收到 BleScanResult
      • BleScan狀態更改
      • 充電狀態改變
      • 設備空閒模式狀態更改
      • 前台服務狀態已更改
      • GPS掃描狀態已更改
      • 作業狀態改變
      • 插入狀態改變
      • 計劃作業狀態已更改
      • 螢幕狀態改變
      • 同步狀態改變
      • 系統已過即時
      • UidProcessState已更改
      • 喚醒鎖定狀態更改
      • 發生喚醒警報
      • WifiLock狀態更改
      • Wifi多播鎖定狀態更改
      • WifiScan狀態已更改
    • [C-0-4] 必須讓裝置端 adb 守護程式預設為非活動狀態,且必須有使用者可存取的機制來開啟 Android 偵錯橋。
    • [C-0-5] 必須支援安全 adb。 Android 包含對安全 adb 的支援。安全性 adb 在已知的經過驗證的主機上啟用 adb。
    • [C-0-6] 必須提供一種機制,讓 adb 從主機進行連線。具體來說:

    如果沒有 USB 連接埠的裝置實現支援週邊模式,則:

    • [C-3-1] 必須透過區域網路(例如乙太網路或 Wi-Fi)實現 adb。
    • [C-3-2] 必須提供適用於 Windows 7、8 和 10 的驅動程序,以便開發者能夠使用 adb 協定連接到裝置。

    如果裝置實現支援透過 Wi-Fi adb 連接到主機,則:

    • [C-4-1] 必須讓AdbManager#isAdbWifiSupported()方法傳回true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透過 Wi-Fi adb 連接到主機並且至少包含一個攝像頭,則它們:

    • [C-5-1] 必須讓AdbManager#isAdbWifiQrSupported()方法回傳true
  • Dalvik 調試監控服務 (ddms)

    • [C-0-7] 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中記錄的所有 ddms 功能。由於 ddms 使用 adb,因此預設對 ddms 的支援應該處於非活動狀態,但只要使用者啟動 Android 偵錯橋就必須支持,如上所述。
    • [C-0-8] 必須包含 Monkey 框架並使其可供應用程式使用。
  • 系統追蹤

    • [C-0-9] 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中記錄的 systrace 工具。 Systrace 預設必須處於非活動狀態,且必須有使用者可存取的機制來開啟 Systrace。
  • 完美

    • [C-SR-1] 強烈建議向 cmdline 符合perfetto 文件的 shell 使用者公開/system/bin/perfetto
    • [C-SR-2] 強烈建議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接受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架構的 protobuf 設定作為輸入。
    • [C-SR-3] 強烈建議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寫入符合perfetto 文件中定義的架構的 protobuf 追蹤作為輸出。
    • [C-SR-4] 強烈建議透過 perfetto 二進位檔案至少提供perfetto 文件中所述的資料來源。
  • 低記憶體殺手

    • [C-0-10] 當應用程式被Low Memory Killer終止時,必須將LMK_KILL_OCCURRED_FIELD_NUMBER Atom 寫入 statsd 日誌。
  • 測試工具模式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shell 指令cmd testharness並執行cmd testharness enable ,則它們:

如果裝置實作透過android.hardware.vulkan.version功能標誌報告支援 Vulkan 1.0 或更高版本,則:

  • [C-1-1] 必須提供應用程式開發者啟用/停用 GPU 偵錯層的功能。
  • [C-1-2] 啟用 GPU 偵錯層時,必須列舉可偵錯應用程式目錄中的外部工具(即不是平台或應用程式套件的一部分)提供的程式庫中的層,以支援vkEnumerateInstanceLayerProperties()vkCreateInstance () API 方法。

6.2.開發者選項

Android 支援開發人員配置應用程式開發相關的設定。

設備實現必須為開發者選項提供一致的體驗,它們:

  • [C-0-1] 必須遵循android.settings.APPLICATION_DEVELOPMENT_SETTINGS Intent 以顯示應用程式開發相關的設定。上游 Android 實作預設隱藏「開發人員選項」選單,並允許使用者在「設定」 > 「關於裝置」 > 「內部版本號」選單項目上按七 (7) 次後啟動開發人員選項。
  • [C-0-2] 預設必須隱藏開發者選項。
  • [C-0-3] 必須提供一個明確的機制,不得對某一第三方應用給予相對於另一第三方應用的優惠待遇,以啟用開發者選項。必須提供公開可見的文件或網站來描述如何啟用開發人員選項。該文件或網站必須可從 Android SDK 文件連結。
  • 當啟用開發者選項並且關注使用者安全時,應持續向使用者發出視覺通知。
  • 可以透過視覺隱藏或停用選單來暫時限制對「開發人員選項」選單的訪問,以防止在關注用戶安全的情況下分散注意力。

7. 硬體相容性

如果設備包含特定硬體元件,且該元件具有供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的對應 API:

  • [C-0-1] 裝置實作必須實作 Android SDK 文件中所述的 API。

如果 SDK 中的 API 與指定為可選的硬體元件交互,且裝置實作不擁有該元件:

  • [C-0-2] 仍必須提供元件 API 的完整類別定義(如 SDK 所記錄)。
  • [C-0-3] API 的行為必須以某種合理的方式實作為無操作。
  • [C-0-4] API 方法必須在 SDK 文件允許的情況下傳回 null 值。
  • [C-0-5] API 方法必須傳回 SDK 文件不允許使用 null 值的類別的無操作實作。
  • [C-0-6] API 方法不得引發 SDK 文件未記錄的異常。
  • [C-0-7] 裝置實作必須透過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類別上相同版本指紋的getSystemAvailableFeatures()hasSystemFeature(String)方法一致地報告準確的硬體設定資訊。

應用這些要求的場景的典型範例是電話 API:即使在非電話設備上,這些 API 也必須以合理的無操作方式實作。

7.1.顯示和圖形

Android 包含自動調整應用程式資源和適合裝置的 UI 佈局的功能,以確保第三方應用程式在各種硬體配置上運作良好。在所有第三方 Android 相容應用程式都可以運行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裝置實作必須正確實作這些 API 和行為,如本節中詳述。

本節要求引用的單位定義如下:

  • 物理對角線尺寸。顯示器照明部分的兩個相對角落之間的距離(以英吋為單位)。
  • 每吋點數 (dpi) 。 1 英吋的線性水平或垂直跨度所包含的像素數。在列出 dpi 值的地方,水平和垂直 dpi 都必須落在該範圍內。
  • 長寬比。螢幕較長尺寸與較短尺寸的像素之比。例如,480x854 像素的顯示器將為 854/480 = 1.779,或大致為「16:9」。
  • 與密度無關的像素 (dp) 。歸一化為 160 dpi 螢幕的虛擬像素單位,計算公式為:像素 = dps * (密度/160)。

7.1.1.螢幕配置

7.1.1.1.螢幕尺寸和形狀

Android UI 框架支援各種不同的邏輯螢幕佈局大小,並允許應用程式透過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以及SCREENLAYOUT_SIZE_MASKConfiguration.smallestScreenWidthDp查詢目前配置的螢幕佈局大小。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報告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的正確佈局大小。具體來說,設備實現必須報告正確的邏輯密度無關像素 (dp) 螢幕尺寸,如下所示:

    • Configuration.uiMode設定為 UI_MODE_TYPE_WATCH 以外的任何值並報告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尺寸small裝置必須至少具有 426 dp x 320 dp。
    • 報告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 normal尺寸的設備必須至少具有 480 dp x 320 dp。
    • 報告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 large尺寸的設備必須至少具有 640 dp x 480 dp。
    • 報告Configuration.screenLayout尺寸為xlarge尺寸的設備必須至少具有 960 dp x 720 dp。
  • [C-0-2] 必須正確遵守應用程式通過 AndroidManifest.xml 中的supports-screens屬性聲明的螢幕尺寸支持,如 Android SDK 文件中所述。

  • 可能具有圓角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器。

如果裝置實現支援UI_MODE_TYPE_NORMAL並包含帶圓角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屏,則:

  • [C-1-1] 必須確保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之一:

    • 圓角半徑小於或等於38dp。
    • 當 15 dp x 15 dp 框固定在邏輯顯示的每個角落時,每個框的至少一個像素在螢幕上可見。
  • 應包括使用者切換到帶有矩形角的顯示模式的能力。

如果裝置實現包含可折疊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器,或包含多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折疊鉸鏈並使此類顯示器可用於呈現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可折疊的 Android 相容顯示器,或包括多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折疊鉸鏈,並且鉸鍊或折疊穿過全螢幕應用程式窗口,則:

  • [C-3-1] 必須透過擴充或 Sidecar API 向應用報告鉸鍊或折疊的位置、邊界和狀態。

有關正確實現 sidecar 或擴展 API 的詳細信息,請參閱Window Manager Jetpack的公共文件。

7.1.1.2。螢幕縱橫比

雖然 Android 相容顯示器的實體顯示器的寬高比沒有限制,但呈現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邏輯顯示器的寬高比可以從透過報告報告的高度和寬度值得出view.Display API 和配置API 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 [C-0-1] Configuration.uiMode設定為UI_MODE_TYPE_NORMAL的裝置實現的寬高比值必須小於或等於 1.86(約 16:9),除非套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C-0-3] Configuration.uiMode設定為UI_MODE_TYPE_WATCH的裝置實作必須將寬高比值設為 1.0 (1:1)。

7.1.1.3。螢幕密度

Android UI 框架定義了一組標準邏輯密度來幫助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定位應用程式資源。

  • [C-0-1] 預設情況下,裝置實作必須僅報告透過DENSITY_DEVICE_STABLE APIDisplayMetrics上列出的 Android 框架密度之一,且該值在任何時候都不得更改;但是,設備可以根據使用者在初始啟動後設定的顯示配置變更(例如,顯示尺寸)報告不同的任意密度。

  • 裝置實現應該定義在數值上最接近螢幕物理密度的標準 Android 框架密度,除非該邏輯密度將報告的螢幕尺寸推至支援的最小值以下。如果在數字上最接近物理密度的標準 Android 框架密度導致螢幕尺寸小於支援的最小相容螢幕尺寸(320 dp 寬度),則裝置實現應該報告下一個最低的標準 Android 框架密度。

如果可以變更設備的顯示尺寸:

  • [C-1-1] 顯示尺寸縮放後不得超過原始密度的 1.5 倍,也不得產生小於 320dp(相當於資源限定符 sw320dp)的有效最小螢幕尺寸(以先到者為準)。
  • [C-1-2] 顯示尺寸縮放後不得小於原始密度的 0.85 倍。
  • 為了確保良好的可用性和一致的字體大小,建議提供以下本機顯示選項縮放(同時遵守上述指定的限制)
    • 小:0.85x
    • 預設值:1x(本機顯示比例)
    • 大:1.15x
    • 更大:1.3 倍
    • 最大1.45倍

7.1.2.顯示指標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 Android 相容顯示器或到 Android 相容顯示器的視訊輸出,則:

如果裝置實作不包括嵌入式螢幕或視訊輸出,則:

7.1.3.螢幕方向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報告其支援的螢幕方向( android.hardware.screen.portrait和/或android.hardware.screen.landscape ),並且必須報告至少一種支援的方向。例如,具有固定方向橫向螢幕的裝置(例如電視或筆記型電腦)應該僅報告android.hardware.screen.landscape
  • [C-0-2] 每當透過android.content.res.Configuration.orientationandroid.view.Display.getOrientation()或其他 API 進行查詢時,都必須報告裝置目前方向的正確值。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兩種螢幕方向,則:

  • [C-1-1] 必須支援應用程式動態定向為縱向或橫向螢幕方向。也就是說,設備必須尊重應用程式對特定螢幕方向的請求。
  • [C-1-2] 更改方向時不得更改報告的螢幕尺寸或密度。
  • 可以選擇縱向或橫向作為預設方向。

7.1.4. 2D 和 3D 圖形加速

7.1.4.1 OpenGL ES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透過託管 API(例如透過GLES10.getString()方法)和本機 API 正確識別受支援的 OpenGL ES 版本(1.1、2.0、3.0、3.1、3.2)。
  • [C-0-2] 必須支援他們確定要支援的每個 OpenGL ES 版本的所有對應託管 API 和本機 API。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 [C-1-1] 必須支援 OpenGL ES 1.1 和 2.0,如Android SDK 文件中所體現和詳細說明。
  • [C-SR-1] 強烈建議支持 OpenGL ES 3.1。
  • 應支援 OpenGL ES 3.2。

OpenGL ES dEQP 測試分為多個測試列表,每個測試列表都有關聯的日期/版本號。這些位於 Android 原始碼樹中external/deqp/android/cts/main/glesXX-master-YYYY-MM-DD.txt 。在自我報告層級支援 OpenGL ES 的裝置表示它可以通過該層級及更早層級的所有測試清單中的 dEQP 測試。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任何 OpenGL ES 版本,則它們:

  • [C-2-1] 必須透過 OpenGL ES 託管 API 和本機 API 報告它們已實現的任何其他 OpenGL ES 擴展,反之不得報告它們不支援的擴展字串。
  • [C-2-2] 必須支援EGL_KHR_imageEGL_KHR_image_baseEGL_ANDROID_image_native_bufferEGL_ANDROID_get_native_client_bufferEGL_KHR_wait_syncEGL_KHR_get_all_proc_addresses 、 EGL_KHR_wait_sync; EGL_ANDROID_presentation_time EGL_KHR_swap_buffers_with_damage EGL_ANDROID_recordableEGL_ANDROID_GLES_layers擴充。
  • [C-2-3] 必須報告透過android.software.opengles.deqp.level功能標誌支援的 OpenGL ES dEQP 測試的最高版本。
  • [C-2-4] 必須至少支援android.software.opengles.deqp.level功能標誌中報告的版本 132383489(自 2020 年 3 月 1 日起)。
  • [C-2-5] 對於每個支援的 OpenGL ES 版本,必須透過版本 132383489 與android.software.opengles.deqp.level功能標誌中指定的版本之間的測試清單中的所有 OpenGL ES dEQP 測試。
  • [C-SR-2] 強烈建議支援EGL_KHR_partial_updateOES_EGL_image_external擴充。
  • 應透過getString()方法準確地報告它們支援的任何紋理壓縮格式,這通常是特定於供應商的。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 OpenGL ES 3.0、3.1 或 3.2,則:

  • [C-3-1] 除了 libGLESv2.so 函式庫中的 OpenGL ES 2.0 函數符號之外,還必須匯出這些版本的對應函數符號。
  • [C-SR-3] 強烈建議支援OES_EGL_image_external_essl3擴充。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OpenGL ES 3.2,則:

  • [C-4-1] 必須完整支援 OpenGL ES Android 擴充包。

如果裝置實作完全支援 OpenGL ES Android 擴充包,則:

  • [C-5-1] 必須透過android.hardware.opengles.aep功能標誌來識別支援。

如果設備實現公開對EGL_KHR_mutable_render_buffer擴展的支持,則它們:

  • [C-6-1] 也必須支援EGL_ANDROID_front_buffer_auto_refresh擴充。
7.1.4.2 伏爾甘

Android 支援Vulkan ,這是一種用於高效能 3D 圖形的低開銷、跨平台 API。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 OpenGL ES 3.1,則:

  • [C-SR-1] 強烈建議加入對 Vulkan 1.1 的支持。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螢幕或視訊輸出,則它們:

  • 應包括對 Vulkan 1.1 的支持。

Vulkan dEQP 測試分為多個測試列表,每個測試列表都有關聯的日期/版本。這些位於 Android 原始碼樹中external/deqp/android/cts/main/vk-master-YYYY-MM-DD.txt 。在自我報告層級支援 Vulkan 的設備表明它可以通過該級別及更早級別的所有測試清單中的 dEQP 測試。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 Vulkan 1.0 或更高版本的支持,則:

  • [C-1-1] 必須使用android.hardware.vulkan.levelandroid.hardware.vulkan.version功能標誌來報告正確的整數值。
  • [C-1-2] 必須為 Vulkan 本機 API vkEnumeratePhysicalDevices()列舉至少一個VkPhysicalDevice
  • [C-1-3] 必須為每個枚舉的VkPhysicalDevice完全實作 Vulkan 1.0 API。
  • [C-1-4] 必須透過 Vulkan 本機 API vkEnumerateInstanceLayerProperties()vkEnumerateDeviceLayerProperties()列舉應用程式包本機庫目錄中名為libVkLayer*.so的本機庫中包含的層。
  • [C-1-5] 不得列舉應用程式包外部的程式庫提供的層,也不得提供追蹤或攔截 Vulkan API 的其他方式,除非應用程式將android:debuggable屬性設為true
  • [C-1-6] 必須報告它們透過 Vulkan 本機 API 支援的所有擴充字串,反之不得報告它們不正確支援的擴充字串。
  • [C-1-7] 必須支援 VK_KHR_surface、VK_KHR_android_surface、VK_KHR_swapchain 和 VK_KHR_incremental_present 擴充功能。
  • [C-1-8] 必須報告透過android.software.vulkan.deqp.level功能標誌支援的 Vulkan dEQP 測試的最高版本。
  • [C-1-9] 必須至少支援android.software.vulkan.deqp.level功能標誌中報告的版本132317953 (自 2019 年 3 月 1 日起)。
  • [C-1-10] 必須通過測試清單中版本132317953android.software.vulkan.deqp.level功能標誌中指定的版本之間的所有 Vulkan dEQP 測試。
  • [C-1-11] 不得枚舉對 VK_KHR_video_queue、VK_KHR_video_decode_queue 或 VK_KHR_video_encode_queue 擴充的支援。
  • [C-SR-2] 強烈建議支援 VK_KHR_driver_properties 和 VK_GOOGLE_display_timing 擴充。

如果設備實現不包括對 Vulkan 1.0 的支持,則:

  • [C-2-1] 不得聲明任何 Vulkan 功能標誌(例如android.hardware.vulkan.levelandroid.hardware.vulkan.version )。
  • [C-2-2] 不得列舉 Vulkan 本機 API vkEnumeratePhysicalDevices()的任何VkPhysicalDevice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 Vulkan 1.1 的支援並聲明任何 Vulkan 功能標誌,則它們:

  • [C-3-1] 必須公開SYNC_FD外部信號量和句柄類型以及VK_ANDROID_external_memory_android_hardware_buffer擴展的支援。
7.1.4.3 渲染腳本
7.1.4.4 2D 圖形加速

Android 包含一種機制,供應用程式透過使用清單標記android:hardwareAccelerated或直接 API 呼叫來聲明它們希望在應用程式、活動、視窗或視圖層級啟用 2D 圖形的硬體加速。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預設啟用硬體加速,如果開發者提出請求,則必須透過設定 android:hardwareAccelerated="false" 或直接透過 Android View API 停用硬體加速來停用硬體加速。
  • [C-0-2] 必須表現出與硬體加速的 Android SDK 文件一致的行為。

Android 包含一個 TextureView 對象,可讓開發人員直接將硬體加速的 OpenGL ES 紋理集成為 UI 層次結構中的渲染目標。

設備實現:

  • [C-0-3] 必須支援 TextureView API,並且必須表現出與上游 Android 實作一致的行為。
7.1.4.5 廣色域顯示器

如果裝置實作透過Configuration.isScreenWideColorGamut()聲明支援廣色域顯示,則:

  • [C-1-1] 必須具有經過顏色校準的顯示器。
  • [C-1-2] 顯示器的色域必須完全覆蓋 CIE 1931 xyY 空間中的 sRGB 色域。
  • [C-1-3] 顯示器的色域面積必須至少為 CIE 1931 xyY 空間中 DCI-P3 的 90%。
  • [C-1-4] 必須支援 OpenGL ES 3.1 或 3.2 並正確報告。
  • [C-1-5] 必須公佈對EGL_KHR_no_config_contextEGL_EXT_pixel_format_floatEGL_KHR_gl_colorspaceEGL_EXT_gl_colorspace_scrgbEGL_EXT_gl_colorspace_scrgb_linearEGL_EXT_gl_colorspace_display_p3 _pplay、 EGL_EXT_gl_colorspace_display_p3_passthrough EGL_EXT_gl_colorspace_display_p3_linear
  • [C-SR-1] 強烈建議支持GL_EXT_sRGB

相反,如果設備實作不支援廣色域顯示,則:

  • [C-2-1] 儘管螢幕色域未定義,但應覆蓋 CIE 1931 xyY 空間中 100% 或更多的 sRGB。

7.1.5。舊版應用程式相容模式

Android 指定了一種“相容模式”,在該模式下,框架以“正常”螢幕尺寸等效(320dp 寬度)模式運行,以便為未針對螢幕尺寸獨立之前的舊版Android 開發的遺留應用程式帶來好處。

7.1.6。螢幕技術

Android 平台包含 API,允許應用程式將豐富的圖形呈現到 Android 相容的顯示器上。除非本文檔特別允許,否則裝置必須支援 Android SDK 定義的所有這些 API。

所有裝置實現的 Android 相容顯示:

  • [C-0-1] 必須能夠渲染 16 位元彩色圖形。
  • 應支援能夠顯示 24 位元彩色圖形的顯示器。
  • [C-0-2] 必須能夠渲染動畫。
  • [C-0-3] 像素長寬比 (PAR) 必須介於 0.9 到 1.15 之間。也就是說,像素長寬比必須接近正方形 (1.0),容差為 10 ~ 15%。

7.1.7.輔助顯示器

Android 支援輔助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以啟用媒體分享功能和開發人員 API 來存取外部顯示器。

如果裝置實現透過有線、無線或嵌入式附加顯示器連接支援外部顯示器,則:

  • [C-1-1] 必須實作 Android SDK 文件中所述的DisplayManager系統服務和 API。

7.2.輸入裝置

設備實現:

7.2.1.鍵盤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對第三方輸入法編輯器 (IME) 應用程式的支持,則它們:

設備實現:

7.2.2.非觸控式導航

Android 支援方向鍵、軌跡球和滾輪作為非觸控導航機制。

設備實現:

如果設備實現缺乏非觸控導航,它們:

  • [C-1-1] 必須提供合理的替代使用者介面機制來選擇和編輯文本,且與輸入管理引擎相容。上游 Android 開源實作包括適合與缺乏非觸控導航輸入的裝置一起使用的選擇機制。

7.2.3.導航鍵

HomeRecentsBack功能通常透過與專用實體按鈕或觸控螢幕的不同部分進行互動來提供,對於 Android 導航範例至關重要,因此,裝置實現:

  • [C-0-1] 必須讓使用者啟動已安裝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式的<intent-filter>活動設定為ACTION=MAINCATEGORY=LAUNCHERCATEGORY=LEANBACK_LAUNCHER (對於電視設備實作)。主頁功能應該是這種使用者可供性的機制。
  • 應提供「最近使用」和「返回」功能的按鈕。

如果提供了「首頁」、「最近使用」或「返回」功能,則它們:

  • [C-1-1] 當其中任何一個可存取時,必須可以透過單一操作(例如點擊、雙擊或手勢)進行存取。
  • [C-1-2] 必須明確指示哪個單一操作將觸發每個功能。在按鈕上印上可見的圖示、在螢幕的導覽列部分顯示軟體圖示、或在開箱即用的設定體驗期間引導使用者完成引導的分步示範流程都是此類範例。指示。

設備實現:

  • [C-SR-1] 強烈建議不要為選單功能提供輸入機制,因為自 Android 4.0 起,它已被棄用,取而代之的是操作列。

如果設備實作提供選單功能,則它們:

  • [C-2-1] 只要操作溢出選單彈出視窗不為空且操作列可見,就必須顯示操作溢位按鈕。
  • [C-2-2] 不得透過選擇操作列中的溢出按鈕來修改操作溢出彈出視窗的位置,但可以在透過選擇選單顯示操作溢出彈出視窗時在螢幕上修改的位置呈現操作溢出彈出視窗功能。

如果設備實作不提供選單功能,為了向後相容,它們:

  • [C-3-1] 當targetSdkVersion小於 10 時,必須使應用程式可以透過實體按鈕、軟體鍵或手勢使用選單功能。除非與其他導航功能一起隱藏,否則該選單功能應該可以存取。

如果設備實現提供輔助功能,則它們:

  • [C-4-1] 當其他導航鍵可用時,必須透過單一操作(例如點擊、雙擊或手勢)來存取輔助功能。
  • [C-SR-2] 強烈建議使用長按 HOME 功能作為此指定交互作用。

如果裝置實作使用螢幕的不同部分來顯示導航鍵,則它們:

  • [C-5-1] 導航鍵必須使用應用程式不可用的螢幕特定部分,且不得遮蔽或以其他方式乾擾應用程式可用的螢幕部分。
  • [C-5-2] 必須向符合第 7.1.1 節中定義的要求的應用程式提供部分顯示內容。
  • [C-5-3] 必須遵循應用程式透過View.setSystemUiVisibility() API 方法設定的標誌,以便按照 SDK 中的指示正確隱藏螢幕的這一獨特部分(也稱為導覽列)。

如果導航功能是作為螢幕上基於手勢的操作提供:

如果從螢幕目前方向左右邊緣的任何位置提供導航功能:

  • [C-7-1] 導航功能必須為“返回”,並以從螢幕當前方向的左右邊緣滑動的方式提供。
  • [C-7-2] 如果在左側或右側邊緣提供自訂可滑動系統面板,則它們必須放置在螢幕的頂部1/3 內,並具有清晰、持久的視覺指示,表明拖入將調用上述面板,因此不返回。使用者可以配置系統面板,使其位於螢幕邊緣頂部 1/3 以下,但係統面板不得使用超過邊緣 1/3 的長度。
  • [C-7-3] When the foreground app has either the View.SYSTEM_UI_FLAG_IMMERSIVE, View.SYSTEM_UI_FLAG_IMMERSIVE_STICKY, WindowInsetsController.BEHAVIOR_DEFAULT, or ehave as implemented in AOSP, which is documented in the SDK 。
  • [C-7-4] 當前景套用具有視圖。AOSP 中實作的系統列(又稱導覽列和狀態列)。

7.2.4.觸控螢幕輸入

Android 支援各種指針輸入系統,例如觸控螢幕、觸控板和假觸控輸入裝置。基於觸控螢幕的裝置實現與顯示器相關聯,使得使用者有直接操縱螢幕上的項目的印象。由於使用者直接觸摸螢幕,系統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功能來指示正在操作的物件。

設備實現:

  • 應該有某種類型的指標輸入系統(類似滑鼠或觸控)。
  • 應支援完全獨立追蹤的指針。

如果裝置實現在主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包含觸控螢幕(單點觸控或更好),則:

  • [C-1-1] 必須報告Configuration.touchscreen API 欄位的TOUCHSCREEN_FINGER
  • [C-1-2] 必須報告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android.hardware.faketouch功能標誌。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可以追蹤主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的多次觸控的觸控屏,則它們:

  • [C-2-1] MUST report the appropriate feature flags 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multitouch , 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multitouch.distinct , 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multitouch.jazzh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type of the specific touchscreen on the裝置.

如果裝置實作依賴外部輸入裝置(例​​如滑鼠或軌跡球)(即不直接觸控螢幕)在主 Android 相容顯示器上進行輸入並滿足第 7.2.5 節中的假觸控要求,則:

  • [C-3-1] 不得報告任何以android.hardware.touchscreen開頭的功能標誌。
  • [C-3-2] 必須僅報告android.hardware.faketouch
  • [C-3-3] 必須為Configuration.touchscreen API 欄位報告TOUCHSCREEN_NOTOUCH

7.2.5.假觸摸輸入

假觸控介面提供了近似觸控螢幕功能子集的使用者輸入系統。例如,驅動螢幕上遊標的滑鼠或遙控器類似於觸摸,但要求使用者首先指向或聚焦,然後單擊。許多輸入裝置(例​​如滑鼠、觸控板、基於陀螺儀的空中滑鼠、陀螺儀指標、操縱桿和多點觸控觸控板)都可以支援假觸控互動。 Android 包含功能常數 android.hardware.faketouch,它對應於高保真非觸控(基於指針)輸入設備,例如可以充分模擬基於觸控的輸入(包括基本手勢支援)的滑鼠或觸控板,以及表示該設備支持觸控螢幕功能的模擬子集。

如果設備實現不包括觸控屏,但包括他們想要提供的另一個指針輸入系統,他們:

  • 應聲明對android.hardware.faketouch功能標誌的支援。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android.hardware.faketouch ,則:

  • [C-1-1] 必須報告指針位置的絕對 X 和 Y 螢幕位置,並在螢幕上顯示可視指針。
  • [C-1-2] 必須報告帶有操作代碼的觸控事件,該操作代碼指定指標在螢幕上向下或向上移動時發生的狀態變更。
  • [C-1-3] 必須支援指標在螢幕上的物件上向下和向上移動,這樣使用者就可以模擬點擊螢幕上的物件。
  • [C-1-4] 必須支援在一定時間閾值內將指標向下、指標向上、指標向下然後指標向上放在螢幕上物件的相同位置,這允許使用者模擬雙擊螢幕上的物件。
  • [C-1-5] 必須支援將指標放在螢幕上的任意點上,然後將指標移到螢幕上的任何其他任意點,然後將指標向上,這允許使用者模擬觸控拖曳。
  • [C-1-6] 必須支援指針向下,然後允許使用者快速將物件移動到螢幕上的不同位置,然後在螢幕上向上指針,以便使用者可以在螢幕上快速拖曳物件。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android.hardware.faketouch.multitouch.distinct ,則:

  • [C-2-1] 必須聲明對android.hardware.faketouch的支持。
  • [C-2-2] 必須支援對兩個或多個獨立指標輸入的不同追蹤。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android.hardware.faketouch.multitouch.jazzhand ,它們:

  • [C-3-1] 必須聲明對android.hardware.faketouch的支持。
  • [C-3-2] 必須完全獨立地支援 5 個(追蹤手指的手)或更多指針輸入的不同追蹤。

7.2.6。遊戲控制器支持

7.2.6.1.按鈕映射

設備實現:

  • [C-1-1] 必須能夠將 HID 事件對應到下表中所列的對應的InputEvent常數。上游 Android 實現滿足此要求。

如果裝置實作嵌入控制器或在框中附帶單獨的控制器,以提供輸入下表中列出的所有事件的方法,則它們:

  • [C-2-1] 必須聲明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gamepad
按鈕HID 用法2安卓按鈕
1 0x09 0x0001 KEYCODE_BUTTON_A (96)
1 0x09 0x0002 KEYCODE_BUTTON_B (97)
X 1 0x09 0x0004 KEYCODE_BUTTON_X (99)
Y 1 0x09 0x0005 KEYCODE_BUTTON_Y (100)
方向鍵向上1
方向鍵向下1
0x01 0x0039 3 AXIS_HAT_Y 4
方向鍵左1
方向鍵右1
0x01 0x0039 3 AXIS_HAT_X 4
左肩按鈕1 0x09 0x0007 KEYCODE_BUTTON_L1 (102)
右肩按鈕1 0x09 0x0008 KEYCODE_BUTTON_R1 (103)
左搖桿點選1 0x09 0x000E KEYCODE_BUTTON_THUMBL (106)
右搖桿點選1 0x09 0x000F KEYCODE_BUTTON_THUMBR (107)
返回1 0x0c 0x0224 KEYCODE_BACK (4)

1關鍵事件

2 上述 HID 用法必須在遊戲手把 CA (0x01 0x0005) 內聲明。

3 此用法必須具有邏輯最小值 0、邏輯最大值 7、物理最小值 0、物理最大值 315、單位為度和報告大小 4。邏輯值定義為順時針旋轉遠離垂直軸;例如,邏輯值0表示不旋轉且按下向上按鈕,而邏輯值1表示旋轉45度並且按下向上和向左鍵。

4運動事件

模擬控制1 HID 使用安卓按鈕
左扳機0x02 0x00C5 AXIS_LTRIGGER
右邊扳機0x02 0x00C4 AXIS_RTRIGGER
左搖桿0x01 0x0030
0x01 0x0031
軸_X
Y軸
右搖桿0x01 0x0032
0x01 0x0035
軸_Z
軸_RZ

1 個運動事件

7.2.7.遙控

有關設備特定要求,請參閱第 2.3.1 節

7.3.感應器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特定的感測器類型,且該感測器類型具有供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的相應 API,則裝置實作必須實作該 API,如 Android SDK 文件和有關感測器的 Android 開源文件中所述。

設備實現:

  • [C-0-1] 必須根據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類別準確地報告感測器是否存在。
  • [C-0-2] 必須透過SensorManager.getSensorList()和類似方法傳回受支援感測器的準確清單。
  • [C-0-3] 必須對所有其他感測器 API 採取合理的行為(例如,當應用程式嘗試註冊偵聽器時根據需要傳回truefalse ,當對應的感測器不存在時不呼叫感測器偵聽器;等等)。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特定感測器類型,且該感測器類型具有供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的對應 API,則它們:

  • [C-1-1] 必須使用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每種感測器類型的相關國際單位制(公制)值來報告所有感測器測量值。
  • [C-1-2] 當應用處理器處於活動狀態時,對於最大請求延遲為 0 毫秒的感測器流,必須以 100 毫秒 + 2 * 取樣時間的最大延遲報告感測器資料。此延遲不包括任何過濾延遲。
  • [C-1-3] 必須在啟動感測器的 400 毫秒 + 2 * 樣本時間內報告第一個感測器樣本。此樣本的準確度為 0 是可以接受的。
  • [C-1-4] 對於 Android SDK 文件指示為連續感測器的任何 API,裝置實作必須連續提供抖動應低於 3% 的週期性資料樣本,其中抖動定義為差異的標準偏差連續事件之間報告的時間戳值的數量。
  • [C-1-5] 必須確保感測器事件流不得阻止裝置 CPU 進入暫停狀態或從暫停狀態喚醒。
  • [C-1-6] 必須報告 Android SDK 文件中定義的事件時間(以奈秒為單位),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並與 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Nano() 時鐘同步。
  • [C-SR-1] 強烈建議時間戳同步誤差低於 100 毫秒,且時間戳同步誤差應低於 1 毫秒。
  • 當多個感測器被啟動時,功耗不應超過各個感測器報告的功耗總和。

上面的列表並不全面; Android SDK 和 Android 開源文件在感測器上記錄的行為被視為具有權威性。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特定感測器類型,且該感測器類型具有供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的對應 API,則它們:

  • [C-1-6] 必須為所有感測器設定非零分辨率,並透過Sensor.getResolution() API 方法報告該值。

某些感測器類型是複合的,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從一個或多個其他感測器提供的數據中導出。 (例如方向感測器和線性加速度感測器。)

設備實現:

  • 當這些感測器類型包含感測器類型中所述的必備實體感測器時,應實現這些感測器類型。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複合感測器,則它們:

  • [C-2-1] 必須按照有關複合感測器的 Android 開源文件中的說明實現感測器。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特定的感測器類型,則該感測器類型具有供第三方開發人員使用的對應 API,且該感測器僅報告一個值,則裝置實作:

如果裝置實作包含支援SensorAdditionalInfo#TYPE_VEC3_CALIBRATION的特定感測器類型,且該感測器會向第三方開發人員公開,則:

  • [C-4-1] 所提供的數據中不得包含任何固定的、工廠確定的校準參數。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 3 軸加速度計、3 軸陀螺儀感測器或磁力計感測器的組合,則它們是:

  • [C-SR-2] 強烈建議確保加速計、陀螺儀和磁力計具有固定的相對位置,這樣,如果設備可變形(例如可折疊),感測器軸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保持對齊並與感測器座標系一致設備轉換狀態。

7.3.1.加速度計

設備實現:

  • [C-SR-1] 強烈建議包含 3 軸加速度計。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 3 軸加速計,則:

  • [C-1-1] 必須能夠以至少 5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 [C-1-2] 必須實現並報告TYPE_ACCELEROMETER感測器。
  • [C-1-3] 必須符合 Android API 中詳述的Android 感測器座標系
  • [C-1-4] 必須能夠在任何軸上從自由落體到四倍重力 (4g) 或以上的情況下進行測量。
  • [C-1-5] 解析度必須至少為 12 位元。
  • [C-1-6] 標準差不得大於 0.05 m/s^,其中標準差應根據在至少 3 秒的時間內以最快採樣率收集的樣本按軸計算。
  • [C-SR-2]強烈建議實作TYPE_SIGNIFICANT_MOTION複合感測器。
  • [C-SR-3] 強烈建議實施並報告TYPE_ACCELEROMETER_UNCALIBRATED感測器。強烈建議 Android 裝置滿足此要求,以便它們能夠升級到未來的平台版本,這可能會成為必需的。
  • 應實作TYPE_SIGNIFICANT_MOTIONTYPE_TILT_DETECTORTYPE_STEP_DETECTORTYPE_STEP_COUNTER複合感測器,如 Android SDK 文件所述。
  • 應報告至少 200 Hz 的事件。
  • 分辨率應至少為 16 位元。
  • 如果特性在生命週期內發生變化,則應在使用時進行校準並進行補償,並在設備重新啟動之間保留補償參數。
  • 應進行溫度補償。

如果設備實作包含 3 軸加速度計並且實作了TYPE_SIGNIFICANT_MOTIONTYPE_TILT_DETECTORTYPE_STEP_DETECTORTYPE_STEP_COUNTER複合感測器中的任何一個:

  • [C-2-1] 其功耗總和必須始終小於 4 mW。
  • 當設備處於動態或靜態條件時,每個功率應低於 2 mW 和 0.5 mW。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 3 軸加速度計和 3 軸陀螺儀感測器,則:

  • [C-3-1] 必須實作TYPE_GRAVITYTYPE_LINEAR_ACCELERATION複合感測器。
  • [C-SR-4] 強烈建議實現TYPE_GAME_ROTATION_VECTOR複合感測器。

如果裝置實現包括 3 軸加速度計、3 軸陀螺儀感測器和磁力計感測器,則它們:

  • [C-4-1] 必須實現TYPE_ROTATION_VECTOR複合感測器。

7.3.2.磁力計

設備實現:

  • [C-SR-1] 強烈建議包含 3 軸磁力計(指南針)。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 3 軸磁力計,則:

  • [C-1-1] 必須實現TYPE_MAGNETIC_FIELD感測器。
  • [C-1-2] 必須能夠以至少 1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並且應該以至少 50 Hz 的頻率報告事件。
  • [C-1-3] 必須符合 Android API 中詳述的Android 感測器座標系
  • [C-1-4] 必須能夠在飽和之前在每個軸上測量 -900 µT 到 +900 µT 之間的溫度。
  • [C-1-5] 將磁力計放置在遠離動態(電流感應)和靜態(磁感應)磁場的位置,硬鐵偏移值必須小於 700 µT,並且應該低於 200 µT。
  • [C-1-6] 解析度必須等於或大於 0.6 µT。
  • [C-1-7]必須支援硬鐵偏壓的線上校準和補償,並保留設備重新啟動之間的補償參數。
  • [C-1-8]必須使用軟鐵補償 - 在使用中或生產設備期間可以進行校準。
  • [C-1-9]必須具有標準偏差,以每個軸為基礎計算的樣品在至少3秒內以最快的採樣速率收集的樣品,不超過1.5 µt;應具有不超過0.5 µT的標準差。
  • [C-1-10]必須實作TYPE_MAGNETIC_FIELD_UNCALIBRATED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3軸磁力計,加速度計感測器和3軸陀螺儀感測器,則它們:

  • [C-2-1]必須實作TYPE_ROTATION_VECTOR複合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3軸磁力計,加速度計,則它們:

  • 可以實作TYPE_GEOMAGNETIC_ROTATION_VECTOR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3軸磁力計,加速度計和TYPE_GEOMAGNETIC_ROTATION_VECTOR感測器,則它們:

  • [C-3-1]必須消耗少於10 mW。
  • 當感測器以10 Hz的批次模式註冊時,應消耗少於3 MW。

7.3.3.全球定位系統

設備實現:

  • 強烈建議[C-SR-1]包括GPS/GNSS接收器。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GPS/GNSS接收器,並透過android.hardware.location.gps功能標誌向應用程式報告功能,則它們:

  • [C-1-1]透過LocationManager#requestLocationUpdate請求時,必須以至少1 Hz的速率支援位置輸出。
  • [C-1-2]必須能夠在10秒內(連接到0.5 Mbps或更快的資料),在10秒內確定開放式條件(強訊號,可忽略的多徑,HDOP <2)(HDOP < 2 <2))加快網路連線。通常,透過使用某種形式的輔助或預測的GPS/GNSS技術來最大程度地減少GPS/GNSS鎖定時間(輔助資料包括參考時間,參考位置和衛星埃菲默里斯/時鐘)。
    • [C-1-6]進行了這樣的位置計算後,設備實現必須確定其位置,在開放的天空中,在5秒內,當位置請求重新啟動時,即使在初始位置計算後最多一個小時,即使在後續請求之後,在無數據連接和/或電源週期之後製作。
  • 在開放的天空狀況下,確定位置後,靜止不動或以每秒少於1公尺平方為準的靜止或移動。

    • [C-1-3]必須能夠在20公尺內確定位置,並在每秒0.5公尺以內,至少在95%的時間內。
    • [C-1-4]必須同時通過GnssStatus.Callback至少來自一個星座的8顆衛星。
    • 應該能夠從多個星座(例如GPS + Glonass,Beidou,Galileo)同時追蹤至少24個衛星。
  • 強烈建議[C-SR-2]繼續在緊急電話期間透過GNSS位置提供者API提供正常的GPS/GNSS位置輸出。

  • 強烈建議[C-SR-3]報告從所追蹤的所有星座(如GNSSSTATUS訊息中報告)的GNSS測量值,但SBA除外。

  • 強烈建議[C-SR-4]報告AGC和GNSS測量的頻率。

  • 強烈建議[C-SR-5]作為每個GPS/GNSS位置的一部分報告所有準確性估計(包括軸承,速度和垂直)。

  • 強烈建議[C-SR-6]發現GNSS測量值,即使尚未報告從GPS/GNSS計算的位置,也可以報告它們。

  • 強烈建議[C-SR-7]報告GNSS偽內和偽率率,在確定位置後,在開放的條件下,靜止或以每秒為準的靜止或移動小於0.2米,足以計算位置位置在20米內,至少95%的時間在0.2米/秒內速度。

7.3.4.陀螺儀

設備實現:

  • 強烈建議[C-SR-1]包括陀螺儀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3軸陀螺儀,則它們:

  • [C-1-1]必須能夠報告至少50 Hz的頻率。
  • [C-1-2]必須實作TYPE_GYROSCOPE感測器。
  • [C-1-4]必須具有12位元或更多的解析度。
  • [C-1-5]必須補償溫度。
  • [C-1-6]在使用時必須校準和補償,並保留設備重新啟動之間的補償參數。
  • [C-1-7]必須具有每Hz的1e-7 rad^2 / s^2的差異(每Hz變異數或rad^2 / s)。允許該變異數隨取樣率而變化,但必須受此值的約束。換句話說,如果在1 Hz取樣率下測量陀螺儀的方差,則不應大於1e-7 rad^2/s^2。
  • [C-SR-2]當設備在室溫下靜止時,強烈建議校準誤差小於0.01 rad/s。
  • 強烈建議[C-SR-3]實作TYPE_GYROSCOPE_UNCALIBRATED感測器。
  • 強烈建議[C-SR-4]分辨率為16位元或更多。
  • 應該報告至少200 Hz的事件。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3軸陀螺儀,加速度計和磁力計感測器,則它們:

  • [C-2-1]必須實作TYPE_ROTATION_VECTOR複合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3軸加速度計和3軸陀螺儀感測器,則它們:

  • [C-3-1]必須實作TYPE_GRAVITYTYPE_LINEAR_ACCELERATION複合感測器。
  • 強烈建議[C-SR-5]實作TYPE_GAME_ROTATION_VECTOR複合感測器。

7.3.5.晴雨表

設備實現:

  • 強烈建議[C-SR-1]包括晴雨表(環境氣壓感知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晴雨表,則它們:

  • [C-1-1]必須實現和報告TYPE_PRESSURE感測器。
  • [C-1-2]必須能夠以5 Hz或更高的速度提供事件。
  • [C-1-3]必須補償溫度。
  • [C-SR-2]強烈建議能夠報告300hpa至1100hpa的壓力測量值。
  • 應具有1HPA的絕對精度。
  • 在20HPA範圍內的相對準確度應為0.12HPA(相當於在海平面上〜200m的〜1m精度)。

7.3.6。溫度計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環境溫度計(溫度感測器),則它們:

  • [C-1-1]必須為環境溫度感測器定義SENSOR_TYPE_AMBIENT_TEMPERATURE ,並且感測器必須測量使用者以攝氏度與設備相互作用的環境(房間/車輛機艙)溫度。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一個溫度計感測器,該感測器可測量除環境溫度以外的溫度(例如CPU溫度),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用於監視皮膚溫度的感測器,則它們:

7.3.7.光度計

  • 設備實現可能包括光度計(環境光感測器)。

7.3.8.接近感測器

  • 設備實現可能包括接近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接近感測器,並且它們僅報告二進位「接近」或「遠」讀數,則它們:

  • [C-1-1]必須在與螢幕相同的方向上測量物體的接近度。也就是說,必須將接近感測器定向以檢測靠近螢幕的對象,因為該感測器類型的主要目的是檢測使用者使用的手機。如果裝置實作包括具有任何其他方向的接近感測器,則不得透過此API存取它。
  • [C-1-2]必須具有1位的準確度或更高。
  • [C-1-3]必須將0公分作為近讀數和5公分作為遠讀數。
  • [C-1-4]必須報告最大範圍和解析度為5。

7.3.9.高保真感應器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本節中定義的一組高品質感測器,並將其提供給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透過android.hardware.sensor.hifi_sensors feature Flag標識功能。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sensor.hifi_sensors ,則它們:

  • [C-2-1]必須具有一個TYPE_ACCELEROMETER感測器,該感測器:

    • 必須在至少-8g和 +8g之間具有測量範圍,並且強烈建議在至少-16g和 +16g之間具有測量範圍。
    • 必須具有至少為2048 LSB/g的測量分辨率。
    • 必須具有12.5 Hz或更低的最小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400 Hz或更高的最大測量頻率;應支援SensorDirectChannel RATE_VERY_FAST
    • 必須具有不高於400μg/√Hz的量測雜訊。
    • 必須具有至少3000個感測器事件的緩衝功能的該感測器的非醒目形式。
    • 必須具有批次功耗不得差3兆瓦。
    • 強烈建議[C-SR-1]在該頻寬內具有至少80%的Nyquist頻率的3DB測量頻寬,而白噪聲頻譜。
    • 應在室溫下測試的加速度隨機步行小於30μg√Hz。
    • 應具有偏差的變化與溫度≤+/- 1 mg/°C。
    • 應具有最佳擬合線的非線性≤0.5%,靈敏度變化與溫度≤0.03%/c°。
    • 在設備操作溫度範圍內,應具有<2.5%的跨軸靈敏度<0.2%。
  • [C-2-2]必須具有與TYPE_ACCELEROMETER相同的品質要求的TYPE_ACCELEROMETER_UNCALIBRATED

  • [C-2-3]必須具有一個TYPE_GYROSCOPE感測器,該感測器:

    • 必須具有至少-1000和+1000 dps的測量範圍。
    • 必須具有至少16個LSB/DPS的測量解析度。
    • 必須具有12.5 Hz或更低的最小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400 Hz或更高的最大測量頻率;應支援SensorDirectChannel RATE_VERY_FAST
    • 必須具有不高於0.014°/s/√hz的測量雜訊。
    • 強烈建議[C-SR-2]在該頻寬內具有至少80%的Nyquist頻率的3DB測量頻寬,而白噪聲頻譜。
    • 應在室溫下測試的速率隨機步行小於0.001°/s√Hz。
    • 應有偏壓變化與溫度≤+/- 0.05°/ s/°C的溫度。
    • 對於溫度≤0.02% /°C,應具有靈敏度變化。
    • 應具有最佳擬合線非線性≤0.2%。
    • 噪音密度應≤0.007°/s/√Hz。
    • 當設備固定時,溫度範圍內的校準誤差應小於0.002 rad/s。
    • G敏感度應小於0.1°/s/g。
    • 在設備操作溫度範圍內,應具有<4.0%的橫軸靈敏度<4.0%,橫軸靈敏度變化<0.3%。
  • [C-2-4]必須具有與TYPE_GYROSCOPE相同的品質要求的TYPE_GYROSCOPE_UNCALIBRATED

  • [C-2-5]必須具有一個TYPE_GEOMAGNETIC_FIELD感測器:

    • 必須具有至少-900至+900μt的測量範圍。
    • 必須具有至少5 LSB/UT的測量分辨率。
    • 必須具有5 Hz或更低的最小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50 Hz或更高的最大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不高於0.5 UT的測量雜訊。
  • [C-2-6]必須具有與TYPE_GEOMAGNETIC_FIELD相同的品質要求的TYPE_MAGNETIC_FIELD_UNCALIBRATED

    • 必須具有至少600個感測器事件的緩衝功能的該感測器的非效率形式。
    • 當報告速率為50 Hz或更高時,強烈建議使用將白噪聲譜從1 Hz到至少10 Hz。
  • [C-2-7]必須具有一個TYPE_PRESSURE感測器,該感測器:

    • 必須具有至少300至1100 hPa的測量範圍。
    • 必須具有至少80 LSB/HPA的測量分辨率。
    • 必須具有1 Hz或更低的最小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10 Hz或更高的最大測量頻率。
    • 必須具有不高於2 pa/√hz的測量雜訊。
    • 必須具有至少300個感測器事件的緩衝功能的該感測器的非效率形式。
    • 必須具有批次功耗不足2兆瓦的功耗。
  • [C-2-8]必須具有TYPE_GAME_ROTATION_VECTOR感測器。

  • [C-2-9]必須具有一個TYPE_SIGNIFICANT_MOTION感測器,該感測器:

    • 當設備靜態時,設備靜態時必須具有少於0.5 MW的功耗,而設備移動時。
  • [C-2-10]必須具有一個TYPE_STEP_DETECTOR感測器,該感測器:

    • 必須具有至少100個感測器事件的緩衝功能的該感測器的非效率形式。
    • 當設備靜態時,設備靜態時必須具有少於0.5 MW的功耗,而設備移動時。
    • 必須具有批次功耗不足4兆瓦的功耗。
  • [C-2-11]必須具有一個TYPE_STEP_COUNTER感測器,該感測器:

    • 當設備靜態時,設備靜態時必須具有少於0.5 MW的功耗,而設備移動時。
  • [C-2-12]必須具有一個TILT_DETECTOR感測器,該感測器:

    • 當設備靜態時,設備靜態時必須具有少於0.5 MW的功耗,而設備移動時。
  • [C-2-13]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所報告的相同物理事件的事件時間戳記必須在彼此的2.5毫秒內。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報告的同一物理事件的事件時間戳應在彼此的0.25毫秒內。

  • [C-2-14]必須在相機子系統的同一時間群和誤差1毫秒內具有陀螺儀感測器事件時間戳。

  • [C-2-15]必須將樣品傳遞到從上述任何物理感測器上可用到應用程式上的任何物理感測器上可用的5毫秒內的應用程式。

  • [C-2-16]當裝置靜態時,當裝置靜態時,當裝置移動時,當裝置移動時,耗電量不得高於0.5 mW:啟用下列感測器的任何組合時:

    • SENSOR_TYPE_SIGNIFICANT_MOTION
    • SENSOR_TYPE_STEP_DETECTOR
    • SENSOR_TYPE_STEP_COUNTER
    • SENSOR_TILT_DETECTORS
  • [C-2-17]可能具有TYPE_PROXIMITY感測器,但是如果存在,則必須具有100個感測器事件的最小緩衝能力。

請注意,本節中的所有功耗要求都不包括應用程式處理器的功耗。它包括整個感測器鏈所汲取的功率 - 感測器,任何支撐電路,任何專用的感測器處理系統等等。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直接感測器支持,則它們:

  • [C-3-1]必須正確聲明透過isDirectChannelTypeSupportedgetHighestDirectReportRateLevel API來正確聲明直接通道類型的支援和直接報告速率等級。
  • [C-3-2]必須至少支援兩個感測器直接通道類型中的至少一種,以聲明對感測器直接通道支援的所有感測器。
  • 應透過感測器直接通道支援以下類型的主要感測器(非磁性變體)的事件報告:
    • TYPE_ACCELEROMETER
    • TYPE_ACCELEROMETER_UNCALIBRATED
    • TYPE_GYROSCOPE
    • TYPE_GYROSCOPE_UNCALIBRATED
    • TYPE_MAGNETIC_FIELD
    • TYPE_MAGNETIC_FIELD_UNCALIBRATED

7.3.10.生物辨識感測器

有關測量生物辨識解鎖安全性的其他背景,請參閱測量生物辨識安全文件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安全鎖定螢幕,則它們:

  • 應該包括一個生物識別感測器

生物辨識感測器可以根據其欺騙和冒險的接受率以及生物識別管道的安全性,將生物識別感測器歸類為3級(以前是強), 2類(以前較弱)或1類(以前是便利) 。此分類決定了生物辨識感測器必須與平台和第三方應用程式介面的功能。預設情況下,感測器將其歸類為1類,如果希望將其歸類為2類3類,則需要滿足下面的其他要求。如下所述, 2類3類生物辨識都可以獲得其他功能。

如果裝置實作通過Android.hardware.biometrics.biometricmanagerandroid.hardware.biometrics.biometrics.biometricrics.biometricricricpromptandroid.provider.settings.settings.action_biometric_enroll ,他們:

如果設備實施支援被動生物識別技術,則它們:

  • [C-5-1]預設必須需要附加確認步驟(例如按下按鈕)。
  • 強烈建議[C-SR-1]設定設定以允許使用者覆蓋應用程式的偏好,並且始終需要隨附的確認步驟。
  • 強烈建議[C-SR-2]確保確認訴訟,以使作業系統或核心折衷不能欺騙它。例如,這表示基於實體按鈕的確認操作是透過僅輸入的通用輸入/輸出/輸出(GPIO)PIN(se See元素(SE))的路由按。
  • [C-5-2]還必須另外實作與SetConfirmatimequired(Boolean)相對應的隱含驗證流程(無確認步驟),該應用程式可以設定為用於登入流量的應用程式。

如果設備實現有多個生物識別感測器,它們:

  • 強烈建議[C-SR-3]每個身份驗證僅確認一個生物識別(例如,如果設備上的指紋和臉部感應器都可以使用,則在確認任何一個人後,都應進行AthaphenticationScuckeduckeducceeded )。

為了使設備實現允許訪問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密鑰庫密鑰,它們:

  • [C-6-1]必須符合以下本節定義的3類要求。
  • [C-6-2]當身份驗證需要Biometric_strong ,或用加密物件呼叫身份驗證時,只能呈現3類Biometrics。

如果設備實現希望將生物識別感測器視為1 類(以前稱為便利),則:

  • [C-1-1]的錯誤接受率必須小於0.002%。
  • [C-1-2] 必須透露,如果欺騙和冒名頂替的接受率高於7%,則此模式可能比強銷,模式或密碼更安全,並清楚地列舉了啟用它的風險。 Android Biometrics測試方案
  • [C-1-9]在不超過二十個錯誤試驗後,必須向使用者挑戰建議的主要身分驗證(例如PIN,圖案,密碼),而不少於九十秒的生物辨識時間進行生物辨識驗證時間- 其中虛假試驗是一個具有足夠的捕獲品質(Biometric_acquired_good),與註冊生物辨識不符。
  • 強烈建議[C-SR-4]降低[C-1-9]中指定的生物辨識驗證的錯誤試驗總數,如果Android Biometrics測試方案的欺騙和冒險接受率高於7%,則量度高於7% 。
  • [C-1-3]必須對生物辨識驗證進行限制嘗試 - 虛假試驗是具有足夠捕獲品質( BIOMETRIC_ACQUIRED_GOOD )的試驗,而該試驗與已註冊的生物特徵識別不符。
  • [C-SR-5]強烈建議在五次錯誤試驗進行生物識別驗證後至少30秒的限制嘗試對每次[C-1-9]的最大虛假試驗數量進行評分。足夠的捕獲質量(Biometric_acquired_good)與註冊生物識別不符。
  • 強烈建議[C-SR-6]在TEE中具有所有限制邏輯的速率。
  • [C-10]一旦主要身分驗證向後觸發了第9.11節的[C-0-2]中所述,必須停用生物辨識技術。
  • [C-1-4]必須透過讓使用者確認現有或添加TEE確保的新設備憑證(PIN/PINS/模式/密碼)來防止在不先建立信任鏈的情況下添加新的生物辨識技術; Android開源專案實作提供了框架中的機制。
  • [C-1-5]當刪除使用者帳戶(包括透過出廠重設)時,必須完全刪除使用者的所有可識別生物辨識資料。
  • [C-1-6]必須尊重該生物特徵的單一標誌(即DevicePolicyManager.KEYGUARD_DISABLE_FINGERPRINTDevicePolicymanager.KEYGUARD_DISABLE_FACEDevicePolicymanager.KEYGUARD_DISABLE_IRIS )。
  • [C-1-7]必須向使用者挑戰推薦的主要身份驗證(例如PIN,模式,密碼):a)每24小時或更少一次,以使用Android版本9或以後啟動的設備,或B)每72小時一次對於從Android 8或更早升級的設備而言,或更少。
  • [C-1-8]必須向使用者挑戰推薦的主要身份驗證(例如:PIN,模式,密碼)或3級(強)生物識別以下之一:

    • 一個4小時的閒置超時期,或
    • 3失敗的生物辨識驗證嘗試。

  • 強烈建議[C-SR-7]在Android開源專案提供的框架中使用邏輯,以實施[C-1-7]和[C-1-8]在新裝置中指定的約束。

  • [C-SR-8]強烈建議在設備上測量的錯誤排斥率小於10%。

  • 強烈建議[C-SR-9]對每種註冊生物辨識的生物特徵辨識量的延遲低於1秒鐘,直到螢幕解鎖為止。

如果設備實現希望將生物識別感測器視為2 類(以前稱為Weak ),則:

  • [C-2-1]必須滿足上述1類的所有要求。
  • [C-2-2]必須具有由Android Biometrics測試方案衡量的欺騙和無名的接受率不高於20%。
  • [C-2-3]必須在Android用戶或核心空間之外的隔離執行環境中執行生物識別匹配,例如受信任的執行環境(TEE),或在具有安全的通道的晶片上,可以對孤立的執行環境進行安全的管道。
  • [C-2-4] 必須對所有可識別資料進行加密和加密身份驗證,以便無法在隔離執行環境或具有通往隔離執行環境的安全通道的晶片之外獲取、讀取或更改這些資料(如實施指南中所述)在Android開源專案網站上。
  • [C-2-5]對於基於攝影機的生物辨識技術,正在發生基於生物辨識的身份驗證或註冊:
    • 必須以防止相機框架在孤立的執行環境之外讀取或更改的模式操作相機,或在隔離執行環境中具有安全的通道。
    • 對於 RGB 單鏡頭解決方案,相機幀可以在隔離執行環境之外讀取,以支援註冊預覽等操作,但仍不得更改。
  • [C-2-6]不得啟用第三方應用以區分單一生物辨識入學率。
  • [C-2-7]不得允許未加密存取可識別的生物識別資料或從IT(例如嵌入)到TEE上下文之外的應用程式處理器的任何資料(例如嵌入)。在 Android 版本 9 或更早版本上啟動的升級裝置無法免除 C-2-7。
  • [C-2-8]必須具有安全的處理管道,以便作業系統或核心妥協不能直接注入資料以錯誤地驗證使用者。

  • 強烈建議[C-SR-10]包括所有生物特徵辨識方式和臉部生物特徵的注意力檢測的耐受性檢測。

  • [C-2-9]必須使生物辨識感測器可用於第三方應用。

如果設備實施希望將生物識別感測器視為3級(以前是),則它們:

  • [C-3-1]除[C-1-7]和[C-1-8]外,必須滿足上述2的所有要求。
  • [C-3-2]必須具有由硬體支援的金鑰庫實作。
  • [C-3-3]必須具有由Android Biometrics測試方案所測量的欺騙和不高興的接受率不高於7%。
  • [C-3-4]必須每72小時或更少一次向使用者挑戰推薦的主要身份驗證(例如PIN,模式,密碼)。
  • [C-3-5]如果重新註冊了任何一個,則必須重新為裝置上支援的所有3類生物辨識技術重新產生身分驗證器ID
  • [C-3-6]必須對第三方應用程式啟用生物辨識支援的金鑰庫金鑰。

如果設備實現包含不同的指紋感應器(UDFPS),則它們:

  • 強烈建議[C-SR-11]防止UDFP的可接觸式區域幹擾3按鈕導航(某些用戶可能需要用於可訪問性目的)。

7.3.12.姿勢感測器

設備實現:

  • 可以以6個自由度支援姿勢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施支援具有6個自由度的姿勢感測器,則它們:

  • [C-1-1]必須實現並報告TYPE_POSE_6DOF感測器。
  • [C-1-2]必須比單獨的旋轉向量更準確。

7.3.13.鉸鏈角感測器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鉸鏈角度感測器,則它們:

7.4.數據連接

7.4.1.電話

Android API和本文檔所使用的「電話」是指與使用GSM或CDMA網路傳送SMS訊息有關的硬體。儘管這些語音呼叫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被切換,但它們是為了獨立於使用相同網路實現的任何資料連接性的Android目的。換句話說,Android「電話」功能和API專門指的是語音通話和SMS。例如,無法撥打電話或發送/接收 SMS 訊息的設備實作不被視為電話設備,無論它們是否使用蜂窩網路進行數據連接。

  • Android可以用於不包括電話硬體的裝置上。也就是說,Android與不是電話的設備相容。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GSM或CDMA電話,則它們:

  • [C-1-1]必須根據該技術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和其他子功能標誌。
  • [C-1-2]必須對該技術的API實施全部支援。
  • 應允許在緊急呼叫期間所有可用的蜂窩服務類型(2G,3G,4G,5G等)(無論由SetAllowedNetworkTypeBitmap()設定的網路類型)。

如果設備實作不包括電話硬件,則它們:

  • [C-2-1]必須將完整的API實作為無ops。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EUICC或ESIMS/ESIMS/嵌入式SIMS,並包括使ESIM功能可用於第三方開發人員的專有機制,則它們:

如果裝置實作未設定係統屬性ro.telephony.iwlan\_operation\_mode to'Legacy',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多媒體電話服務(MMTEL)和豐富的通訊服務(RCS)功能的單一IP多媒體子系統(IMS)註冊,並有望符合有關使用單一IMS註冊的所有IMS訊號流量,他們:

7.4.1.1.數位阻止相容性

如果設備實現報告android.hardware.telephony feature ,則它們:

  • [C-1-1]必須包括數位阻止支持
  • [C-1-2]必須如SDK文件所述完全實作BlockedNumberContract和對應的API。
  • [C-1-3]必須在「 BlockedNumberProvider」中的電話號碼中封鎖所有通話和訊息,而不會與應用程式進行任何互動。唯一的例外是依照SDK文件中所述暫時舉起數位封鎖時。
  • [C-1-4]不得寫信給平台呼叫日誌提供者以進行阻止呼叫。
  • [C-1-5]不得寫信給電話提供者以獲取阻止訊息。
  • [C-1-6]必須實現封鎖的數位管理UI,該UI以TelecomManager.createManageBlockedNumbersIntent()方法傳回的意圖開啟。
  • [C-1-7]由於Android平台假設主要使用者可以完全控制裝置上的電話服務,因此不得允許輔助使用者在裝置上查看或編輯裝置上的封鎖數字。所有相關的UI都必須隱藏給二級用戶,並且仍必須尊重被封鎖的清單。
  • 當設備更新為Android 7.0時,應將阻止數位遷移到提供者。
7.4.1.2。電信API

如果裝置實作報表android.hardware.telephony ,則:

  • [C-1-1]必須支援SDK中所描述的ConnectionService API。
  • [C-1-2]必須顯示一個新的來電,並提供使用者負擔能力,以接受或拒絕使用者在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式進行的持續通話時,該呼叫不支援透過CAPABILITY_SUPPORT_HOLD
  • [C-1-3]必須具有實作IncallService的應用程式。
  • 強烈建議[C-SR-1]通知用戶接聽來電的通知將持續呼叫。

    AOSP實施透過通知符合這些要求,該通知向用戶指示接聽來電的通話將導致其他呼叫刪除。

  • 強烈建議[C-SR-1]預訂預設撥號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式在其呼叫日誌中顯示呼叫日誌條目和第三方應用PhoneAccount中的第三方應用程式的名稱時,當第三方應用程式設定EXTRA_LOG_SELF_MANAGED_CALLS extrass extracs鍵true

  • 強烈建議[C-SR-2]處理android.telecom API的音訊耳機的KEYCODE_MEDIA_PLAY_PAUSEKEYCODE_HEADSETHOOK事件如下:

7.4.2. IEEE 802.11(Wi-Fi)

設備實現:

  • 應包括對802.11形式的一種或多種形式的支持。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802.11的支援並將功能公開為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實作對應的Android API。
  • [C-1-2]必須報告硬體功能flag android.hardware.wifi
  • [C-1-3]必須依照SDK文件中所述實作多播API
  • [C-1-4]必須支援多播DNS(MDN),且不得在任何操作時過濾MDNS資料包(224.0.0.251),包括:
    • 即使螢幕不處於活動狀態。
    • 對於 Android TV 裝置實現,即使處於待機電源狀態也是如此。
  • [C-1-5]不得將WifiManager.enableNetwork() API方法呼叫作為足夠的指示來切換預設情況下用於應用程式流量的當前活動Network的足夠指示,並且由ConnectivityManager API方法(例如getActiveNetworkregisterDefaultNetworkCallback )返回。換句話說,如果他們成功驗證Wi-Fi網路正在提供Internet存取權限,則可能只能停用任何其他網路提供者(例如行動數據)提供的Internet存取權。
  • [C-1-6]強烈建議使用ConnectivityManager.reportNetworkConnectivity() API方法,請重新評估Network上的Internet訪問,一旦評估確定當前Network不再提供Internet訪問到提供Internet訪問的任何其他可用網路(例如行動數據)。
  • [C-1-7]必須在每次掃描開始時將探針請求訊框的來源MAC位址和序列數隨機化,而STA則斷開連線。
  • [C-1-8]必須使用一個一致的MAC位址(掃描中途不應隨機化MAC位址)。
  • [C-1-9]必須在掃描中的探針請求之間迭代探針請求序列編號。
  • [C-1-10]必須在掃描的最後一個探針請求與下一次掃描的第一個探測請求之間隨機化探針請求序列編號。
  • 強烈建議[C-SR-1]在關聯和關聯時,將所有STA通訊的來源MAC位址隨機化為存取點(AP)。
    • 本設備必須對其通訊的每個SSID使用不同的隨機MAC位址(用於Passpoint的FQDN)。
    • 該設備必須為使用者提供使用非隨機和隨機選項控制每個SSID(FQDN)隨機化的選項,並且必須為要隨機化的新Wi-Fi配置設定預設模式。
  • 強烈建議[C-SR-2]對其創建的任何AP使用隨機BSSID。
    • MAC 位址必須隨機化並根據 AP 使用的每個 SSID 保持不變。
    • 設備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停用此功能的選項。如果提供了這樣的選項,則必須預設啟用隨機化。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IEEE 802.11標準中定義的Wi-Fi電源保存模式的支持,則它們:

  • 應關閉Wi-Fi電源保存模式,只要套用以取得WIFI_MODE_FULL_HIGH_PERF鎖定或WIFI_MODE_FULL_LOW_LATENCY lock透過WifiManager.createWifiLock() WifiManager.WifiLock.acquire()與wifimanager.manager.Slock.aclock.
  • [C-3-2]裝置處於Wi-Fi低延遲鎖定( WIFI_MODE_FULL_LOW_LATENCY )模式時,裝置和存取點之間的平均往返延遲必須小於Wi-Fi高perf lock期間的延遲( WIFI_MODE_FULL_HIGH_PERF )模式。
  • 強烈建議[C-SR-3]在取得低延遲鎖( WIFI_MODE_FULL_LOW_LATENCY )並生效時,以最大程度地減少Wi-Fi往返潛伏期。

如果裝置實現支援Wi-Fi並使用Wi-Fi進行位置掃描,則它們:

7.4.2.1.無線直連

設備實現:

  • 應包括對Wi-Fi Direct(Wi-Fi點對點)的支援。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對Wi-Fi Direct的支持,則它們:

  • [C-1-1]必須如SDK文件中所述實作對應的Android API
  • [C-1-2]必須報告硬體功能android.hardware.wifi.direct
  • [C-1-3]必須支援常規Wi-Fi操作。
  • [C-1-4]必須同時支援Wi-Fi和Wi-Fi直接操作。
  • 強烈建議[C-SR-1]隨機將所有新形成的Wi-Fi直接連接的來源MAC位址隨機化。

設備實現: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Wifimanager API啟用TDLS和TDLS的支持,則它們:

  • [C-1-1]必須透過WifiManager.isTdlsSupported聲明對TDL的支援。
  • 僅應在可能的和有益的情況下使用TDL。
  • 當其性能可能比透過Wi-Fi存取點更糟糕時,應該具有一些啟發式的啟發式,而不使用TDL。
7.4.2.3。 Wi-Fi知道

設備實現: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Wi-Fi Aware的支援並將功能公開到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如SDK文件中所述實作WifiAwareManager API。
  • [C-1-2]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wifi.aware功能標誌。
  • [C-1-3]必須同時支援Wi-Fi和Wi-Fi意識到的操作。
  • [C-1-4]必須以不超過30分鐘的間隔來隨機對Wi-Fi意識管理介面位址進行隨機化,並且只要啟用Wi-Fi Aware,除非正在進行啟發的範圍操作,否只要資料路徑處於活動狀態,就不會預期。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Wi-Fi Aware和Wi-Fi位置的支持,如第7.4.2.5節所述,並將這些功能公開為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7.4.2.4。 Wi-Fi 通行點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802.11(Wi-Fi)的支持,則他們:

  • [C-1-1]必須包含對Wi-Fi Passpoint的支援。
  • [C-1-2]必須如SDK文件中所述實作相關的WifiManager API。
  • [C-1-3]必須支援IEEE 802.11U標準,特別與網路發現和選擇有關,例如一般廣告服務(GAS)和存取網路查詢協定(ANQP)。
  • [C-1-4]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wifi.passpoint功能標誌。
  • [C-1-5]必須遵循AOSP實施,以發現,匹配和關聯到傳遞網路。
  • [C-1-6]必須至少支援Wi-Fi Alliance Passpoint R2:EAP-TTLS身份驗證和SOAP-XML中定義的設備配置協定的以下子集。
  • [C-1-7]必須依照熱點2.0 R3規格所述處理AAA伺服器憑證。
  • [C-1-8]必須支援透過Wi-Fi選擇器進行設定的使用者控制。
  • [C-1-9]必須在重新啟動過程中保持傳動點配置持續存在。
  • 強烈建議[C-SR-1]支持條款和條件接受功能。
  • 強烈建議[C-SR-2]支援場地資訊功能。

相反,如果設備實作不包括對Wi-Fi Passpoint的支援:

  • [C-2-1]實作與傳動點相關的WifiManager API必須拋出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如果提供了全域通道停用使用者控制開關,請實現:

  • [C-3-1]預設必須啟用PASSPOINT。
7.4.2.5。 Wi-Fi位置(Wi-Fi往返時間-RTT)

設備實現: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Wi-Fi位置的支援並將功能暴露於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如SDK文件中所述實作WifiRttManager API。
  • [C-1-2]必須聲明android.hardware.wifi.rtt功能標誌。
  • [C-1-3]必須在執行RTT的Wi-Fi介面時將每個RTT爆發的來源MAC位址隨機化,而該位址與存取點無關。
  • [C-1-4]在第68百分位時,必須在80 MHz頻寬下準確至2公尺以內(以累積分佈函數計算)。
7.4.2.6。 Wi-Fi Keepalive卸載

設備實現:

  • 應包括對Wi-Fi Keepalive卸載的支援。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對Wi-Fi Keepalive卸載的支援並將功能公開為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支援插座保存API。

  • [C-1-2]必須在Wi-Fi上支撐至少三個並發的守護插槽,並且在蜂巢上至少支援一個保存插槽。

如果設備實作不包括對Wi-Fi Keepalive卸載的支持,則它們:

7.4.2.7。 Wi-Fi Easy Connect(裝置設定協定)

設備實現:

如果裝置實作包括對 Wi-Fi Easy Connect 的支援並向第三方應用程式公開該功能,則它們:

7.4.2.8。企業Wi-Fi伺服器憑證驗證

如果未驗證Wi-Fi伺服器憑證或未設定Wi-Fi伺服器域名,則裝置實作:

  • 強烈建議[C-SR-1]不要提供使用者在設定應用程式中手動新增企業Wi-Fi網路的選項。

7.4.3.藍牙

如果裝置實現支援藍牙音訊設定文件,則它們:

  • 應支援高級音訊編解碼器和藍牙音訊編解碼器(例如LDAC)。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HFP,A2DP和AVRCP,則它們:

  • 應至少支援5個總共連接的設備。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vr.high_performance功能,則它們:

  • [C-1-1]必須支援藍牙4.2和藍牙LE資料長度擴展。

Android包括對藍牙和藍牙低能的支援。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藍牙和藍牙低能的支持,則它們:

  • [C-2-1]必須分別聲明相關平台功能( android.hardware.bluetoothandroid.hardware.bluetooth_le )並實作平台API。
  • 應實現相關的藍牙配置文件,例如A2DP,AVRCP,OBEX,HFP等。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藍牙低能(BLE)的支持,則它們:

  • [C-3-1]必須宣告硬體功能android.hardware.bluetooth_le
  • [C-3-2]必須如SDK文件和Android.bluetooth所述,啟用基於gatt(通用屬性設定檔)的藍牙API。
  • [C-3-3]必須報告BluetoothAdapter.isOffloadedFilteringSupported()的正確值,以指示是否實作了ScanFilter API類別的過濾邏輯。
  • [C-3-4]必須報告BluetoothAdapter.isMultipleAdvertisementSupported() ,以指示是否支援低能廣告。
  • [C-3-5]必須實現不超過15分鐘的可分解私人地址(RPA)逾時,並在設備積極使用BLE進行掃描或廣告時旋轉地址以保護用戶隱私。為了防止定時攻擊,時間間隔也必須在5到15分鐘之間隨機分配。
  • 在實作ScanFilter API時,應支援將過濾邏輯卸載到藍牙晶片組。
  • 應支援批次掃描到藍牙晶片組的卸載。
  • 應該至少有4個插槽來支援多廣告。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藍牙LE並使用藍牙LE進行位置掃描,則它們:

  • [C-4-1]必須提供使用者負擔能力,以透過系統API BluetoothAdapter.isBleScanAlwaysAvailable()啟用/停用讀取的值。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藍牙LE的支援和助聽器的配置文件,如使用藍牙LE支援的助聽器音訊支援所述,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藍牙或藍牙低能的支持,則它們:

  • [C-6-1]必須限制對任何藍牙元資料的存取(例如掃描結果),除非請求應用程式成功地通過了android.permission.ACCESS_FINE_LOCATION許可檢查,否則可用於得出設備的位置前景/背景狀態。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藍牙或藍牙低能的支持,並且應用清單不包括開發人員的聲明,說他們不是從藍牙派生的位置,那麼它們,那麼,它們:

7.4.4.近場通訊

設備實現:

  • 應包括用於近場通訊(NFC)的收發器和相關硬體。
  • [ android.hardware.nfc -0-1]必須實作android.nfc.NdefMessageandroid.nfc.NdefRecord API 。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NFC硬體和計劃使其可用於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 [C-1-1]必須從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hasSystemFeature()方法報告android.hardware.nfc功能。
  • 必須能夠透過以下NFC標準閱讀和編寫NDEF訊息:
  • [C-1-2]必須透過以下NFC標準充當NFC論壇讀者/作者(NFC論壇技術規格NFCFORUM-TS-DIGITAL-PROTOCOCOL-1.0)的作者:
    • NFCA(ISO14443-3A)
    • NFCB(ISO14443-3B)
    • NFCF(JIS X 6319-4)
    • ISODEP(ISO 14443-4)
    • NFC論壇標籤類型1、2、3、4、5(由NFC論壇定義)
  • [C-SR-1]強烈建議能夠透過以下NFC標準讀取和編寫NDEF訊息以及原始資料。請注意,儘管強烈建議將NFC標準表示,但計劃將未來版本的兼容性定義更改為必須。這些標準在此版本中是可選的,但將來需要在以後的版本中。非常強烈鼓勵運行此版本的Android的現有和新設備現在滿足這些要求,以便他們能夠升級到將來的平台版本。

  • [C-13]必須在NFC發現模式下對所有支援的技術進行輪詢。

  • 當裝置醒著時,螢幕處於活動狀態並解鎖鎖定螢幕時,應處於NFC發現模式。

  • 應能讀取Thinfilm NFC條碼產品的條碼和URL(如果編碼)。

請注意,上述引用的JIS,ISO和NFC論壇規格不可用。

Android 支援 NFC 主機卡模擬 (HCE) 模式。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能夠HCE(用於NFCA和/或NFCB)的NFC控制器晶片組以及支援應用程式ID(AID)路由,則它們:

  • [C-2-1]必須報告android.hardware.nfc.hce特徵常數。
  • [C-2-2]必須支援Android SDK中定義的NFC HCE API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能夠用於NFCF的NFC控制器晶片組,並為第三方應用程式實現該功能,則它們:

  • [C-3-1]必須報告android.hardware.nfc.hcef特徵常數。
  • [C-3-2]必須實作Android SDK中定義的NFCF卡仿真API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本節中所述的一般NFC支援以及支援Mifare Technologies(Mifare Classic,Mifare Ultralight,Mifare Classic on Mifare Classic的NDEF),則在讀者/作者角色中,他們:

  • [C-4-1]必須實作Android SDK記錄的對應的Android API。
  • [C-4-2]必須從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hasSystemFeature ()方法報告功能com.nxp.mifare 。請注意,這不是標準的Android功能,因此在android.content.pm.PackageManager類別中並未顯示為常數。

7.4.5。網路協定和API

7.4.5.1。最小網路能力

設備實現:

  • [C-0-1]必須包括對一種或多種形式的資料網路的支援。具體而言,設備實作必須包括至少一個能夠為200 kbit/sec或更高的資料標準的支援。滿足此需求的技術的範例包括Edge,HSPA,EV-DO,802.11g,乙太網路和藍牙鍋。
  • 還應包括對至少一個常見的無線數據標準的支持,例如802.11(Wi-Fi),當實體網路標準(例如乙太網路)是主要數據連接時。
  • 可以實施多種形式的數據連接。
7.4.5.2。 IPv6

設備實現:

  • [C-0-2]必須使用託管API,例如java.net.Socketjava.net.URLConnection以及本機API,例如AF_INET6 sockets。
  • [C-0-3]預設必須啟用IPv6。
    • 必須確保IPv6通訊與IPv4一樣可靠,例如:
      • [C-0-4]必須在打ze模式下維護IPv6連線性。
      • [C-0-5]限制速率不得導致該設備在使用至少180秒的RA壽命的任何符合IPv6的網路上丟失IPv6連接性。
  • [C-0-6]連接到IPv6網路時,必須提供直接IPv6連接到網路的第三方應用程序,而不會在裝置上本地發生任何形式的位址或連接埠轉換。託管API,例如Socket#getLocalAddressSocket#getLocalPort )和NDK API,例如getsockname()IPV6_PKTINFO必須返回實際上用於在網路上發送和接收封包的IP位址和連接埠到Internet( Web)伺服器。

所需的IPv6支援等級取決於網路類型,如下列要求所示。

如果裝置實作支援Wi-Fi,則它們:

  • [C-1-1]必須支援Wi-Fi上的雙堆疊和僅IPv6的操作。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以太網,則它們:

  • [C-2-1]必須支援乙太網路上的雙堆疊和僅IPv6的操作。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蜂窩數據,則它們:

  • [C-3-1]必須在蜂巢上支援IPv6操作(僅IPv6 - 僅和可能的雙堆疊)。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多種網路類型(例如Wi-Fi和蜂窩數據),則它們:

  • [C-4-1]當裝置同時連接到多種網路類型時,必須同時滿足每個網路上的上述要求。
7.4.5.3。圈養門戶

圈養入口網站是指為了獲得Internet存取而需要登入的網路。

如果裝置實作提供了android.webkit.Webview API的完整實現,則它們:

  • [C-1-1]必須提供一個圈養的入口網站應用程序,以處理意圖ACTION_CAPTIVE_PORTAL_SIGN_IN並透過發送該意圖,在呼叫到System API ConnectivityManager#startCaptivePortalApp(Network, Bundle)上,顯示圈式入口網站登入頁面登入頁面。
  • [C-1-2]在裝置連接到任何網路類型時,必須執行圈養入口網站的偵測並透過圈養入口網站應用程式進行登錄,包括蜂巢/行動網絡,WiFi,乙太網路或藍牙。
  • [C-1-3]當裝置配置以使用私有DNS嚴格模式時,必須支援使用ClearText DNS登入圈式入口網站。
  • [C-1-4]必須依據android.net.LinkProperties.getPrivateDnsServerNameandroid.net.LinkProperties.isPrivateDnsActive ,使用SDK文件進行加密的DNS。
  • [C-1-5]必須確保在使用者登入圈子入口網站時,應用程式使用的預設網路(如ConnectivityManager.getActiveNetwork返回, ConnectivityManager.registerDefaultNetworkCallback ,以及Java Networking APIS,例如Java.net.socket和本機API (例如Connect())是提供Internet存取(如果有)的其他可用網路。

7.4.6。同步設定

設備實現:

7.4.7.資料保護程式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計量連接,則它們是:

  • [C-SR-1]強烈建議提供資料節省模式。

如果設備實作提供資料保護模式,則它們:

  • [C-1-1]必須依照SDK文件中所述的ConnectivityManager類別中的所有API支持

如果設備實作不提供資料保護模式,它們:

7.4.8。安全元素

如果設備實現支援開放的行動API安全元素,並使它們可用於第三方應用程序,則它們:

7.5。相機

如果設備實作至少包含一個相機,則它們:

7.5.1.後置攝像頭

後置相機是位於裝置與顯示器相對的一側的攝影機;也就是說,它像傳統相機一樣對設備遠端的場景進行成像。

設備實現:

  • 應包括後置攝像頭。

如果設備實現至少包含一個後置攝像頭,則它們:

  • [C-1-1]必須報告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cameraandroid.hardware.camera.any
  • [C-1-2]必須具有至少2兆像素的解析度。
  • 應該在相機驅動程式中實現的硬體自動對焦或軟體自動對焦(對應用程式軟體透明)。
  • 可能具有固定的對焦或EDOF(範圍擴展深度)硬體。
  • 可能包括閃光燈。

如果相機包含閃光燈:

  • [C-2-1]當android.hardware.Camera.PreviewCallback實例已在相機預覽表面上註冊,除非應用程式已透過啟用FLASH_MODE_AUTOFLASH_MODE_ON啟用flash,否則不得點亮閃光燈。 Camera.Parameters 。參數物件。請注意,此約束不適用於裝置的內建系統攝影機應用程序,而僅適用於使用Camera.PreviewCallback的第三方應用程式。

7.5.2.前置鏡頭

前置相機是與顯示器位於裝置同一側的相機;也就是說,通常用於對使用者進行成像的相機,例如用於視訊會議和類似應用。

設備實現:

  • 可能包括前置鏡頭。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至少一個前置鏡頭,則它們:

  • [C-1-1]必須報告功能標誌android.hardware.camera.any and android.hardware.camera.front
  • [C-1-2]必須至少具有VGA(640x480像素)的解析度。
  • [C-1-3]不得將前置鏡頭用作相機API的預設鏡頭,並且不得配置API以將前置相機視為預設的後置鏡頭,即使它是唯一的相機在裝置上。
  • [C-1-4]噹噹前應用程式已明確要求透過撥打android.hardware.Camera.setDisplayOrientation()方法旋轉相機顯示器時,相對於應用程式指定的方向,必須對相機預覽進行水平鏡像。 。相反,噹噹前應用程式未明確要求透過呼叫android.hardware.Camera.setDisplayOrientation()方法將相機顯示旋轉時,必須沿著裝置的預設水平軸進行預覽。
  • [C-1-5]不得反映返回應用程式回呼或致力於媒體儲存的最終捕捉的靜止影像或視訊串流。
  • [C-1-6]必須以與攝影機預覽影像串流相同的方式鏡像影像顯示的影像。
  • 第7.5.1節所述,可能包括可用於後置攝影機的功能(例如自動對焦,快閃記憶體等)。

如果裝置實作能夠由使用者旋轉(例如,透過加速度計或透過使用者輸入手動旋轉):

  • [C-2-1]相對於裝置的當前方向,相機預覽必須水平鏡像。

7.5.3.外部相機

設備實現:

  • 可能包括對不一定總是連接的外部相機的支援。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對外部相機的支持,則它們:

  • [C-1-1]必須聲明平台功能flag android.hardware.camera.external and android.hardware camera.any
  • [C-1-2]如果外部相機透過USB主機連接,則必須支援USB視訊類別(UVC 1.0或更高)。
  • [C-1-3]必須透過連接的實體外部相機設備通過相機CTS測試。攝影機CTS測試的詳細資訊可在source.android.com上找到。
  • 應該支援視訊壓縮,例如MJPEG,以啟用高品質未編碼的串流(即RAW或獨立壓​​縮的圖片流)的轉移。
  • 可能支援多個攝影機。
  • 可能支援基於相機的視訊編碼。

如果支援基於相機的視訊編碼:

  • [C-2-1]必須存取設備實現的同時無編碼 / MJPEG流(QVGA或更高的解析度)。

7.5.4.相機API行為

Android包括兩個API軟體包,可存取攝影機,較新的Android.hardware.Camera2 API將較低層級的相機控制項公開到該應用程式中,包括有效的零拷貝爆發/串流/流動流量和人均暴露,增益,白平衡的收益,顏色轉換,降解,銳化等等。

舊的API軟體包android.hardware.Camera在Android 5.0中被標記為已棄用,但仍應使用應用程式。 Android裝置實作必須確保按照本節和Android SDK中所述的持續支援API。

不建議使用的Android.hardware.Camera類別和較新的Android.hardware.Camera2軟體套件之間的所有功能都必須在兩個API中具有同等的效能和品質。例如,使用等效設置,自動對焦​​速度和準確性必須相同,並且捕獲的影像的品質必須相同。取決於兩個API的不同語義的功能不需要具有匹配速度或質量,但應盡可能匹配。

設備實作必須為所有可用相機的相機相關 API 實作以下行為。設備實現:

  • [C-0-1]必須使用android.hardware.PixelFormat.YCbCr_420_SP ,用於提供給應用程式回呼的預覽資料時,當應用程式從未呼叫android.hardware.Camera.Parameters.setPreviewFormat(int)
  • [C-0-2]當應用程式註冊android.hardware.Camera.PreviewCallback實例時,必須進一步以NV21編碼格式進行編碼格式,並且系統呼叫onPreviewFrame()方法,而Preview Format為ycbcr_420_sp,ycbcr_420_sp,byte [byte [byte [byte data inte byte fest] ]傳遞到onPreviewFrame() 。也就是說,NV21必須是預設值。
  • [C-0-3]必須支援YV12格式(如android.graphics.ImageFormat.YV12常數表示),以用於android.hardware.Camera的前置和後方相機的相機預覽。 (硬體視訊編碼器和相機可能使用任何本機像素格式,但是設定實作必須支援轉換為YV12。)
  • [C-0-4]必須支援android.hardware.ImageFormat.YUV_420_888android.hardware.ImageFormat.JPEG格式透過android.media.ImageReader for android.hardware.camera2的輸出輸出,以供android. hardware.camera2 REQUEST_AVAILABLE_CAPABILITIES_BACKWARD_COMPATIBLE android.request.availableCapabilities
  • [C-0-5]仍必須實作Android SDK文件中包含的完整相機API ,無論裝置是否包含硬體自動對焦或其他功能。例如,缺乏自動對焦的攝影機仍然必須呼叫任何已註冊的android.hardware.Camera.AutoFocusCallback實例(即使這與非Autofocus相機無關,請注意)請注意,這確實適用於前面的相機;例如,即使大多數面向前置的攝影機不支援自動對焦,但API回呼仍然必須如所述「偽造」。
  • [C-0-6]必須辨識並尊重每個參數名稱在android.hardware.Camera.Parameters class和android.hardware.camera2.CaptureRequest類別中定義為常數。相反,裝置實作不得尊重或識別傳遞給android.hardware.Camera.setParameters()方法的字串常數,而不是在android.hardware.Camera.Parameters上記錄為常數的字串。也就是說,如果硬體允許,則必須支援所有標準攝影機參數,並且必須不支援自訂相機參數類型。例如,使用高動態範圍(HDR)成像技術支援影像擷取的裝置實作必須支援攝影機參數Camera.SCENE_MODE_HDR
  • [C-0-7]必須依照Android SDK所述的android.info.supportedHardwareLevel屬性報告適當的支援水平,並報告適當的框架功能標誌
  • [C-0-8]也必須透過android.hardware.camera2屬性android.request.availableCapabilities宣告其單獨的相機功能,並宣告適當的功能標誌;如果其附加的相機設備支援該功能,則必須定義功能標誌。
  • [C-0-9]每當相機拍攝新圖片並將圖片的輸入加入媒體商店時,必須廣播Camera.ACTION_NEW_PICTURE
  • [C-0-10]每當相機記錄新影片並將圖片的輸入加入媒體商店時,必須廣播Camera.ACTION_NEW_VIDEO
  • [C-0-11]必須可以透過不建議使用的android.hardware.Camera API存取所有攝影機,也可以透過android.hardware.camera2 API存取。
  • [C-0-12]必須確保不改變臉部外觀,包括但不限於改變臉部幾何形狀,臉部膚色或臉部皮膚平滑,以適應任何android.hardware.camera2android.hardware.Camera api。
  • 強烈建議[C-SR-1]對於朝著相同方向面向多個RGB相機的設備,以支援邏輯相機設備,該設備列出了能力CameraMetadata.REQUEST_AVAILABLE_CAPABILITIES_LOGICAL_MULTI_CAMERA ,由面對所有RGB相機組成,將。

如果裝置實作為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專有的相機API,則它們:

7.5.5。相機方向

如果裝置實現具有前置鏡頭或後置鏡頭,則類型相機:

  • [C-1-1]必須定向,以使攝影機的長尺寸與螢幕的長尺寸對齊。也就是說,當設備保持在景觀方向時,相機必須在景觀方向上捕捉影像。無論設備的自然取向如何,這都適用;也就是說,它適用於景觀主要設備以及肖像主要設備。

符合以下所有標準的設備可免除上述要求:

  • 該設備實現了可變幾何螢幕,例如可折疊或鉸鏈顯示。
  • 當設備的折疊或鉸鏈狀態發生變化時,設備將在景觀主要(或反之亦然)方向之間切換。

7.6。記憶體和儲存

7.6.1。最小內存和存儲

設備實現:

  • [C-0-1]必須包含一個下載管理器,應用程式可以用來下載資料文件,並且必須能夠下載至少100MB大小的單一文件到預設的「快取」位置。

7.6.2.應用程式共享儲存

設備實現:

  • [C-0-1]必須提供以應用程式共享的存儲,通常也稱為“共享外部存儲”,“應用程式共享存儲”或Linux路徑“/sdcard”。
  • [C-0-2]必須使用預設安裝的共享儲存配置,換句話說,無論是在內部儲存組件上實現儲存還是可移動的儲存媒體(例如安全的數位卡插槽) )。
  • [C-0-3]必須將應用程式共用儲存直接安裝在Linux路徑sdcard上,或包括從sdcard到實際安裝點的Linux符號連結。
  • [C-0-4]預設情況下針對API等級29或更高的所有應用程式預設情況下,除了以下情況:
    • 當應用程式請求android:requestLegacyExternalStorage="true"
  • [C-0-5]必須編輯位置元數據,例如GPS EXIF標籤,在透過MediaStore存取這些檔案時儲存在媒體檔案中,除非呼叫應用程式持有ACCESS_MEDIA_LOCATION許可。

設備實作可以使用以下任何一個滿足上述要求:

  • 用戶可存取的可移動存儲,例如安全數位(SD)卡插槽。
  • Android開源專案(AOSP)中實現的內部(不可移動)儲存的一部分。

如果設備實施使用可移動儲存來滿足上述要求,則它們:

  • [C-1-1]必須在插槽中插入沒有儲存媒體的情況下,在沒有儲存媒體時進行吐司或彈出使用者介面。
  • [C-1-2]必須包括脂肪形成的儲存媒體(例如SD卡),或在購買時在盒子上顯示其他可用的材料,表明必須單獨購買儲存媒體。

如果設備實現使用不可易換儲存的一部分來滿足上述要求,則它們:

  • 應使用內部應用程式共享儲存的AOSP實作。
  • 可與應用程式私人資料共享儲存空間。

如果設備實現具有具有USB外圍模式支援的USB端口,則它們:

  • [C-3-1]必須提供一種機制,以從主機電腦存取應用程式共用儲存的資料。
  • 應透過Android的媒體掃描器服務和android.provider.MediaStore從兩種儲存路徑中透露兩個儲存路徑。
  • 可以使用USB品質存儲,但應使用媒體傳輸協定來滿足此要求。

如果設備實現具有USB外圍模式和支援媒體傳輸協定的USB端口,則它們:

  • 應與參考Android MTP主機, Android檔案傳輸相容。
  • 應報告0x00的USB設備類別。
  • 應報告“ MTP”的USB介面名稱。

7.6.3.可採用的存儲

如果與電視不同,預計該設備本質上是可移動的,則設備實現是:

  • [C-SR-1]強烈建議在長期穩定的位置實施可採用的存儲,因為意外斷開它們可能會導致資料遺失/腐敗。

如果可移動的儲存裝置連接埠位於長期穩定的位置,例如電池室內或其他保護蓋,則裝置實作是:

7.7. USB

如果設備實現具有USB端口,則它們:

  • 應支援USB外圍模式,並應支援USB主機模式。
  • 應支援在USB上停用資料訊號。

7.7.1。 USB外圍模式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支援外圍模式的USB連接埠:

  • [C-1-1]此連接埠必須與具有標準A型A或Type-C USB連接埠的USB主機連接。
  • [C-1-2]必須透過android.os.Build.SERIAL報告USB標準裝置描述符中iSerialNumber的正確值。
  • [C-1-3]必須根據C型電阻標準檢測1.5a和3.0a充電器,並且如果支援CUSB USB,則必須檢測廣告的變化。
  • [C-SR-1]連接埠應使用Micro-B,Micro-AB或Type-C USB外型。強烈建議使用現有和新的Android設備來滿足這些要求,以便它們能夠升級到將來的平台版本。
  • [C-SR-2]連接埠應位於裝置底部(根據自然取向),或啟用所有應用程式的軟體螢幕旋轉(包括主螢幕),以便在裝置定向時正確繪製顯示器連接埠在底部。強烈建議使用現有的和新的Android設備來滿足這些要求,以便它們能夠升級到未來的平台版本。
  • [C-SR-3]應執行支持,以在HS CHIRP和USB電池充電規範(修訂版1.2)中指定的HS CHIRP和流量中繪製1.5 A電流。強烈建議使用現有和新的Android設備來滿足這些要求,以便它們能夠升級到將來的平台版本。
  • [C-SR-4]強烈建議不支援將VBU電壓超過預設水平修改或更改接收器/來源角色的專有充電方法,因此可能會導致與支援標準USB電源輸送方法的充電器或設備相互操作問題。雖然這被稱為“強烈建議”,但在將來的Android版本中,我們可能需要所有類型C設備來支援與標準C型充電器的完整互通性。
  • [C-SR-5]強烈建議在支援類型C USB和USB主機模式時支援資料和功率角色交換的電力傳遞。
  • 應支援高壓充電和支援替代模式(例如顯示)的電力傳遞。
  • 應在Android SDK文件中實作Android開放配件(AOA)API和規格。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USB埠並實作AOA規範,則它們:

  • [C-2-1]必須聲明對硬體功能android.hardware.usb.accessory的支援。
  • [C-2-2] USB品質儲存類別必須在介面描述的末端包括USB品質儲存的iInterface字串的字串“ Android”
  • 不應在Android開放配件協議2.0文件中實現AOAV2音訊。 AOAV2音訊被棄用為Android版本8.0(API等級26)。

7.7.2. USB主機模式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支援主機模式的USB端口,則它們: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支援主機模式和USB音訊類別的USB端口,則它們:

  • [C-2-1]必須支援USB HID類
  • [C-2-2]必須支援在USB HID使用表中指定的以下HID資料欄位的偵測與映射,以及對KeyEvent常數的語音指令使用請求如下:
    • 用法頁面(0xc)用法ID(0x0CD): KEYCODE_MEDIA_PLAY_PAUSE
    • 用法頁面(0xc)用法ID(0x0E9): KEYCODE_VOLUME_UP
    • 用法頁面(0xc)用法ID(0x0EA): KEYCODE_VOLUME_DOWN
    • 用法頁面(0xc)用法ID(0x0CF): KEYCODE_VOICE_ASSIST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支援主機模式和儲存存取框架(SAF)的USB端口,則它們:

  • [C-3-1]必須識別任何遠端連接的MTP(媒體傳輸協定)設備,並透過ACTION_GET_CONTENTACTION_OPEN_DOCUMENTACTION_CREATE_DOCUMENT Intents存取其內容。 。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支援主機模式和USB Type-C的USB端口,則它們:

  • [C-4-1]必須實現由USB Type-C規範定義的雙重角色連接埠功能(第4.5.1.3.3節)。
  • [C-SR-2]強烈建議支援DisplayPort,應支援USB SuperSpeed資料速率,並強烈建議支援用於資料和功能角色交換的功率傳遞。
  • [C-SR-3]強烈建議不支援音訊適配器附件模式,如USB Type-C電纜和連接器規範的附錄A中所述1.2
  • 應該實現嘗試。*最適合設備外形的模型。例如,手持設備應實作try.snk模型。

7.8。聲音的

7.8.1.麥克風

如果設備實作包括麥克風,則它們:

  • [C-1-1]必須報告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特徵常數。
  • [C-1-2]必須符合第5.4節的音訊記錄要求。
  • [C-1-3]必須符合第5.6節的音訊延遲要求。
  • 強烈建議使用[C-SR-1],以支援7.8.3節中所述的近乎拆卸記錄。

如果裝置實作省略了麥克風,則它們:

  • [C-2-1]不得報告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特徵常數。
  • [C-2-2]根據第7節,必須至少將音訊記錄API作為NO-OPS實作。

7.8.2.音訊輸出

如果設備實現包括用於音訊輸出外圍設備的揚聲器或音訊/多媒體輸出端口,例如4導體3.5毫米音訊插孔或USB主機模式端口使用USB音訊類,則它們:

  • [C-1-1]必須報告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功能常數。
  • [C-1-2]必須在第5.5節中滿足音訊播放要求。
  • [C-1-3]必須符合第5.6節的音訊延遲要求。
  • [C-SR-1]強烈建議支援第7.8.3節所述的近乎拆除的播放。

如果設備實現不包括揚聲器或音訊輸出端口,則它們:

  • [C-2-1]不得報告android.hardware.audio.output功能。
  • [C-2-2]至少必須將與音訊輸出相關的API實作為NO-OPS。

為本節的目的,「輸出埠」是帶有USB音訊類別的3.5mm音訊插孔,HDMI或USB主機模式連接埠等實體介面。 Support for audio output over radio-based protocols such as Bluetooth, WiFi, or cellular network does not qualify as including an "output port".

7.8.2.1. Analog Audio Ports

In order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e headsets and other audio accessories using the 3.5mm audio plug across the Android ecosystem,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one or more analog audio ports, they: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the audio port(s) to be a 4 conductor 3.5mm audio jack.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have a 4 conductor 3.5mm audio jack, they:

  • [C-1-1] MUST support audio playback to stereo headphones and stereo headsets with a microphone.
  • [C-1-2] MUST support TRRS audio plugs with the CTIA pin-out order.
  • [C-1-3] MUST support the detection and mapping to the keycodes for the following 3 ranges of equivalent impedance between the microphone and ground conductors on the audio plug:
    • 70 ohm or less : KEYCODE_HEADSETHOOK
    • 210-290 ohm : KEYCODE_VOLUME_UP
    • 360-680 ohm : KEYCODE_VOLUME_DOWN
  • [C-1-4] MUST trigger ACTION_HEADSET_PLUG upon a plug insert, but only after all contacts on plug are touching their relevant segments on the jack.
  • [C-1-5] MUST be capable of driving at least 150mV ± 10% of output voltage on a 32 ohm speaker impedance.
  • [C-1-6] MUST have a microphone bias voltage between 1.8V ~ 2.9V.
  • [C-1-7] MUST detect and map to the keycode for the following range of equivalent impedance between the microphone and ground conductors on the audio plug:
    • 110-180 ohm: KEYCODE_VOICE_ASSIST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audio plugs with the OMTP pin-out order.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audio recording from stereo headsets with a microphon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have a 4 conductor 3.5mm audio jack and support a microphone, and broadcast the android.intent.action.HEADSET_PLUG with the extra value microphone set as 1, they:

  • [C-2-1] MUST support the detection of microphone on the plugged in audio accessory.
7.8.2.2. Digital Audio Ports

In order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e headsets and other audio accessories using USB-C connectors and implementing (USB audio class) across the Android ecosystem as defined in Android USB headset specification .

有關設備特定要求,請參閱第2.2.1節。

7.8.3。 Near-Ultrasound

Near-Ultrasound audio is the 18.5 kHz to 20 kHz band.

設備實現:

If PROPERTY_SUPPORT_MIC_NEAR_ULTRASOUND is "true",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MUST be met by the VOICE_RECOGNITION and UNPROCESSED audio sources:

  • [C-1-1] The microphone's mean power response in the 18.5 kHz to 20 kHz band MUST be no more than 15 dB below the response at 2 kHz.
  • [C-1-2] The microphone's unweighted signal to noise ratio over 18.5 kHz to 20 kHz for a 19 kHz tone at -26 dBFS MUST be no lower than 50 dB.

If PROPERTY_SUPPORT_SPEAKER_NEAR_ULTRASOUND is "true":

  • [C-2-1] The speaker's mean response in 18.5 kHz - 20 kHz MUST be no lower than 40 dB below the response at 2 kHz.

7.8.4。訊號完整性

設備實現:

  • SHOULD provide a glitch-free audio signal path for both input and output streams on handheld devices, as defined by zero glitches measured during a test of one minute per path. Test using OboeTester “Automated Glitch Test”.

The test requires an audio loopback dongle , used directly in a 3.5mm jack, and/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USB-C to 3.5mm adapter. All audio output ports SHOULD be tested.

OboeTester currently supports AAudio paths, so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SHOULD be tested for glitches using AAudio:

Perf Mode分享Out Sample Rate In Chans Out Chans
LOW_LATENCY獨家的未指定1 2
LOW_LATENCY獨家的未指定2 1
LOW_LATENCY共享未指定1 2
LOW_LATENCY共享未指定2 1
沒有任何共享48000 1 2
沒有任何共享48000 2 1
沒有任何共享44100 1 2
沒有任何共享44100 2 1
沒有任何共享16000 1 2
沒有任何共享16000 2 1

A reliable stream SHOULD me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for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an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for 2000 Hz sine.

感應器總諧波失真信噪比
primary built-in speaker, measured using an external reference microphone < 3.0% >= 50 dB
primary built-in microphone, measured using an external reference speaker < 3.0% >= 50 dB
built-in analog 3.5 mm jacks, tested using loopback adapter < 1% >= 60 dB
USB adapters supplied with the phone, tested using loopback adapter < 1.0% >= 60 dB

7.9。虛擬實境

Android includes APIs and facilities to build "Virtual Reality" (V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high quality mobile VR experiences.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UST properly implement these APIs and behaviors, as detailed in this section.

7.9.1. Virtual Reality Mode

Android includes support for VR Mode , a feature which handles stereoscopic rendering of notifications and disables monocular system UI components while a VR application has user focus.

7.9.2. Virtual Reality Mode - High Performanc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VR mode, they:

  • [C-1-1] MUST have at least 2 physical cores.
  • [C-1-2] MUST declare the android.hardware.vr.high_performance feature.
  • [C-1-3] MUST support sustained performance mode.
  • [C-1-4] MUST support OpenGL ES 3.2.
  • [C-1-5] MUST support android.hardware.vulkan.level 0.
  • SHOULD support android.hardware.vulkan.level 1 or higher.
  • [C-1-6] MUST implement EGL_KHR_mutable_render_buffer , EGL_ANDROID_front_buffer_auto_refresh , EGL_ANDROID_get_native_client_buffer , EGL_KHR_fence_sync , EGL_KHR_wait_sync , EGL_IMG_context_priority , EGL_EXT_protected_content , EGL_EXT_image_gl_colorspace , and expose the extensions in the list of available EGL extensions.
  • [C-1-8] MUST implement GL_EXT_multisampled_render_to_texture2 , GL_OVR_multiview , GL_OVR_multiview2 , GL_EXT_protected_textures , and expose the extensions in the list of available GL extensions.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GL_EXT_external_buffer , GL_EXT_EGL_image_array , GL_OVR_multiview_multisampled_render_to_texture , and expose the extensions in the list of available GL extensions.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Vulkan 1.1.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VK_ANDROID_external_memory_android_hardware_buffer , VK_GOOGLE_display_timing , VK_KHR_shared_presentable_image , and expose it in the list of available Vulkan extensions.
  • [C-SR-4]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xpose at least one Vulkan queue family where flags contain both VK_QUEUE_GRAPHICS_BIT and VK_QUEUE_COMPUTE_BIT , and queueCount is at least 2.
  • [C-1-7] The GPU and display MUST be able to synchronize access to the shared front buffer such that alternating-eye rendering of VR content at 60fps with two render contexts will be displayed with no visible tearing artifacts.
  • [C-1-9] MUST implement support for AHardwareBuffer flags AHARDWAREBUFFER_USAGE_GPU_DATA_BUFFER , AHARDWAREBUFFER_USAGE_SENSOR_DIRECT_DATA and AHARDWAREBUFFER_USAGE_PROTECTED_CONTENT as described in the NDK.
  • [C-1-10] MUST implement support for AHardwareBuffer s with any combination of the usage flags AHARDWAREBUFFER_USAGE_GPU_COLOR_OUTPUT , AHARDWAREBUFFER_USAGE_GPU_SAMPLED_IMAGE , AHARDWAREBUFFER_USAGE_PROTECTED_CONTENT for at least the following formats: AHARDWAREBUFFER_FORMAT_R5G6B5_UNORM , AHARDWAREBUFFER_FORMAT_R8G8B8A8_UNORM , AHARDWAREBUFFER_FORMAT_R10G10B10A2_UNORM , AHARDWAREBUFFER_FORMAT_R16G16B16A16_FLOAT .
  • [C-SR-5]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the allocation of AHardwareBuffer s with more than one layer and flags and formats specified in C-1-10.
  • [C-1-11] MUST support H.264 decoding at least 3840 x 2160 at 30fps, compressed to an average of 40Mbps (equivalent to 4 instances of 1920 x1080 at 30 fps-10 Mbps or 2 instances of 1920 x 1080 at 60 fps-20 Mbps).
  • [C-1-12] MUST support HEVC and VP9, MUST be capable of decoding at least 1920 x 1080 at 30 fps compressed to an average of 10 Mbps and SHOULD be capable of decoding 3840 x 2160 at 30 fps-20 Mbps (equivalent to 4 instances of 1920 x 1080 at 30 fps-5 Mbps).
  • [C-1-13] MUST support HardwarePropertiesManager.getDeviceTemperatures API and return accurate values for skin temperature.
  • [C-1-14] MUST have an embedded screen, and its resolution MUST be at least 1920 x 1080.
  • [C-SR-6]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ve a display resolution of at least 2560 x 1440.
  • [C-1-15] The display MUST update at least 60 Hz while in VR Mode.
  • [C-1-17] The display MUST support a low-persistence mode with ≤ 5 milliseconds persistence, persistence being defined as the amount of time for which a pixel is emitting light.
  • [C-1-18] MUST support Bluetooth 4.2 and Bluetooth LE Data Length Extension section 7.4.3 .
  • [C-1-19] MUST support and properly report Direct Channel Type for all of the following default sensor types:
    • TYPE_ACCELEROMETER
    • TYPE_ACCELEROMETER_UNCALIBRATED
    • TYPE_GYROSCOPE
    • TYPE_GYROSCOPE_UNCALIBRATED
    • TYPE_MAGNETIC_FIELD
    • TYPE_MAGNETIC_FIELD_UNCALIBRATED
  • [C-SR-7]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the TYPE_HARDWARE_BUFFER direct channel type for all Direct Channel Types listed above.
  • [C-1-21] MUST meet the gyroscope, accelerometer, and magnetometer related requirements for android.hardware.hifi_sensors , as specified in section 7.3.9 .
  • [C-SR-8]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the android.hardware.sensor.hifi_sensors feature.
  • [C-1-22] MUST have end-to-end motion to photon latency not higher than 28 milliseconds.
  • [C-SR-9]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ve end-to-end motion to photon latency not higher than 20 milliseconds.
  • [C-1-23] MUST have first-frame ratio, which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brightness of pixels on the first frame after a transition from black to white and the brightness of white pixels in steady state, of at least 85%.
  • [C-SR-10]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ve first-frame ratio of at least 90%.
  • MAY provide an exclusive core to the foreground application and MAY support the Process.getExclusiveCores API to return the numbers of the cpu cores that are exclusive to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If exclusive core is supported, then the core:

  • [C-2-1] MUST not allow any other userspace processes to run on it (except device drivers used by the application), but MAY allow some kernel processes to run as necessary.

7.10。觸覺

有關設備特定要求,請參閱第2.2.1節。

7.11。媒體表演課

The media performance class of the device implement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 Requirements for media performance class are defined for each Android version starting with R (version 30). The special value of 0 designates that the device is not of a media performance clas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return non-zero value for android.os.Build.VERSION.MEDIA_PERFORMANCE_CLASS , they:

  • [C-1-1] MUST return at least a value of 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R .

  • [C-1-2] MUST be a handheld device implementation.

  • [C-1-3] MUST meet all requirements for "Media Performance Class" described in section 2.2.7 .

See section 2.2.7 for device-specific requirements.

8. Performance and Power

Some minimum performance and power criteria are critical to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impact the baseline assumptions developers would have when developing an app.

8.1. User Experience Consistency

A smooth user interface can be provided to the end user if there are certain minimum requirements to ensure a consistent frame rate and response times for applications and games. Device implementations, depending on the device type, MAY have measurable requirements for the user interface latency and task switching as described in section 2 .

8.2. File I/O Access Performance

Providing a common baseline for a consistent file access performance on the application private data storage ( /data partition) allows app developers to set a proper expectation that would help their software design. Device implementations, depending on the device type, MAY have certain requirements described in section 2 for the following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 Sequential write performance . Measured by writing a 256MB file using 10MB write buffer.
  • Random write performance . Measured by writing a 256MB file using 4KB write buffer.
  • Sequential read performance . Measured by reading a 256MB file using 10MB write buffer.
  • Random read performance . Measured by reading a 256MB file using 4KB write buffer.

8.3. Power-Saving Mode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features to improve device power management that are included in AOSP (eg App Standby Bucket, Doze) or extend the features to apply stronger restrictions than the RESTRICTED App Standby Bucket , they:

  • [C-1-1] MUST NOT deviate from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for the triggering, maintenance, wakeup algorithms and the use of global system settings or DeviceConfig of App Standby and Doze power-saving modes.
  • [C-1-2] MUST NOT deviate from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for the use of global settings or DeviceConfig to manage the throttling of jobs, alarm and network for apps in each bucket for App standby.
  • [C-1-3] MUST NOT deviate from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for the number of the App Standby Buckets used for App Standby.
  • [C-1-4] MUST implement App Standby Buckets and Doze as described in Power Management .
  • [C-1-5] MUST return true for PowerManager.isPowerSaveMode() when the device is on power save mode.
  • [C-1-6] MUST provide user affordance to display all apps that are exempted from App Standby and Doze power-saving modes or any battery optimizations and MUST implement the ACTION_REQUEST_IGNORE_BATTERY_OPTIMIZATIONS intent to ask the user to allow an app to ignore battery optimizations.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provide user affordance to enable and disable the battery saver feature.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provide user affordance to display all apps that are exempted from App Standby and Doze power-saving mode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extend power management features that are included in AOSP and that extension applies more stringent restrictions than the Rare App Standby Bucket , refer to section 3.5.1 .

In addition to the power-saving modes, Android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AY implement any or all of the 4 sleeping power states as defined by the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ACPI).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mplement S4 power states as defined by the ACPI, they:

  • [C-1-1] MUST enter this state only after the user has taken an explicit action to put the device in an inactive state (eg by closing a lid that is physically part of the device or turning off a vehicle or television) and before the user re-activates the device (eg by opening the lid or turning the vehicle or television back 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mplement S3 power states as defined by the ACPI, they:

  • [C-2-1] MUST meet C-1-1 above, or, MUST enter S3 state only when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do not need the system resources (eg the screen, CPU).

    Conversely, MUST exit from S3 state when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need the system resources, as described on this SDK.

    For example, while the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request to keep the screen on through FLAG_KEEP_SCREEN_ON or keep CPU running through PARTIAL_WAKE_LOCK , the device MUST NOT enter S3 state unless, as described in C-1-1, the user has taken explicit action to put the device in an inactive state. Conversely, at a time when a task that third-party apps implement through JobScheduler is triggered or Firebase Cloud Messaging is delivered to third-party apps, the device MUST exit the S3 state unless the user has put the device in an inactive state. These are not comprehensive examples and AOSP implements extensive wake-up signals that trigger a wakeup from this state.

8.4. Power Consumption Accounting

A more accu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of the power consumption provides the app developer both the incentives and the tools to optimize the power usage pattern of the application.

設備實現:

  • [C-SR-1]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provide a per-component power profile that defines the current consumption value for each hardware component and the approximate battery drain caused by the components over time as documented in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site.
  • [C-SR-2]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report all power consumption values in milliampere hours (mAh).
  • [C-SR-3]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report CPU power consumption per each process's UID. Android開源專案透過uid_cputime核心模組實作來滿足要求。
  • [C-SR-4]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make this power usage available via the adb shell dumpsys batterystats shell command to the app developer.
  •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hardware component itself if unable to attribute hardware component power usage to an application.

8.5。一致的性能

Performance can fluctuate dramatically for high-performance long-running apps, either because of the other apps running in the background or the CPU throttling due to temperature limits. Android includes programmatic interfaces so that when the device is capable,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can request that the system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the resources to address such fluctuations.

設備實現: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report support of Sustained Performance Mode, they:

  • [C-1-1] MUST provide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a consistent level of performance for at least 30 minutes, when the app requests it.
  • [C-1-2] MUST honor the Window.setSustainedPerformanceMode() API and other related API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two or more CPU cores, they:

  • SHOULD provide at least one exclusive core that can be reserved by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reserving one exclusive core for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they:

  • [C-2-1] MUST report through the Process.getExclusiveCores() API method the ID numbers of the exclusive cores that can be reserved by the top foreground application.
  • [C-2-2] MUST not allow any user space processes except the device drivers used by the application to run on the exclusive cores, but MAY allow some kernel processes to run as necessary.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do not support an exclusive core, they:

9. 安全模型相容性

設備實現:

  • [C-0-1] MUST implement a security model consistent with the Android platform security model as defined in Security and Permissions reference document in the APIs in the Android developer documentation.

  • [C-0-2] MUST support installation of self-signed applications without requiring any additional permissions/certificates from any third parties/authoritie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declare the android.hardware.security.model.compatible feature, they:

  • [C-1-1] MUST support the requirements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subsections.

9.1.權限

設備實現:

  • [C-0-1] MUST support the Android permissions model and the Android Roles Model as defined in the Android developer documentation. Specifically, they MUST enforce each permission and role defined as described in the SDK documentation; no permissions and no roles may be omitted, altered, or ignored.

  • MAY add additional permissions, provided the new permission ID strings are not in the android.\* namespace.

  • [C-0-2] Permissions with a protectionLevel of PROTECTION_FLAG_PRIVILEGED MUST only be granted to apps preinstalled in the privileged path(s) of the system image and within the subset of the explicitly allowlisted permissions for each app.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meets this requirement by reading and honoring the allowlisted permissions for each app from the files in the etc/permissions/ path and using the system/priv-app path as the privileged path.

Permissions with a protection level of dangerous are runtime permissions. Applications with targetSdkVersion > 22 request them at runtime.

設備實現:

  • [C-0-3] MUST show a dedicated interface for the user to decide whether to grant the requested runtime permissions and also provide an interface for the user to manage runtime permissions.
  • [C-0-4] 兩個使用者介面必須有且只有一種實作。
  • [C-0-5] MUST NOT grant any runtime permissions to preinstalled apps unless:
    • The user's consent can be obtained before the application uses it.
    • The runtime permiss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tent pattern for which the preinstalled application is set as the default handler.
  • [C-0-6] MUST grant the android.permission.RECOVER_KEYSTORE permission only to system apps that register a properly secured Recovery Agent. A properly secured Recovery Agent is defined as an on-device software agent that synchronizes with an off-device remote storage, that is equipped with secure hardware with protection equivalent or stronger than what is described in Google Cloud Key Vault Service to prevent brute-force attacks on the lockscreen knowledge factor.

設備實現:

  • [C-0-7] MUST adhere to Android location permission properties when an app requests the location or physical activity data through standard Android API or proprietary mechanism. Such data 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 Device's location (eg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s described in section 9.8.8 .
    •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or estimate the device's location (eg SSID, BSSID, Cell ID, or location of the network that the device is connected to).
    • User's physical activity or class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More specifically,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0-8] MUST obtain user consent to allow an app to access the
        location or physical activity data.
    *   [C-0-9] MUST grant a runtime permission ONLY to the app that holds
        sufficient permission as described on SDK.
        For example,

TelephonyManager#getServiceState requires android.permission.ACCESS_FINE_LOCATION ).

The only exceptions to the Android location permission properties above are for apps not accessing Location to derive or identify user location;具體來說:

  • When apps hold the RADIO_SCAN_WITHOUT_LOCATION permission.
  • For device configuration and setup purposes, where system apps hold the NETWORK_SETTINGS or NETWORK_SETUP_WIZARD permission.

Permissions can be marked as restricted altering their behavior.

  • [C-0-10] Permissions marked with the flag hardRestricted MUST NOT be granted to an app unless:

    • An app APK file is in the system partition.
    • The user assigns a role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hardRestricted permissions to an app.
    • The installer grants the hardRestricted to an app.
    • An app is granted the hardRestricted on an earlier Android version.
  • [C-0-11] Apps holding a softRestricted permission MUST get only limited access and MUST NOT gain full access until allowlisted as described in the SDK, where full and limited access is defined for each softRestricted permission (for example, READ_EXTERNAL_STORAGE ).

  • [C-0-12] MUST NOT provide any custom functions or APIs to bypass the permission restrictions defined in setPermissionPolicy and setPermissionGrantState APIs.

  • [C-0-13] MUST use the AppOpsManager APIs to record and track each and every programmatic access of data protected by dangerous permissions from Android activities and services.

  • [C-0-14] MUST only assign roles to applications with functionalities that meet the role requirements.

  • [C-0-15] MUST not define roles that are duplicates or superset functionality of roles defined by the platform.

If devices report android.software.managed_users , they:

  • [C-1-1] MUST NOT have the following permissions silently granted by the admin:
    • Location (ACCESS_BACKGROUND_LOCATION, ACCESS_COARSE_LOCATION, ACCESS_FINE_LOCATION).
    • Camera (CAMERA)
    • Microphone (RECORD_AUDIO)
    • Body sensor (BODY_SENSORS)
    • Physical activity (ACTIVITY_RECOGNI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provide a user affordance to choose which apps can draw on top of other apps with an activity that handles the ACTION_MANAGE_OVERLAY_PERMISSION intent, they:

  • [C-2-1] MUST ensure that all activities with intent filters for the ACTION_MANAGE_OVERLAY_PERMISSION intent have the same UI screen,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ting app or any information it provide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report 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they:

  • [C-3-1] MUST show a disclaimer during fully managed device setup (device owner setup) stating that the IT admin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allow apps to control settings on the phone including microphone, camera and location, with options for user to continue setup or exit setup UNLESS the admin has opted out of control of permissions on the device.

如果裝置實作預先安裝了包含任何System UI IntelligenceSystem Ambient Audio IntelligenceSystem Audio IntelligenceSystem notification IntelligenceSystem Text IntelligenceSystem Visual Intelligence角色的任何套件,則這些套件:

  • [C-4-1] MUST fulfill all requirements outlined for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 section "9.8.6 Content Capture".
  • [C-4-2] 不得擁有 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權限。這比第 9.8.6 節中列出的強烈建議更嚴格。
  • [C-4-3] MUST NOT bind to other apps, except for the following system apps: Bluetooth, Contacts, Media, Telephony, SystemUI, and components providing Internet APIs.This is stricter than the STRONGLY RECOMMENDED listed inCOMMENDED listed stricter than the STRONGLY RECOMMENDED listed inCOMs. 。

9.2. UID and Process Isolation

設備實現:

  • [C-0-1] MUST support the Android application sandbox model, in which each application runs as a unique Unixstyle UID and in a separate process.
  • [C-0-2] MUST support running multiple applications as the same Linux user ID, provided that the applications are properly signed and constructed, as defined in the Security and Permissions reference .

9.3. Filesystem Permissions

設備實現:

9.4. Alternate Execution Environments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UST keep consistency of the Android security and permission model, even if they include runtime environments that execute applications using some other software or technology than the Dalvik Executable Format or native code.換句話說:

  • [C-0-1]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themselves be Android applications, and abide by the standard Android security model, as described elsewhere in section 9 .

  • [C-0-2]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NOT be granted access to resources protected by permissions not requested in the runtime's AndroidManifest.xml file via the < uses-permission > mechanism.

  • [C-0-3]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NOT permit applications to make use of features protected by Android permissions restricted to system applications.

  • [C-0-4]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abide by the Android sandbox model and installed applications using an alternate runtime MUST NOT reuse the sandbox of any other app installed on the device, exception the sandbox of any other app installed on the device, exceptalough the standard 。

  • [C-0-5]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NOT launch with, grant, or be granted access to the sandboxes corresponding to other Android applications.

  • [C-0-6]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NOT be launched with, be granted, or grant to other applications any privileges of the superuser (root), or of any other user ID.

  • [C-0-7] When the .apk files of alternate runtimes are included in the system image o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t MUST be signed with a key distinct from the key used to sign other applications included with the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0-8] When installing applications, alternate runtimes MUST obtain user consent for the Android permissions used by the application.

  • [C-0-9] When an application needs to make use of a device resource for which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Android permission (such as Camera, GPS, etc.), the alternate runtime MUST inform the user that the application will be able to access that resource.

  • [C-0-10] When the runtime environment does not recor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in this manner, the runtime environment MUST list all permissions held by the runtime itself when installing any application using that runtime.

  • Alternate runtimes SHOULD install apps via the PackageManager into separate Android sandboxes (Linux user IDs, etc.).

  • Alternate runtimes MAY provide a single Android sandbox shared by all applications using the alternate runtime.

9.5。 Multi-User Support

Android includes support for multiple users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full user isolation and clone user profiles with partial isolation(ie single additional user profile of type android.os.usertype.profile.CLONE ).

  •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AY but SHOULD NOT enable multi-user if they use removable media for primary external storag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support for multiple users, they:

  • [C-1-2] MUST, for each user, implement a security model consistent with the Android platform security model as defined in Security and Permissions reference document in the APIs.
  • [C-1-3] MUST have separate and isolated shared application storage (aka /sdcard ) directories for each user instance.
  • [C-1-4] MUST ensure that applications owned by and running on behalf a given user cannot list, read, or write to the files owned by any other user, even if the data of both users are stored on the or文件系統。
  • [C-1-5] MUST encrypt the contents of the SD card when multiuser is enabled using a key stored only on non-removable media accessible only to the system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use removable media for the external storage APIs. As this will make the media unreadable by a host PC, device implementations will be required to switch to MTP or a similar system to provide host PCs with access to the current user's data.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support for multiple users, then for all users except users specifically created for running dual instances of the same app, they:

  • [C-2-1] MUST have separate and isolated shared application storage (aka /sdcard) directories for each user instance.
  • [C-2-2] MUST ensure that applications owned by and running on behalf of a given user cannot list, read, or write to the files owned by any other user, even if the data of both users are stored on the same volume or filesystem.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AY create a single additional user profile of type android.os.usertype.profile.CLONE against the primary user (and only against the primary user) for the purpose of running dual instances of the same app. These dual instances share partially isolated storage, are presented to the end user in the launcher at the same time and appear in the same recents view. For example, this could be used to support the user installing two separate instances of a single app on a dual-SIM device.

如果設備實作創建了上面討論的附加用戶配置文件,那麼它們:

  • [C-3-1] MUST only provide access to storage or data that is either already accessible to the parent user profile or is directly owned by this additional user profile.
  • [C-3-2] MUST NOT have this as a work profile.
  • [C-3-3] MUST have isolated private app data directories from the parent user account.
  • [C-3-4] MUST NOT allow the additional user profile to be created if there is a Device Owner provisioned (see section 3.9.1) or allow a Device Owner to be provisioned without removing the additional user profile first.

9.6. Premium SMS Warning

Android includes support for warning users of any outgoing premium SMS message . Premium SMS messages are text messages sent to a service registered with a carrier that may incur a charge to the user.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支援android.hardware.telephony ,則:

  • [C-1-1] MUST warn users before sending a SMS message to numbers identified by regular expressions defined in /data/misc/sms/codes.xml file in the device.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provides an implementation that satisfies this requirement.

9.7.安全特性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UST ensure compliance with security features in both the kernel and platform as described below.

The Android Sandbox includes features that use the Security-Enhanced Linux (SELinux)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AC) system, seccomp sandboxing, and other security features in the Linux kernel.設備實現:

  • [C-0-1] MUST maintain compatibility with existing applications, even when SELinux or any other security features are implemented below the Android framework.
  • [C-0-2] MUST NOT have a visible user interface when a security violation is detected and successfully blocked by the security feature implemented below the Android fr時開發。
  • [C-0-3] MUST NOT make SELinux or any other security features implemented below the Android framework configurable to the user or app developer.
  • [C-0-4] MUST NOT allow an application that can affect another application through an API (such as a Device Administration API) to configure a policy that breaks compatibility.
  • [C-0-5] MUST split the media framework into multiple processes so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ore narrowly grant access for each process as described in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site.
  • [C-0-6] MUST implement a kernel application sandboxing mechanism which allows filtering of system calls using a configurable policy from multithreaded programs.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meets this requirement through enabling the seccomp-BPF with threadgroup synchronization (TSYNC) as described in the Kernel Configuration section of source.android.com .

Kernel integrity and self-protection features are integral to Android security.設備實現:

  • [C-0-7] MUST implement kernel stack buffer overflow protection mechanisms. Examples of such mechanisms are CC_STACKPROTECTOR_REGULAR and CONFIG_CC_STACKPROTECTOR_STRONG .
  • [C-0-8] MUST implement strict kernel memory protections where executable code is read-only, read-only data is non-executable and non-writable, and writable data is non-executable (eg CONFIG_DEBUG_RODATA or CONFIG_STRICT_KERNEL_RWX ).
  • [C-0-9] MUST implement static and dynamic object size bounds checking of copies between user-space and kernel-space (eg CONFIG_HARDENED_USERCOPY ) on devices originally shipping with API level 28 or higher.
  • [C-0-10] MUST NOT execute user-space memory when executing in the kernel mode (eg hardware PXN, or emulated via CONFIG_CPU_SW_DOMAIN_PAN or CONFIG_ARM64_SW_TTBR0_PAN ) on devices originally shipping with API level 28 or higher.
  • [C-0-11] MUST NOT read or write user-space memory in the kernel outside of normal usercopy access APIs (eg hardware PAN, or emulated via CONFIG_CPU_SW_DOMAIN_PAN or CONFIG_ARM64_SW_TTBR0_PAN ) on devices originally shipping with API level 28 or higher.
  • [C-0-12] MUST implement kernel page table isolation if the hardware is vulnerable to CVE-2017-5754 on all devices originally shipping with API level 28 or higher (eg CONFIG_PAGE_TABLE_ISOLATION or CONFIG_UNMAP_KERNEL_AT_EL0 ).
  • [C-0-13] MUST implement branch prediction hardening if the hardware is vulnerable to CVE-2017-5715 on all devices originally shipping with API level 28 or higher (eg CONFIG_HARDEN_BRANCH_PREDICTOR ).
  • [C-SR-1]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keep kernel data which is written only during initialization marked read-only after initialization (eg __ro_after_init ).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randomize the layout of the kernel code and memory, and to avoid exposures that would compromise the randomization (eg CONFIG_RANDOMIZE_BASE with bootloader entropy via the /chosen/kaslr-seed Device Tree node EFI_RNG_PROTOCOL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nable control flow integrity (CFI) in the kernel to provide additional protection against code-reuse attacks (eg CONFIG_CFI_CLANG and CONFIG_SHADOW_CALL_STACK ).

  • [C-SR-4]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not to disable Control-Flow Integrity (CFI), Shadow Call Stack (SCS) or Integer Overflow Sanitization (IntSan) on components that have it enabled.

  • [C-SR-5]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nable CFI, SCS, and IntSan for any additional security-sensitive userspace components as explained in CFI and IntSan .

  • [C-SR-6]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nable stack initialization in the kernel to prevent uses of uninitialized local variables ( CONFIG_INIT_STACK_ALL or CONFIG_INIT_STACK_ALL_ZERO ). Also,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HOULD NOT assume the value used by the compiler to initialize the locals.

  • [C-SR-7]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enable heap initialization in the kernel to prevent uses of uninitialized heap allocations ( CONFIG_INIT_ON_ALLOC_DEFAULT_ON ) and they SHOULD NOT assume the value used by the kernel to initialize those allocations.

如果裝置實作使用能夠支援 SELinux 的 Linux 內核,則:

  • [C-1-1] MUST implement SELinux.
  • [C-1-2] MUST set SELinux to global enforcing mode.
  • [C-1-3] MUST configure all domains in enforcing mode. No permissive mode domains are allowed, including domains specific to a device/vendor.
  • [C-1-4] MUST NOT modify, omit, or replace the neverallow rules present within the system/sepolicy folder provided in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 and the policy MUST compile with all neverallow rules present, for both AOSP SELinux domains as well as device/vendor specific domains.
  • [C-1-5] MUST run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targeting API level 28 or higher in per-application SELinux sandboxes with per-app SELinux restrictions on each application's private data directory.
  • SHOULD retain the default SELinux policy provided in the system/sepolicy folder of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nd only further add to this policy for their own device-specific configuration.

如果裝置實作使用 Linux 以外的核心或不含 SELinux 的 Linux,則:

  • [C-2-1] MUST use a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system that is equivalent to SELinux.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use I/O devices capable of DMA, they:

  • [C-SR-8]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solate each I/O device capable of DMA, using an IOMMU (egthe ARM SMMU).

Android contains multiple defense-in-depth features that are integral to device security. In addition, Android focuses on reducing key classes of common bugs that contribute to poor quality and security.

In order to reduce memory bugs,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SR-9]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be tested using userspace memory error detection tools like MTE for ARMv9 devices, HWASan for ARMv8+ devices or ASan for other device types.
  • [C-SR-10]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be tested using kernel memory error detection tools like KASAN (CONFIG_KASAN, CONFIG_KASAN_HW_TAGS for ARMv9 devices, CONFIG_KASAN_SW_TAGS for ARMv8 devices or CONFIG_KASAN_GENERIC for other device types).
  • [C-SR-1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be using memory error detection tools in production like MTE, GWP-ASan and KFENC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use an Arm TrustZone-based TEE, they:

  • [C-SR-1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use a standard protocol for memory sharing, between Android and the TEE, like Arm Firmware Framework for Armv8-A (FF-A).
  • [C-SR-1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restrict trusted applications to only accessing memory which has been explicitly shared with them via the above protocol. If the device has support for the Arm S-EL2 exception level, this should be enforced by the secure partition manager. Otherwise, this should be enforced by the TEE OS.

9.8.隱私

9.8.1.使用歷史

Android stores the history of the user's choices and manages such history by UsageStatsManager .

設備實現:

  • [C-0-1] MUST keep a reasonable retention period of such user history.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keep the 14 days retention period as configured by default in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Android stores the system events using the StatsLog identifiers, and manages such history via the StatsManager and the IncidentManager System API.

設備實現:

  • [C-0-2] MUST only include the fields marked with DEST_AUTOMATIC in the incident report created by the System API class IncidentManager .
  • [C-0-3] MUST not use the system event identifiers to log any other event than what is described in the StatsLog SDK documents. If additional system events are logged, they MAY use a different atom identifier in the range between 100,000 and 200,000.

9.8.2.記錄

設備實現:

  • [C-0-1] MUST NOT preload or distribute software components out-of-box that send the user's private information (eg keystrokes, text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bugreport) off the device without the user's consent or clear ongoing notifications.
  • [C-0-2] MUST display and obtain explicit user consent allowing any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at is displayed on the user's screen to be captured whenever screen casting or screen recording is enabled via MediaProjection or proprietary APIs.不得為使用者提供負擔能力,以停用將來的使用者同意顯示。
  • [C-0-3] MUST have an ongoing notification to the user while screen casting or screen recording is enabled. AOSP meets this requirement by showing an ongoing notification icon in the status bar.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functionality in the system that either captures the contents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and/or records the audio stream played on the device other than via the System API ContentCaptureService , or Caped Capet, ised , 片面

  • [C-1-1] MUST have an ongoing notification to the user whenever this functionality is enabled and actively capturing/recording.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a component enabled out-of-box, capable of recording ambient audio and/or record the audio played on the device to infer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user's context, they:

  • [C-2-1] MUST NOT store in persistent on-device storage or transmit off the device the recorded raw audio or any format that can be converted back into the original audio or a near facsimile, except with explicit user consent.

A “microphone indicator” refers to a view on screen, which is constantly visible to the user and cannot be obscured, which users understand as a microphone is in use(through unique text, color, icon, or some combination).

A “camera indicator” refers to a view on screen, which is constantly visible to the user and cannot be obscured, which users understand as a camera is in use (through unique text, color, icon, or some combination).

After the first one second displayed, an indicator can change visually, such as becoming smaller, and is not required to show as originally presented and understood.

The microphone indicator may be merged with an actively displayed camera indicator, provided that text, icons, or colors indicate to the user that microphone use has begun.

The camera indicator may be merged with an actively displayed microphone indicator, provided that text, icons, or colors indicate to the user that the camera use has begun.

如果裝置實作聲明android.hardware.microphone ,它們: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display microphone indicator when an app is accessing audio data from the microphone, but not when the microphone is only accessed by HotwordDetectionService , SOURCE_HOTWORD , ContentCaptureService , or app(s) holding the roles called out in Section 9.1 Permissions with CDD identifier [C-3-X]. 。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display the list of Recent and Active apps using microphone as returned from PermissionManager.getIndicatorAppOpUsageData() , along with any attribution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them.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not hide the microphone indicator for system apps that have visible user interfaces or direct user interac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declare android.hardware.camera.any , they:

  • [C-SR-4]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display camera indicator when an app is accessing live camera data, but not when the camera is only being accessed by app(s) holding the roles called out in Section 9.1 Permissions with CDD identifier [C-3-X].
  • [C-SR-5]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display Recent and Active apps using camera as returned from PermissionManager.getIndicatorAppOpUsageData() , along with any attribution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them.
  • [C-SR-6]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not hide the camera indicator for system apps that have visible user interfaces or direct user interaction.

9.8.3。連接性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have a USB port with USB peripheral mode support, they:

  • [C-1-1] MUST present a user interface asking for the user's consent before allowing acces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shared storage over the USB port.

9.8.4。網路流量

設備實現:

  • [C-0-1] MUST preinstall the same root certificates for the system-trusted 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store as provided in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 [C-0-2] MUST ship with an empty user root CA store.
  • [C-0-3] MUST display a warning to the user indicating the network traffic may be monitored, when a user root CA is added.

If device traffic is routed through a VPN,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1-1] MUST display a warning to the user indicating either:
    • That network traffic may be monitored.
    • That network traffic is being routed through the specific VPN application providing the VP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have a mechanism, enabled out-of-box by default, that routes network data traffic through a proxy server or VPN gateway (for example, preloading a VPN service with android.permission.CONTROL_VPN granted), they:

  • [C-2-1] MUST ask for the user's consent before enabling that mechanism, unless that VPN is enabled by the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via the DevicePolicyManager.setAlwaysOnVpnPackage() , in which case the user does not need to provide a separate consent, but MUST only be notified.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mplement a user affordance to toggle on the "always-on VPN" function of a 3rd-party VPN app, they:

  • [C-3-1] MUST disable this user affordance for apps that do not support always-on VPN service in the AndroidManifest.xml file via setting the SERVICE_META_DATA_SUPPORTS_ALWAYS_ON attribute to false .

9.8.5。 Device Identifiers

設備實現:

  • [C-0-1] MUST prevent access to the device serial number and, where applicable, IMEI/MEID, SIM serial number, and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MSI) from an app, unless it meets one of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 is a signed carrier app that is verified by device manufacturers.
    • has been granted the READ_PRIVILEGED_PHONE_STATE permission.
    • has carrier privileges as defined in UICC Carrier Privileges .
    • is a device owner or profile owner that has been granted the READ_PHONE_STATE permission.
    • (For SIM serial number/ICCID only) has the local regulations requirement that the app detect changes in the subscriber's identity.

Android, through the System API ContentCaptureService , AugmentedAutofillService , AppSearchGlobalManager.query , or by other proprietary means, supports a mechanism for device implementations to capture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 data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user:

  • Text and graphics rendered on-screen,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notifications and assist data via AssistStructure API.
  • Media data, such as audio or video, recorded or played by the device.
  • Input events (eg key, mouse, gesture, voice, video, and accessibility).
  • 應用程式透過Content Capture API或或AppSearchManager API提供給系統的任何其他事件都是類似功能的Android和專有API。
  • Any text or other data sent via the TextClassifier API to the System TextClassifier ie to the system servic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ext, as well as generating predicted next a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 Data indexed by the platform AppSearch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ext, graphics, media data or other similar data.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capture the data above, they:

  • [C-0-1] MUST encrypt all such data when stored in the device. This encryption MAY be carried out using Android File Based Encryption, or any of the ciphers listed as API version 26+ described in Cipher SDK .
  • [C-0-2] MUST NOT back up either raw or encrypted data using Android backup methods or any other back up methods.
  • [C-0-3] MUST only send all such data and the log of the device using a privacy-preserving mechanism.隱私保護機制被定義為“只允許總體分析的機制,並防止已記錄事件或向單個用戶衍生結果的匹配”,以防止任何用戶資料具有內省(例如,使用諸如差異隱私技術(例如) RAPPOR )。
  • [C-0-4] MUST NOT associate such data with any user identity (such as Account ) on the device, except with explicit user consent each time the data is associated.
  • [C-0-5] MUST NOT share such data with other OS components that don't follow requirements outlined in the current section (9.8.6 Content Capture), except with explicit user consent every time it is shared.
  • [C-0-6] MUST provide user affordance to erase such data that the ContentCaptureService or the proprietary means collects if the data is stored in any form on the device.
  • [C-0-7] MUST provide a user affordance to opt-out of the data, collected via AppSearch or proprietary means from being shown in android platform eg launcher.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NOT to request the INTERNET permission.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only access the internet through structured APIs backed by publicly available open-source implementation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a service that implements the System API ContentCaptureService , AppSearchManager.index , or any proprietary service that captures the data as described as above, they:

  • [C-1-1] MUST NOT allow users to replace the services with a user-installable application or service and MUST only allow the preinstalled services to capture such data.
  • [C-1-2] MUST NOT allow any apps other than the preinstalled services mechanism to be able to capture such data.
  • [C-1-3] MUST provide user affordance to disable the services.
  • [C-1-4] MUST NOT omit user affordance to manage Android permissions that are held by the services and follow Android permissions model as described in Section 9.1.允許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keep the services separate from other system components(eg not binding the service or sharing process IDs) except for the following:

    • 電話,聯絡人,系統UI和媒體

Android,透過SpeechRecognizer#onDeviceSpeechRecognizer()提供了在設備上執行語音識別的能力,而無需涉及網路。任何實施在裝置上的語音辨識器都必須遵循本節中概述的政策。

9.8.7. Clipboard Access

設備實現:

  • [C-0-1] MUST NOT return a clipped data on the clipboard (eg via the ClipboardManager API) unless the app is the default IME or is the app that currently has focus.

9.8.8.地點

Location includes information in the Android Location class( such as Latitude, Longitude, Altitude), as well as identifiers that can be converted to Location. Location can be as fine as DGPS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r as coarse as country level locations (like the country code location - MCC - Mobile Country Code).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location types that either directly derive a user's location or can be converted to a user's location. This is not a comprehensive list, but should be used as an example on what Location 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e derived from:

  • GPS/GNSS/DGPS/PPP
    • Global Positioning Solution 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olution
    • This also includes Raw GNSS Measurements and GNSS Status
      • Fine Loc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Raw GNSS Measurements
  • Wireless Technologies with unique identifiers such as:
    • WiFi access points (MAC, BSSID, Name, or SSID)
    • Bluetooth/BLE (MAC, BSSID, Name, or SSID)
    • UWB (MAC, BSSID, Name, or SSID)
    • Cell Tower ID (3G, 4G, 5G… Iincluding all future Cellular Modem technologies that have unique identifiers)

As a primary point of reference, see the Android APIs which require ACCESS_FINE_Location or ACCESS_COARSE_Location permissions.

設備實現:

  • [C-0-1] MUST NOT turn on/off device location setting and Wi-Fi/Bluetooth scanning settings without explicit user consent or user initiation.
  • [C-0-2] MUST provide the user affordance to access lo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including recent location requests, app level permissions and usage of Wi-Fi/Bluetooth scanning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 [C-0-3] MUST ensure that the application using Emergency Location Bypass API [LocationRequest.setLocationSettingsIgnored()] is a user initiated emergency session (eg dial 911 or text to 911). For Automotive however, a vehicle MAY initiate an emergency session without active user interaction in the case a crash/accident is detected (eg to satisfy eCall requirements).
  • [C-0-4] MUST preserve the Emergency Location Bypass API's ability to bypass device location settings without changing the settings.
  • [C-0-5] MUST schedule a notification that reminds the user after an app in the background has accessed their location using the [ ACCESS_BACKGROUND_LOCATION ] permission.

9.8.9.已安裝的應用程式

Android apps targeting API level 30 or above cannot see details about other installed apps by default (see Package visibility in the Android SDK documentation).

設備實現:

  • [C-0-1] MUST NOT expose to any app targeting API level 30 or above details about any other installed app, unless the app is already able to see details about the other installed app through the managed API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details exposed by any custom APIs added by the device implementer, or accessible via the filesystem.
  • [C-0-2] MUST NOT give to any app, read or write access to files in any other app's dedicated, app-specific directory within external storage.唯一的例外如下:
    • The external storage provider authority (eg apps like DocumentsUI).
    • Download Provider which uses the “downloads” provider authority for downloading files to app storage.
    • Platform-signed media transfer protocol (MTP) apps which use the privileged permission ACCESS_MTP to enable transferring files to another device.
    • Apps which install other apps and have the permission INSTALL_PACKAGES can access only “obb” directories for the purpose of managing APK expansion files .

9.8.10。 Connectivity Bug Report

如果設備實現聲明android.hardware.telephony功能標誌,則它們:

  • [C-1-1] MUST support generating connectivity bug reports via BUGREPORT_MODE_TELEPHONY with BugreportManager.
  • [C-1-2] MUST obtain user consent every time BUGREPORT_MODE_TELEPHONY is used to generate a report and MUST NOT prompt the user to consent to all future requests from the application.
  • [C-1-3] MUST NOT return the generated report to the requesting app without explicit user consent.
  • [C-1-4]使用BUGREPORT_MODE_TELEPHONY產生的報告至少必須包含以下資訊:
    • TelephonyDebugService dump
    • TelephonyRegistry dump
    • WifiService dump
    • ConnectivityService dump
    • A dump of the calling package's CarrierService instance (if bound)
    • Radio log buffer
  • [C-1-5] MUST NO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the generated reports:
    • Any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n't directly related to connectivity debugging.
    • Any kind of user-installed application traffic logs or detailed profiles of user-installed applications/packages (UIDs are okay, package names are not).
  • MAY inclu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user identity. (eg vendor log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vendor logs) in bug reports and that information has privacy/security/battery/storage/memory impact, they: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ve a developer setting defaulted to disabled. The AOSP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meets this by providing the Enable verbose vendor logging option in developer settings to include additional device-specific vendor logs in the bug reports.

9.8.11. Data blobs sharing

Android, through BlobStoreManager allows apps to contribute data blobs to the System to be shared with a selected set of app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shared data blobs as described in the SDK documentation , they:

9.8.12.音樂識別

Android, through the System API MusicRecognitionManager, supports a mechanism for device implementations to request music recognition, given an audio record, and delegate the music recognition to a privileged app implementing the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API.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a service that implements the System API MusicRecognitionManager or any proprietary service that streams audio data as described as above, they:

  • [C-1-1] MUST enforce that the caller of MusicRecognitionManager holds the MANAGE_MUSIC_RECOGNITION permission
  • [C-1-2] MUST enforce that a single, pre-installed, music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implements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 [C-1-3] MUST NOT allow users to replace the MusicRecognitionManagerService or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with a user-installable application or service.
  • [C-1-4] MUST ensure that when MusicRecognitionManagerService accesses the audio record and forwards it to the application implementing the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the audio access is tracked via invocations of AppOpsManager.noteOp / startOp .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of MusicRecognitionManagerService or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store any audio data captured, they:

  • [C-2-1] MUST NOT store any raw audio or audio fingerprints on disk at all, or in memory for longer than 14 days.
  • [C-2-2] MUST NOT share such data beyond the MusicRecognitionService, except with explicit user consent every time it is shared.

9.8.13.感測器隱私管理器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provide the user a software affordance to turn off the camera and/or microphone input for the device implementation, they:

  • [C-1-1] MUST accurately return 'true' for the relevant supportsSensorToggle() API method.
  • [C-1-2] MUST, when an app tries to access a blocked microphone or camera, present the user with a non-dismissable user affordance that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sensor is blocked and requires a choice to continue blocking or unblock as per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which meets this requirement.
  • [C-1-3] MUST only pass blank (or fake) camera and audio data to apps and not report an error code due to the user not turning on the camera nor microphone via the user affordance presented per [C-1-2 ] 多於。

9.9. Data Storage Encryption

All devices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ection 9.9.1. Devices which launched on an API level earlier than that of this document are exempted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sections 9.9.2 and 9.9.3; instead they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section 9.9 of the Android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docu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API level on which the device launched.

9.9.1. Direct Boot

設備實現:

  • [C-0-1] MUST implement the Direct Boot mode APIs even if they do not support Storage Encryption.

  • [C-0-2] The ACTION_LOCKED_BOOT_COMPLETED and ACTION_USER_UNLOCKED Intents MUST still be broadcast to signal Direct Boot aware applications that Device Encrypted (DE) and Credential Encrypted (CE) storage loc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user.

9.9.2. Encryption requirements

設備實現:

  • [C-0-1] MUST encrypt the application private data ( /data parti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shared storage partition ( /sdcard partition) if it is a permanent, non-removable part of the device.
  • [C-0-2] MUST enable the data storage encryption by default at the time the user has completed the out-of-box setup experience.
  • [C-0-3] MUST meet the above data storage encryption requirement by implementing one of the following two encryption methods:

9.9.3。 Encryption Methods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re encrypted, they:

  • [C-1-1] MUST boot up without challenging the user for credentials and allow Direct Boot aware apps to access to the Device Encrypted (DE) storage after the ACTION_LOCKED_BOOT_COMPLETED message is broadcasted.
  • [C-1-2] MUST only allow access to Credential Encrypted (CE) storage after the user has unlocked the device by supplying their credentials (eg. passcode, pin, pattern or fingerprint) and the ACTION_USER_UNLOCKED message is broadcasted.
  • [C-1-13] MUST NOT offer any method to unlock the CE protected storage without either the user-supplied credentials, a registered escrow key or a resume on reboot implementatio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in section 9.9.4 .
  • [C-1-4] MUST use Verified Boot.
9.9.3.1. File Based Encryption with Metadata Encryp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use File Based Encryption with Metadata Encryption, they:

  • [C-1-5] MUST encrypt file contents and filesystem metadata using AES-256-XTS or Adiantum. AES-256-XTS refers to 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with a 256-bit cipher key length, operated in XTS mode; the full length of the key is 512 bits. Adiantum refers to Adiantum-XChaCha12-AES, as specified at https://github.com/google/adiantum. Filesystem metadata is data such as file sizes, ownership, modes, and extended attributes (xattrs).
  • [C-1-6] MUST encrypt file names using AES-256-CBC-CTS or Adiantum.
  • [C-1-12] If the device ha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instructions (such as ARMv8 Cryptography Extensions on ARM-based devices, or AES-NI on x86-based devices) then the AES-based options above for file name, file contents, and filesystem metadata encryption MUST be used, not Adiantum.
  • [C-1-13] MUST use a cryptographically strong and non-reversible key derivation function (eg HKDF-SHA512) to derive any needed subkeys (eg per-file keys) from the CE and DE keys. "Cryptographically strong and non-reversible" means that the key derivation function has a security strength of at least 256 bits and behaves as a pseudorandom function family over its inputs.
  • [C-1-14] MUST NOT use the same File Based Encryption (FBE) keys or subkeys for different cryptographic purposes (eg for both encryption and key derivation, or for two different encryption algorithms).
  • [C-1-15] MUST ensure that all non-deleted blocks of encrypted file contents on persistent storage were encrypted using combinations of encryption key and initialization vector (IV) that depend on both the file and the offset within the file. In addition, all such combinations MUST be distinct, except where the encryption is done using inline encryption hardware that only supports an IV length of 32 bits.
  • [C-1-16] MUST ensure that all non-deleted encrypted filenames on persistent storage in distinct directories were encrypted using distinct combinations of encryption key and initialization vector (IV).
  • [C-1-17] MUST ensure that all encrypted filesystem metadata blocks on persistent storage were encrypted using distinct combinations of encryption key and initialization vector (IV).

  • Keys protecting CE and DE storage areas and filesystem metadata:

    • [C-1-7] MUST be cryptographically bound to a hardware-backed Keystore. This keystore MUST be bound to Verified Boot and the device's hardware root of trust.
    • [C-1-8] CE keys MUST be bound to a user's lock screen credentials.
    • [C-1-9] CE keys MUST be bound to a default passcode when the user has not specified lock screen credentials.
    • [C-1-10] MUST be unique and distinct, in other words no user's CE or DE key matches any other user's CE or DE keys.
    • [C-1-11] MUST use the mandatorily supported ciphers, key lengths and modes.
    • [C-1-12] MUST be securely erased during bootloader unlock and lock as described here .
  • SHOULD make preinstalled essential apps (eg Alarm, Phone, Messenger) Direct Boot aware.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provides a preferred implementation of File Based Encryption based on the Linux kernel "fscrypt" encryption feature, and of Metadata Encryption based on the Linux kernel "dm-default-key" feature.

9.9.3.2. Per-User Block-Level Encryp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use per-user block-level encryption, they:

  • [C-1-1] MUST enable multi-user support as described in section 9.5.
  • [C-1-2] MUST provide per-user partitions, either using raw partitions or logical volumes.
  • [C-1-3] MUST use unique and distinct encryption keys per-user for encryption of the underlying block devices.
  • [C-1-4] MUST use AES-256-XTS for block-level encryption of the user partitions.

  • The keys protecting the per-user block-level encrypted devices:

    • [C-1-5] MUST be cryptographically bound to a hardware-backed Keystore. This keystore MUST be bound to Verified Boot and the device's hardware root of trust.
    • [C-1-6] MUST be bound to the corresponding user's lock screen credentials.

Per-user block-level encryption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the Linux kernel "dm-crypt" feature over per-user partitions.

9.9.4。重新啟動時恢復

Resume on Reboot allows unlocking the CE storage of all apps, including those that do not yet support Direct Boot, after a reboot initiated by an OTA. This feature enables users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from installed apps after the reboot.

An implementation of Resume-on-Reboot must continue to ensure that when a device falls into an attacker's hand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that attacker to recover the user's CE-encrypted data, even if the device is powered on, CE storage is unlocked, and the user has unlocked the device after receiving an OTA. For insider attack resistance, we also assume the attacker gains access to broadcast cryptographic signing keys.

具體來說:

  • [C-0-1] CE storage MUST NOT be readable even for the attacker who physically has the device and then has thes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 Can use the signing key of any vendor or company to sign arbitrary messages.
    • Can cause an OTA to be received by the device.
    • Can modify the operation of any hardware (AP, flash etc) except as detailed below, but such modification involves a delay of at least an hour and a power cycle that destroys RAM contents.
    • Cannot modify the operation of tamper-resistant hardware (eg Titan M).
    • Cannot read the RAM of the live device.
    • Cannot obtain the user's credential (PIN, pattern, password) or otherwise cause it to be entered.

By way of example, a device implementation that implements and complies with all of the descriptions found here will be compliant with [C-0-1].

9.10。 Device Integrity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ensure there is transparency to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integrity.設備實現:

  • [C-0-1] MUST correctly report through the System API method PersistentDataBlockManager.getFlashLockState() whether their bootloader state permits flashing of the system image.

  • [C-0-2] MUST support Verified Boot for device integrity.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re already launched without supporting Verified Boot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Android and can not add support for this feature with a system software update, they MAY be exempted from the requirement.

驗證啟動是一項保證設備軟體完整性的功能。如果設備實現支援該功能,則它們:

  • [C-1-1] MUST declare the platform feature flag android.software.verified_boot .
  • [C-1-2] MUST perform verification on every boot sequence.
  • [C-1-3] MUST start verification from an immutable hardware key that is the root of trust and go all the way up to the system partition.
  • [C-1-4] MUST implement each stage of verification to check the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of all the bytes in the next stage before executing the code in the next stage.
  • [C-1-5] MUST use verification algorithms as strong a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NIST for hashing algorithms (SHA-256) and public key sizes (RSA-2048).
  • [C-1-6] MUST NOT allow boot to complete when system verification fails, unless the user consents to attempt booting anyway, in which case the data from any non-verified storage blocks MUST not be used.
  • [C-1-7] MUST NOT allow verified partitions on the device to be modified unless the user has explicitly unlocked the bootloader.
  • [C-SR-1] If there are multiple discrete chips in the device (eg radio, specialized image processor), the boot process of each of those chips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verify every stage upon booting.
  • [C-1-8] MUST use tamper-evident storage: for storing whether the bootloader is unlocked. Tamper-evident storage means that the bootloader can detect if the storage has been tampered with from inside Android.
  • [C-1-9] MUST prompt the user, while using the device, and require physical confirmation before allowing a transition from bootloader locked mode to bootloader unlocked mode.
  • [C-1-10] MUST implement rollback protection for partitions used by Android (eg boot, system partitions) and use tamper-evident storage for storing the metadata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allowable OS version.
  • [C-1-11] MUST securely erase all user data during bootloader unlock and lock, as per '9.12. Data Deletion' (including the userdata partition and any NVRAM spaces).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verify all privileged app APK files with a chain of trust rooted in partitions protected by Verified Boot.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verify any executable artifacts loaded by a privileged app from outside its APK file (such as dynamically loaded code or compiled code) before executing them or STRONGLY RECOMMENDED not to execute them at all.
  • SHOULD implement rollback protection for any component with persistent firmware (eg modem, camera) and SHOULD use tamper-evident storage for storing the metadata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allowable vers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re already launched without supporting C-1-8 through C-1-11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Android and can not add support for these requirements with a system software update, they MAY be exempted from the requirements.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provides a preferre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ature in the external/avb/ repository, which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bootloader used for loading Android.

設備實現:

  • [C-0-3] MUST support cryptographically verifying file content against a trusted key without reading the whole file.
  • [C-0-4] MUST NOT allow the read requests on a protected file to succeed when the read content do not verify against a trusted key.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re already launched without the ability to verify file content against a trusted key on an earlier Android version and can not add support for this feature with a system software update, they MAY be exempted from the requirement.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provides a preferre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ature based on the Linux kernel fs-verity feature.

設備實現: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the Android Protected Confirmation API they:

  • [C-3-1] MUST report true for the ConfirmationPrompt.isSupported() API.

  • [C-3-2] MUST ensure that code running in the Android OS including its kernel, malicious or otherwise, cannot generate a positive response without user interaction.

  • [C-3-3] MUST ensure that the user has been able to review and approve the prompted message even in the event that the Android OS, including its kernel, is compromised.

9.11. Keys and Credentials

Android密鑰庫系統允許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將加密密鑰儲存在容器中,並透過鑰匙串API密鑰庫API在加密操作中使用它們。設備實現:

  • [C-0-1] MUST allow at least 8,192 keys to be imported or generated.
  • [C-0-2] The lock screen authentication MUST implement a time interval between failed attempts. With n as the failed attempt count, the time interval MUST be at least 30 seconds for 9 < n < 30. For n > 29, the time interval value MUST be at least 30*2^floor((n-30)/10)) seconds or at least 24 hours, whichever is smaller.
  • SHOULD not limit the number of keys that can be generated

When the device implementation supports a secure lock screen, it:

  • [C-1-1] MUST back up the keystore implementation with an isola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 [C-1-2] MUST have implementations of RSA, AES, ECDSA and HMAC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and MD5, SHA1, and SHA-2 family hash functions to properly support the Android Keystore system's supported algorithms in an area that is securely isolated from the code running on the kernel and above.安全隔離必須阻止核心或使用者空間程式碼可能存取隔離環境的內部狀態的所有潛在機制,包括 DMA。上游 Android 開源專案 (AOSP) 透過使用Trusty實作來滿足此要求,但另一個基於 ARM TrustZone 的解決方案或第三方審查的基於適當管理程序的隔離的安全實作是替代選項。
  • [C-1-3] MUST perform the lock screen authentication in the isola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and allow the authentication-bound keys to be used only after successful authentication.鎖定螢幕憑證的儲存方式必須僅允許隔離的執行環境執行鎖定螢幕身份驗證。上游Android開源專案提供了Gatekeeper硬體抽象層(HAL)和Trusty,可以用來滿足這個需求。
  • [C-1-4] MUST support key attestation where the attestation signing key is protected by secure hardware and signing is performed in secure hardware.證明簽章金鑰必須在足夠多的裝置之間共用,以防止金鑰被用作裝置識別碼。滿足此要求的一種方法是共享相同的證明金鑰,除非給定 SKU 的生產量至少為 100,000 件。如果生產的 SKU 超過 100,000 個單位,則每 100,000 個單位可以使用不同的金鑰。

請注意,如果裝置實作已在早期 Android 版本上啟動,則此類裝置無需擁有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並支援金鑰證明,除非它聲明了android.hardware.fingerprint功能需要由隔離執行環境支援的金鑰庫。

  • [C-1-5] MUST allow the user to choose the Sleep timeout for transition from the unlocked to the locked state, with a minimum allowable timeout up to 15 seconds. Automotive devices, that lock the screen whenever the head unit is turned off or the user is switched, MAY NOT have the Sleep timeout configuration.
  • [C-1-6] MUST support IKeymasterDevice 4.0, IKeymasterDevice 4.1 or IKeyMintDevice version 1.
  • [C-SR-1]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IKeyMintDevice version 1.

9.11.1。 Secure Lock Screen and Authentication

The AOSP implementation follows a tiered authentication model where a knowledge-factory bas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can be backed by either a secondary strong biometric, or by weaker tertiary modalities.

設備實現: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et only one of the following as the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
    • A numerical PIN
    • An alphanumerical password
    • A swipe pattern on a grid of exactly 3x3 dots

Note that the abov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re referred as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in this document.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dd or modify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nd use a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as a secure way to lock the screen, the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dd or modify th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o unlock the lock screen if based on a known secret and use a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to be treated as a secure way to lock the screen:

  • [C-3-1] The entropy of the shortest allowed length of inputs MUST be greater than 10 bits.
  • [C-3-2] The maximum entropy of all possible inputs MUST be greater than 18 bits.
  • [C-3-3] The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MUST NOT replace any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ie PIN, pattern, password) implemented and provided in AOSP.
  • [C-3-4] The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MUST be disabled when the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DPC) application has set the password requirements policy via the DevicePolicyManager.setRequiredPasswordComplexity() with a more restrictive complexity constant than PASSWORD_COMPLEXITY_NONE or via the DevicePolicyManager.setPasswordQuality() method with a more restrictive constant than PASSWORD_QUALITY_BIOMETRIC_WEAK .
  • [C-3-5]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s MUST either fall back to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ie PIN, pattern, password) once every 72 hours or less OR clearly disclose to the user that some data will not be backed up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privacy of their data.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dd or modify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o unlock the lock screen and use a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biometrics to be treated as a secure way to lock the screen, the new method:

  • [C-4-1] MUST meet all requirements described in section 7.3.10 for Class 1 (formerly Convenience ).
  • [C-4-2] MUST have a fall-back mechanism to use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which is based on a known secret.
  • [C-4-3] MUST be disabled and only allow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to unlock the screen when the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DPC) application has set the keyguard feature policy by calling the method DevicePolicyManager.setKeyguardDisabledFeatures() ) , with any of the associated biometric flags (ie KEYGUARD_DISABLE_BIOMETRICS , KEYGUARD_DISABLE_FINGERPRINT , KEYGUARD_DISABLE_FACE , or KEYGUARD_DISABLE_IRIS ).

If th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s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lass 3 (formerly Strong ) as described in section 7.3.10 :

  • [C-5-1] The methods MUST be disabled if the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DPC) application has set the password requirements quality policy via the DevicePolicyManager.setRequiredPasswordComplexity() with a more restrictive complexity bucket than PASSWORD_COMPLEXITY_LOW or using DevicePolicyManager.setPasswordQuality() method with a more restrictive quality constant than PASSWORD_QUALITY_BIOMETRIC_WEAK .
  • [C-5-2] The user MUST be challenged for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eg: PIN, pattern, password) as described in [C-1-7] and [C-1-8] in section 7.3.10 .
  • [C-5-3] The methods MUST NOT be treated as a secure lock screen, and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at start with C-8 in this section below.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dd or modify th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o unlock the lock screen and a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a physical token or the location:

  • [C-6-1] They MUST have a fall-back mechanism to use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which is based on a known secre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to be treated as a secure lock screen.
  • [C-6-2] The new method MUST be disabled and only allow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o unlock the screen when the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DPC) application has set the policy with either:
  • [C-6-3] The user MUST be challenged for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egPIN, pattern, password) at least once every 4 hours or less.
  • [C-6-4] The new method MUST NOT be treated as a secure lock screen and MUST follow the constraints listed in C-8 below.

如果裝置實作具有安全鎖定畫面並包含一個或多個實作TrustAgentService系統 API 的信任代理,則它們:

  • [C-7-1] MUST have clear indication in the settings menu and on the lock screen when device lock is deferred or can be unlocked by trust agent(s). For example, AOSP meets this requirement by showing a text description for the "Automatically lock setting" and "Power button instantly locks" in the settings menu and a distinguishable icon on the lock screen.
  • [C-7-2] MUST respect and fully implement all trust agent APIs in the DevicePolicyManager class, such as the KEYGUARD_DISABLE_TRUST_AGENTS constant.
  • [C-7-3] MUST NOT fully implement the TrustAgentService.addEscrowToken() function on a device that is used as a primary personal device (eg handheld) but MAY fully implement the function on device implementations that are typically shared (eg Android Television or Automotive device).
  • [C-7-4] MUST encrypt all stored tokens added by TrustAgentService.addEscrowToken() .
  • [C-7-5] MUST NOT store the encryption key or escrow token on the same device where the key is used. For example, it is allowed for a key stored on a phone to unlock a user account on a TV. For Automotive devices, it is not allowed for the escrow token to be stored on any part of the vehicle.
  • [C-7-6] MUST inform the user about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before enabling the escrow token to decrypt the data storage.
  • [C-7-7] MUST have a fall-back mechanism to use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 [C-7-8]對於建議的主要身份驗證之一(例如:PIN,PIN,模式,密碼)方法,必須對用戶挑戰至少每72小時或更少一次,除非用戶的安全性(例如驅動程式分心)憂慮。
  • [C-7-9] The user MUST be challenged for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rimary authentication (eg: PIN, pattern, password) methods as described in [C-1-7] and [C-1-8] in section 7.3.10 , unless the safety of the user (eg driver distraction) is of concern.
  • [C-7-10] MUST NOT be treated as a secure lock screen and MUST follow the constraints listed in C-8 below.
  • [C-7-11] MUST NOT allow TrustAgents on primary personal devices (eg: handheld)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can only use them to keep an already unlocked device in the unlocked state for up to a maximum of 4 hours. 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of TrustManagerService in AOSP meets this requirement.
  • [C-7-12] MUST use a cryptographically secure (eg UKEY2)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pass the escrow token from the storage device to the target devic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dd or modify th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to unlock the lock screen that is not a secure lock screen as described above, and use a new authentication method to unlock the keyguard: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separate display power states through DeviceStateManager AND support separate display lock states through KeyguardDisplayManager , they: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utilize a credential meeting requirements defined in section 9.11.1 or a Biometric meeting at least Class 1 specifications defined in section 7.3.10 to allow independent unlocking from the default device display.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constrain separate display unlock via a defined display timeout.
  • [C-SR-4]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allow user to globally lock all displays through lockdown from primary handheld device.

9.11.2.保險櫃

The Android Keystore System allows app developers to store cryptographic keys in a dedicated secure processor as well as the isola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described above. Such a dedicated secure processor is called "StrongBox". Requirements C-1-3 through C-1-11 below define the requirements a device must meet to qualify as a StrongBox.

Device implementations that have a dedicated secure processor: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upport StrongBox. StrongBox will likely become a requirement in a future releas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upport StrongBox, they:

  • [C-1-1] MUST declare FEATURE_STRONGBOX_KEYSTORE .

  • [C-1-2] MUST provide dedicated secure hardware that is used to back keystore and secure user authentication. The dedicated secure hardware may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as well.

  • [C-1-3] MUST have a discrete CPU that shares no cache, DRAM, coprocessors or other core resources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cessor (AP).

  • [C-1-4] MUST ensure that any peripherals shared with the AP cannot alter StrongBox processing in any way, or obtain any information from the StrongBox. The AP MAY disable or block access to StrongBox.

  • [C-1-5] MUST have an internal clock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10%) that is immune to manipulation by the AP.

  • [C-1-6] MUST have a tru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that produces uniformly-distributed and unpredictable output.

  • [C-1-7] MUST have tamper resistance, including resistance against physical penetration, and glitching.

  • [C-1-8] MUST have side-channel resistance, including resistance against leaking information via power, tim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thermal radiation side channels.

  • [C-1-9] MUST have secure storage which ensures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uthenticity, consistency, and freshness of the contents. The storage MUST NOT be able to be read or altered, except as permitted by the StrongBox APIs.

  • To validate compliance with [C-1-3] through [C-1-9],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1-10] MUST include the hardware that is certified against the Secure IC Protection Profile BSI-CC-PP-0084-2014 or evaluated by a nationally accredited testing laboratory incorporating High attack potenti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Criteria Application of Attack Potential to Smartcards .
    • [C-1-11] MUST include the firmware that is evaluated by a nationally accredited testing laboratory incorporating High attack potenti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Criteria Application of Attack Potential to Smartcards .
    • [C-SR-2]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nclude the hardware that is evaluated using a Security Target, 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EAL) 5, augmented by AVA_VAN.5. EAL 5 certification will likely become a requirement in a future release.
  • [C-SR-3]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provide insider attack resistance (IAR), which means that an insider with access to firmware signing keys cannot produce firmware that causes the StrongBox to leak secrets, to bypass functional security requirements or otherwise enable access to sensitive user data. The recommended way to implement IAR is to allow firmware updates only when the primary user password is provided via the IAuthSecret HAL.

9.11.3。身分憑證

The Identity Credential System is defined and achieved by implementing all APIs in the android.security.identity.* package. These APIs allows app developers to store and retrieve user identity documents.設備實現:

  • [C-SR-1]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the Identity Credential System.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mplement the Identity Credential System, they:

  • [C-1-1] MUST return non-null for the IdentityCredentialStore#getInstance() method.

  • [C-1-2] MUST implement the Identity Credential System (eg the android.security.identity.* APIs) with code communicating with a trusted application in an area that is securely isolated from the code running on the kernel and above.安全隔離必須阻止核心或使用者空間程式碼可能存取隔離環境的內部狀態的所有潛在機制,包括 DMA。

  • [C-1-3] The cryptographic operations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Identity Credential System (eg the android.security.identity.* APIs) MUST be performed entirely in the trusted application and private key material MUST never leave the isola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unless specifically required by higher-level APIs (eg the createEphemeralKeyPair() method).

  • [C-1-4] The trusted applic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in a way such that its security properties are not affected (eg credential data is not released unless access control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MACs can't be produced for arbitrary data) even if Android is misbehaving or compromised.

9.12.資料刪除

All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0-1] MUST provide users a mechanism to perform a "Factory Data Reset".
  • [C-0-2] MUST delete all data on the userdata filesystem when performing a "Factory Data Reset".
  • [C-0-3] MUST delete the data in such a way that will satisfy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such as NIST SP800-88 when performing a "Factory Data Reset".
  • [C-0-4] MUST trigger the above "Factory Data Reset" process when the DevicePolicyManager.wipeData() API is called by the primary user's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app.
  • MAY provide a fast data wipe option that conducts only a logical data erase.

9.13。 Safe Boot Mode

Android provides Safe Boot Mode, which allows users to boot up into a mode where only preinstalled system apps are allowed to run and all third-party apps are disabled. This mode, known as "Safe Boot Mode", provides the user the capability to uninstall potentially harmful third-party apps.

Device implementations are:

  • [C-SR-1]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mplement Safe Boot Mode.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mplement Safe Boot Mode, they:

  • [C-1-1] MUST provide the user an option to enter Safe Boot Mode in such a way that is uninterruptible from third-party apps installed on the device, except when the third-party app is a Device Policy Controller and has set the UserManager.DISALLOW_SAFE_BOOT flag as true.

  • [C-1-2] MUST provide the user the capability to uninstall any third-party apps within Safe Mode.

  • SHOULD provide the user an option to enter Safe Boot Mode from the boot menu using a workflow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 normal boot.

9.14. Automotive Vehicle System Isolation

Android Automotive devices are expected to exchange data with critical vehicle subsystems by using the vehicle HAL to 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 over vehicle networks such as CAN bus.

The data exchange can be secured by implementing security features below the Android framework layers to prevent malicious or unintentional interaction with these subsystems.

9.15.訂閱計劃

"Subscription plans" refer to the billing relationship plan details provided by a mobile carrier through SubscriptionManager.setSubscriptionPlans() .

All device implementations:

  • [C-0-1] MUST return subscription plans only to the mobile carrier app that has originally provided them.
  • [C-0-2] MUST NOT remotely back up or upload subscription plans.
  • [C-0-3] MUST only allow overrides, such as SubscriptionManager.setSubscriptionOverrideCongested() , from the mobile carrier app currently providing valid subscription plans.

9.16。 Application Data Migration

If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 a capability to migrate data from a device to another device and do not limit the application data it copies to w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 in the manifest via android:fullBackupContent attribute, they:

  • [C-1-1] MUST NOT initiate transfers of application data from devices on which the user has not set a primary authentication as described in 9.11.1 Secure Lock Screen and Authentication .
  • [C-1-2] MUST securely confirm the primary authentication on the source device and confirm with the user intent to copy the data on the source device before any data is transferred.
  • [C-1-3] MUST use security key attestation to ensure that both the source device and the target device in the device-to-device migration are legitimate Android devices and have a locked bootloader.
  • [C-1-4] MUST only migrate application data to the same application on the target device, with the same package name AND signing certificate.
  • [C-1-5] MUST show an indication that the source device has had data migrated by a device-to-device data migration in the settings menu. A user SHOULD NOT be able to remove this indication.

10. Software Compatibility Testing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UST pass all tests described in this section. However, note that no software test package is fully comprehensive. For this reason, device implementers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make the minimum number of changes as possible to the reference and preferred implementation of Android available from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This will minimize the risk of introducing bugs that create incompatibilities requiring rework and potential device updates.

10.1.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

設備實現:

  • [C-0-1] MUST pass the Android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 (CTS) available from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using the final shipping software on the device.

  • [C-0-2] MUST ensure compatibility in cases of ambiguity in CTS and for any reimplementations of parts of the reference source code.

The CTS is designed to be run on an actual device. Like any software, the CTS may itself contain bugs. The CTS will be versioned independently of this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and multiple revisions of the CTS may be released for Android 12.

設備實現:

  • [C-0-3] MUST pass the latest CTS version available at the time the device software is completed.

  • SHOULD use the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in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tree as much as possible.

10.2. CTS驗證者

The CTS Verifier is included with the Compatibility Test Suite, and is intended to be run by a human operator to test functionality that cannot be tested by an automated system, such as correct functioning of a camera and sensors.

設備實現:

  • [C-0-1] MUST correctly execute all applicable cases in the CTS verifier.

The CTS Verifier has tests for many kinds of hardware, including some hardware that is optional.

設備實現:

  • [C-0-2] MUST pass all tests for hardware that they possess; for instance, if a device possesses an accelerometer, it MUST correctly execute the Accelerometer test case in the CTS Verifier.

Test cases for features noted as optional by this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Document MAY be skipped or omitted.

  • [C-0-2] Every device and every build MUST correctly run the CTS Verifier, as noted above. However, since many builds are very similar, device implementers are not expected to explicitly run the CTS Verifier on builds that differ only in trivial ways. Specifically, device implementations that differ from an implementation that has passed the CTS Verifier only by the set of included locales, branding, etc. MAY omit the CTS Verifier test.

11. Updatable Software

  • [C-0-1] Device implementations MUST include a mechanism to replace the entirety of the system software. The mechanism need not perform "live" upgrades—that is, a device restart MAY be required. Any method can be used, provided that it can replace the entirety of the software preinstalled on the device. For instance, any of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will satisfy this requirement:

    • "Over-the-air (OTA)" downloads with offline update via reboot.
    • "Tethered" updates over USB from a host PC.
    • "Offline" updates via a reboot and update from a file on removable storage.
  • [C-0-2] The update mechanism used MUST support updates without wiping user data. That is, the update mechanism MUST preserve application private data and application shared data. Note that the upstream Android software includes an update mechanism that satisfies this requirement.

  • [C-0-3] The entire update MUST be signed and the on-device update mechanism MUST verify the update and signature against a public key stored on device.

  • [C-SR-1] The signing mechanism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sh the update with SHA-256 and validate the hash against the public key using ECDSA NIST P-256.

If the device implementations includes support for an unmetered data connection such as 802.11 or Bluetooth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profile, then, they:

  • [C-1-1] MUST support OTA downloads with offline update via reboot.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HOULD verify that the system image is binary identical to the expected result following an OTA. The block-based OTA implementation in the upstream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dded since Android 5.1, satisfies this requirement.

Also, device implementations SHOULD support A/B system updates . The AOSP implements this feature using the boot control HAL.

If an error is found in a device implementation after it has been released but within its reasonable product lifetime that is determined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Android Compatibility Team to affect the compatibility of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then:

  • [C-2-1] The device implementer MUST correct the error via a software update available that can be applied per the mechanism just described.

Android includes features that allow the Device Owner app (if present) to control the installation of system updates. If the system update subsystem for devices report android.software.device_admin then, they:

12. Document Changelog

For a summary of changes to the 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in this release:

For a summary of changes to individuals sections:

  1. 介紹
  2. 設備類型
  3. 軟體
  4. 應用程式封裝
  5. 多媒體
  6. Developer Tools and Options
  7. 硬體相容性
  8. 性能和功率
  9. 安全模型
  10. Software Compatibility Testing
  11. Updatable Software
  12. Document Changelog
  13. 聯絡我們

12.1。 Changelog Viewing Tips

Changes are marked as follows:

  • CDD
    Substantive changes to the compatibility requirements.

  • 文件
    Cosmetic or build related changes.

For best viewing, append the pretty=full and no-merges URL parameters to your changelog URLs.

13. 聯絡我們

You can join the android-compatibility forum and ask for clarifications or bring up any issues that you think the document does not cover.